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4-03-27孙长虹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孙长虹

(1.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 厦门 361005;2.闽江学院思政教研部,福州 35012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1]1新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技术的发展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挑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下降和教师面对新技术的态度两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数据的迅猛发展正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数据信息的方便快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往往沉迷于网络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充耳不闻,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与传统德育工作的形式与内容相比,网络所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数据信息内容以及形式,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数据的共享性。网络所提供的资源很多是可以免费共享的,为个人参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可供浏览下载的资料信息。第二,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传播媒介相比,网络信息更迅捷,可以提供最新鲜的资讯。第三,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包括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丰富性。网络可以提供包括新闻、论坛、小说、游戏、娱乐、购物等各方面的信息和便利,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介。第四,交互性。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不仅有可供人们浏览下载的资讯,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上传发布的平台。发微博、日志、随时在线聊天等各种方式,架起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网络的沟通交流的平台。网络资源的丰富便捷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吃喝玩乐,甚至有的学生患上了网瘾,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2]。

当然,网络信息的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大学德育课堂上,学生低头玩手机,而对教师讲课内容置若罔闻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才能使学生不浸淫于网络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教师应对网络数据的态度和能力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认识和应用网络数据方面,存在着不能正确看待和利用的问题。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数据资源,是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回避态度,还是正确面对?是置之不理还是积极科学合理利用?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德育工作者对网络数据或者不相信,或者不熟悉,因而与大学生交流沟通困难,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的发展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回避新技术手段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行不通的。面对新技术、新时代,如果一味回避,甚至敌视,只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做到正确看待网络数据,科学合理利用网络数据。

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下降以及教师面对新技术应该何去何从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问题就是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当前大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实质和核心。

新技术手段不仅带来了挑战,而且也带来了机遇,新技术的应用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的保证。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应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探寻愉快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换

新的技术时代不仅带来了技术的改进,而且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是先导,教育方法的改进首先是从思维方式开始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不仅应该注重传统因果性思维方式和经验思维方式,更应该树立相关性思维方式和理性思维方式。

(一)相关性思维

相关性思维是在事物、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中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本质就在于相关性。

1.本体上的相关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数据时代新技术的应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等,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强化了人的社会相关性,但是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我们作为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大数据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不断超越着空间距离。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上新闻、电子邮件、网络视频使得一个人即使足不出户,也可知天下事,甚至与天下事相联系。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梦想甚至幻想,在网络技术时代实现了。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便利。

人与人之间的相关性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体依据和可能性。没有一个人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总与他人、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现代社会,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个人与他人、社会的相关度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2.价值上的相关性

个人的价值体现为相关性。由于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因而个人的最终价值和最高意义在于与他人、社会的相关性中。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高度重视人的社会性,把人的社会性的实现作为首要目标。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社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正是在服从规范和献身群体的过程中,人才真正成为人。道德是一种明显具有人性的东西。因为在促使人们超越自身时,道德不过是激励人们去实现他自己作为人的本性而已。”[3]92我们需要克服一个误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背离人性,恰恰相反,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人的社会本性的,对于人的自然本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与其相悖,而是相容。人的自然本性趋利避害,追求感官享受,思想政治教育绝对不是禁止人们趋利避害,禁止人们满足物质生理方面的欲望,而是主张在满足自己的欲望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个人在相关性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的价值需要在与他人、社会的相关性中实现。首先,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人、社会提供的物质基础。个人成长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都是由社会创造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如果没有他人的劳动,单纯靠个人的力量,可能连生存都不可能,更不要谈发展了。其次,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人、社会提供的精神文化条件。人类文明是一代代积累下来的,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每个人的生活、成长都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基因的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建立在他人、前人所创造的文化基础之上。

3.实践上的相关性

本体上的相关性决定了实践上的相关性。现代社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表面上看来,好像个人与他人、与社会越来越疏离,一个人可以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大事和小事,甚至参与其中。但实质上,表面疏离的背后乃是人与人之间的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个人的行为与他人、与社会越来越具有相关性。第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他人、社会。个人的行为不仅直接会对他人、社会产生直接作用,而且由于现代媒介的发达,个人的行为会被放在聚光灯下,对他人、社会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次,他人、社会影响个人。他人、社会不仅对个人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也有行为方式、文化观念上的间接影响。总之,个人与他人、社会的相关性是交互式的,正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蝴蝶效应”,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类似“蝴蝶效应”,现代金融风暴往往是横扫全球的,没人能够完全脱离其中而不受任何影响。

(二)理性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方式是注重逻辑推理等理性认知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强调理性思维方式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

1.大学生的心智特点

大学生已经不同于少年儿童,其心智已经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不同于中小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而是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朱熹说过:“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朱子语类(卷七))如果仅仅是经验思维方式,就滞后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违背认知规律。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靠理性方法来启发引导。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如果没有理性方法,只会俯首帖耳,就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因而,在大学阶段,需要理性思维方式来启发引导大学生,使他们能够培养发展逻辑思辨能力,正确地认识和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2.复杂的社会状况

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多样性远远超过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要让大学生能够对无限复杂的社会现实做出正确的认识、选择和判断,需要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首先,对于无限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有正确的态度。怎样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看清其背后的本质,需要有理性分析能力,否则就会被现象给弄昏了头,或者陷入悲观失望,或者陷入盲目冲动。其次,能够有正确的行为。实践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理论的复杂性,当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状况时,需要具有理性思维能力,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而不是无所适从,在应该如何行为时陷入茫然和困惑。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优势

