秋丰、白玉新老品系的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
2014-03-27沈树坤彭建学
沈树坤,彭建学
(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浙江桐乡 314500)
秋丰、白玉新老品系的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
沈树坤,彭建学
(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浙江桐乡 314500)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章佩祯研究员育成的一对夏秋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国家蚕品种的审定,并开始在生产上繁育、推广,1996年桐乡引进试繁,当时白玉(AB)×秋丰(AB)一代杂交种深受蚕农欢迎。但在繁育和推广初期遇到的问题是:蚕种场,原蚕难养,繁育系数低,克蚁制种量仅4~9张;中系秋丰化性不稳定,生种和再出卵多,日系白玉大肚蛾多,残存卵多;蚕农喜欢养白玉×秋丰,因为秋丰×白玉是限性斑纹,易发蚕病,因而蚕农争养反交(农民称之为白蚕),而不愿养正交(农民称之为花蚕)。针对秋丰×白玉生产上出现的问题,桐乡市花神丝绸有限公司于1999年开始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经过3年卓有成效的努力,筛选出了一对适应浙江蚕区饲养的新系秋丰×白玉,即秋丰AF×白玉BC,并逐渐成为浙江省主导品种。现将秋丰×白玉新系、老系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1 原原种性状
1.1 秋丰A
中国系统,中中杂交固定种;二化四眠,普斑限性,含有少量多化性血统。蚁蚕孵化齐一,蚁体黑褐色,克蚁头数2100头左右,小蚕趋密性较强,有少量小蚕发生。1~3龄眠起较齐,大眠就眠较慢。5龄食桑旺盛,体色青白,体形粗壮,雌体眼状斑纹清晰,背部有淡褐色散状细点,雄蚕为素蚕(白),雌雄鉴别容易。上蔟齐一,熟蚕排尿多,多绕脚丝,营茧较快。茧形椭圆,尚匀正,有球形茧发生,春茧茧层率23%左右,缩皱中,茧丝长1100 m,解舒、净度良好。发蛾较涌、雌雄蛾趋光性较强,蚕蛾体色青白,有少量灰色蛾和小翅蛾发生,雄蛾活泼,不耐冷藏,雌蛾产卵较迟,盛产卵时间在晚八时左右,蛾尿较多,一蛾产卵数500粒左右,良卵率95%左右,产卵时残存卵稍多。越年卵深灰色,少数蛾圈略带淡绿色,卵色尚匀,卵壳略带微黄,产附良好,有再出卵和少量生种发生,秋期不受精卵稍多。本品种有背光性,抗湿性稍差,对农药敏感,耐氟性能较好。
催青经过春、秋期均为10 d,蚕期经过23~25 d左右,蛹期经过15~16 d,与秋丰F或秋丰B对交可同天出库收蚁。
1.2 秋丰B
为秋丰A系的分离系统,性状与秋丰A系相近,不同之处是,5龄蚕体较大,食桑旺盛,茧形稍大,部分长椭,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较A系高,春期产卵500粒以上,良卵率96℅以上,卵淡绿色,少数灰色,卵壳色微黄,少数乳白色,发蛾涌,交配性能好,产附良好,龄期经过较A系长0.5~1 d,催青及蛹期经过与A系相近,与A系对交可同天或提前一天收蚁。
1.3 秋丰F
与秋丰A系、B系同步育成,育种亲本基本相同,只是在亲本杂交时采用的母本不同,后经累代选择,加之多代夏秋期饲养选育,最终育成了在形态和体质上与秋丰A系、B系存在一定差异的秋丰F系。秋丰F系跟A系、B系不同之处是,素蚕(白蚕),眠起齐一,蚕体强健,大蚕趋光性,蚕体比A系、B系略小,茧层率在22.7%左右。雄蛾的活泼好于A系、B系,交配性能好,耐冷藏,一蛾产卵数在530粒左右,卵色匀,产附平整,制种量高。蚕期经过比A系、B系短0.5 d左右。
1.4 白玉A
日本系统,日日杂交固定种,二化四眠,素蚕。蚁蚕孵化齐一,蚁体黄褐色,蚁体活泼,逸散性强,克蚁头数2150头左右,各龄眠起齐一,有少量小蚕发生,壮蚕体色青白,体形中粗细长,食桑较慢,大蚕1~3 d,在胸腹部前几对气门处呈现铁锈色黄点,老熟齐一,一般盛熟在早上,营茧快,喜结匾边茧和叶里茧,有不结茧蚕发生,茧形长微束,尚匀正,缩皱中等,有少数尖头茧发生,茧层率21%以上。雌蛾体形大,翅上蝶形纹明显,蛾体体色微黄,有趋光性,交配性能良好,但易散对,产卵快,盛产卵在下午5时左右,有不产卵蛾发生,残存卵多,一蛾产卵数500粒左右,良卵率在95%以上,越年卵紫褐色,化性稳定,卵壳乳白色,卵排列紧密,产附良好,卵胶着力差,多有落卵。
催青经过10 d,蚕期经过22~23 d,蛹期经过17~18 d,与白玉B对交可同天收蚁。
1.5 白玉B
日本系统,日日杂交固定种,二化四眠,素蚕,为白玉A系的分离系统。性状与白玉A系相近,不同之处是,5龄蚕体稍大,食桑旺,茧形长微束,匀正,形大,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较A系高,丝质良好,一蛾产卵数500粒以上,良卵率在95%以上,交配性能好,越年卵紫褐色,卵壳白色,一日孵化率高,产附好,但多叠卵。5龄期略长,全龄期较A系长0.5 d,催青及蛰中与A系相似,与A系对交可同天收蚁。
1.6 白玉C
日本系统,日日杂交固定种,二化四眠,素蚕,为白玉A系的改进系。在育成中期以日本品种7532充血,再回交白玉A系,性状与白玉A系相似。不同点是,各龄眠性稍慢,1~3龄有小蚕,有半蜕皮蚕,5龄期稍长,全龄经过较A系长0.5~1 d,5龄蚕体细长;老熟欠涌,茧形短微束,全茧量,茧层量较A系、B系小,但茧层率稍高,多薄头茧;体质稍强,耐高温能力较强,死笼率低;一蛾产卵450粒以上,良卵率95%以上,越年卵紫褐色,卵壳白色,产附良好,但一蛾卵粒分布较散。发蛾欠涌,雄蛾活泼,交配性能较好,盛产卵较A系、B系迟,与白玉A系、B系对交宜提前一天收蚁。
2 新系原种的性状
2.1 秋丰F×A
中国系统,同品种异品系杂交,二化四眠,普斑限性,雌蚕限性斑纹(花蚕),雄蚕为素蚕(白蚕),秋丰F×A素蚕(白蚕),秋丰FA×白玉BC全部为白蚕。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克蚁头数2100头左右,各龄发育齐,小蚕有趋密性,5龄期食桑旺,蚕体粗壮,大蚕有趋光性,上蔟齐一,营茧快,结茧率高,茧形椭圆,形大,匀正,缩皱中。发蛾涌,趋光性强,盛产卵在晚6时以后,蛾尿多,一蛾产卵550粒以上,良卵率在96%以上。越年卵微淡绿,卵壳淡黄,产附好。
催青经过10 d,蚕期经过22 d,蛹期经过16~17 d,与白玉BC对交应推迟一天收蚁。
一般原种生产上,秋丰A饲养至4龄开始挑蚕,把花蚕(雌)全部处理掉,保留白蚕(雄),只生产秋丰FA原种,以保证杂交种秋丰×白玉正反交都是白蚕。
2.2 白玉B×C
日本系统,同品种异品系杂交,二化四眠。蚁体黄褐色,逸散性强,克蚁头数2100头左右;各龄眠起齐,C×B有半蜕皮蚕发生,1~3龄有小蚕,壮蚕体色青白,食桑慢,老熟较齐,营茧快,有不结茧蚕发生;茧形微束腰,匀正,缩皱中;发蛾齐,雌蛾形体较大,体色糙米色,翅上蝶形纹明显。交配性能好,B×C有散后产卵现象。盛产卵在下午5时,产出率高,一蛾产卵数在500粒以上,良卵率95%以上,越年卵紫褐色,化性稳定,卵壳白色,产附好,卵胶着力较差,落卵较多。
催青经过10 d,蚕期经过22~23 d,蛹期经过17~18 d,与秋丰F×A对交应提前一天收蚁。
3 饲养技术要点
(1)严格按二化性催青标准催青,戍3胚子以后25.5~26℃温度保护,日感光18 h。中系有趋密性,饲养温度以略偏高为宜,1龄27.8℃,2龄27.3℃,3龄26.5℃,4~5龄24℃。
(2)收蚁用桑及各龄饷食用桑适熟偏嫩,大蚕用桑要比较成熟,切忌吃嫩叶、湿叶、露水叶、久贮藏叶。秋期勿吃老叶、含水率低的桑叶,做好桑叶的采运贮工作,防止发热变质。
(3)秋丰大蚕食桑旺盛,蚕体大,5龄后期要控制用桑,特别是秋丰A系分雌雄蚕饲养后,雄蚕控制用桑尤为重要,雌雄蛾偏大交配性能差。秋丰F系大蚕有趋光性,给桑时要及时匀座和扩座。
(4)各龄要坚持蚕体、蚕座的消毒,上蔟前见熟的蚕体消毒,削茧后用0.3%的漂白粉液体喷或浸渍消毒,防止后期死蛹发生。饲养中,秋丰A系、白玉B系要防止脓病发生,原种秋丰易发暗白肚,白玉易发脓病,白玉C要防止细菌病发生和半蜕皮蚕。
(5)上蔟比较齐涌,要组织好劳动力,蔟中应保持干燥,适当稀上,特别是白玉易发生不结蚕,上蔟初期温度25.5℃,茧壳形成后温度24℃,并要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
(6)早采茧时间掌握在上蔟后60~72 h。秋丰不宜过早,削茧时间以11 d为宜;白玉要防止后期死蛹发生,加强削茧鉴蛹的管理,做到一削二倒三轻放,严防堆积。
(7)秋丰雄蛾活泼,要加强管理,蛾尿多,蛹不能摊得过密,制种过程中要充分排尿。白玉制种要求早感光、迟捉蛾、迟交配、长交配,让蛾子充分成熟,以提高一蛾产卵量;白玉易散对,要做好看散对的工作,拆对后产卵快,要及时投蛾,特别是白玉B散后要产卵,要加强管理工作。
(8)白玉、秋丰原种出库日差1 d,收蚁日差1 d,上蔟日差1~1.5 d,发蛾调节要做好秋丰提头和留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