课堂教学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智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学习共同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科学合理利用数据信息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随着网络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爆炸是对数据信息增长的非常形象的形容。数据的增多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体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对于当前很多大学生来说,上网浏览的往往是些无用的信息,并且让这些数据过多占据了自己的生活,这样就本末倒置,没有正确认识数据,当然更谈不上正确运用数据。只有正确认识数据信息,才能让数据信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当前,树立正确的数据观,需要让大学生对海量数据信息有科学的理解和认识,需要让他们认识到数据是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服务的,而不是生活本身的目的。因而应该占有数据,而不是让数据占有了我们的生活;应该培养大学生对正反面信息的正确认识,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信息中既有正能量的信息,又有负能量的信息,需要提高大学生对负面信息的分析解读能力,而不是被负能量所牵制;培养学生对别有用心的片面数据信息的识别能力,对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或国内少数别有用心者片面歪曲的数据信息不能误听误信,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4]。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大学生对信息数据的正确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能力。

其次,精心挑选数据信息。挑选的数据要对学生有吸引力,“一名教师塑造善行或恶行的能力可能是强大的,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这取决于学生做出回应和做好准备的程度。”[5]54面对庞大繁杂的数据,教师要精心挑选,课堂上案例信息的选择应该符合大学生的心智特点,大致说来应该具备新颖性、典型性、启发性等特点[6]。只有具备这几个特点,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对讲授的内容兴趣盎然,至少不淡漠;能够以感染力获得大学生的情感认同,获得感性经验;能够启发学生运用理性推理,进行思考和反思,增强理性认知能力。

第三,科学合理利用数据信息。要科学合理利用数据信息,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如果只是泛泛地把数据、案例展示给学生,而没有启发引导,那么与学生自己搜到的信息就没有多大区别,课堂教学对学生就会失去权威和吸引力。因而,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对数据背后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做到既用数据说话,又要讲透数据背后的东西,这样才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充分利用课堂共同体的功能

虽然网络以其可选择的丰富内容随时随地可以吸引学生,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课堂教学与其相比有比较优势。与网络相比,大学学校、课堂是具有教育功能的共同体。大学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结构、相近的道德基础,由于相同的年龄而具有共同语言,由于共同学习和生活而具有共同语境,因而与网络等虚幻的媒介交流方式相比而言,应该充分发挥学校课堂集体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说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功能,通过未成年人参与他们所在群体的生活,使他们得到指导和发展,实际上等于说,教育将随着群体中生活的质量的高低而不同。”[7]91大学学校同样如此,集体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不同的集体对于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发挥课堂、学校共同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发挥集体理性的作用,通过集体讨论发言,形成共识,促进思想的提高和道德的发展。

其次,通过课堂集体熏陶影响,促进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会或多或少受到他人、集体的影响。没有一个人能够生活在真空中,而不受任何外来的影响。集体能够在大学生身上唤起团结感和群体生活的一切。

第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他身体力行的榜样示范作用上。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人格示范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其师才能信其道。获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与其他途径相比优越性在于有教师的主导和示范。

第四,利用课堂教学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交往需要,提高教学实效。共同学习、生活对于大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共同学习中应该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共同体的优势。

(二)发挥其他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过,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其他相关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在思想道德方面,因果决定论是片面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改变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很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都已经发现其他课程在思想道德塑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不存在什么固定的鸿沟,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其他课程以自己的方式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认识到世界的一体性和相关性,认识到不仅人与人之间是相关的,人与自然世界之间也是高度相关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他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众所周知,审美教育在塑造道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甚至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充分肯定美育在涵养道德、促进人生观形成中的重要性。即使自然科学课程也能够在道德的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自然科学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王国,能够给我们提供精确的观念,提供能够帮助我们指导我们行为的良好的智识习惯”[2]194。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与其他课程密切合作,齐心协力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三)利用相关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手段以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调查、研究讨论等相关手段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认知教育,更是行为和实践教育,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落实到实践层面。在知与行之间难免会存在着距离,因而仅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应配合其他各种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权威和效果。“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因为,除非从正式的课程所增长的学识足以影响性格,就是把道德的目的看作教育上统一的和最终的目的,也是无用的。如果知识的方法和题材与道德的发展没有密切的、有机的联系,就不得不求助于特定的修身课和特定的训练方式:知识没有和寻常的行为动机和人生观融为一体,而道德就变成道德说教——成为各自独立的德行的组合。”[4]378因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应注重科学合理运用社会实践、研究讨论等其他手段。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没有体现为行为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只会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造成学生身心分离,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落脚在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克服身心二分,实现大学生的身心和谐。

总之,在新的技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看待数据、如何利用数据”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师德、教育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遵循认知规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吸引力,把学生从庞杂的数据信息中解放出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愉快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徐永.大学生身份建构中的“网人关系观”[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115-119.

[3][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王兴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运用研究——基于重庆理工大学“青年红色根据地”网站建设工作[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1):98-101.

[5][美]罗伯特·纳什.德性的探询: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M].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刘哲,罗克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1):129 -131.

[7][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