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顺:有一种磨砺叫忍耐

2014-03-27张冬梅

游泳 2014年1期
关键词:混合泳切特孙杨

文|张冬梅

“假以时日,他可以战胜罗切特。”——奥运会金牌教练朱志根

1

1米93的身高,俊秀的五官,白皙干净连一颗痘痘都没有的皮肤,让人很容易把汪顺跟时下流行的“花样美男”联系起来;而温和礼貌的举止,脸上偶尔飘过的红云,还有那修得干干净净的椭圆形的指甲,又会让人觉得他有点像个女孩子。

这里是海拔1890米高的昆明。自从2007年进入浙江队,每年汪顺都会在教练朱志根的带领下,来此进行高原训练。已经是2013年的岁末年根,但十几天后,他和队友们将飞赴澳大利亚,参加中澳日南非四国赛,又一次在异国他乡度过春节。

跟他的著名队友孙杨的出现总是能吸引人的注意不同,汪顺的到来是安静的,不引人注意的——他走路有点慢,步履很轻,视线很快从你身上滑过,温和地,轻柔地,而不像孙杨,精警的目光里总是有审视、探求。

采访约在了上午9点。他来到时,我们正跟焦刘洋的教练刘海涛聊天。他温和地对我们笑了笑,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安静地等。几分钟后,当我们来到他那里时,他又是笑笑,说自己来早了一点,对打扰了我们的谈话感到抱歉——其实,他进门时,我看了悬挂在门斜上方的表,时间是正好。

2

“你小时候就这么文静吗?”

汪顺笑起来,仿佛自己也觉得可乐,“哪里啊,我小时脾气暴,忍不住别人说一句,老去修理别人,是我们那里的小孩王。不管男孩女孩,见到我就跑,是那种大人见了头疼的孩子。”

难以想像这样一个习惯了做“头儿”、欺压别人的孩子,在自己反被欺压、修理时,开始是如何地愤懑难抑。进入运动队时,汪顺8岁,无论如何是不能跟那些身高体重都远远超过自己的大队员对抗的。“第一次很难受”,他说。慢慢地,就学会了忍。

“会哭吗?”

“不会哭。我只有在受委屈的时候才会哭。”说着,他又笑了,“一受委屈就哭,尤其是在省体校二线队时,简直就是说不得。”

那时的少年,拥有着堪比孙杨的天赋,对胜负却尚无体验,不懂得竞争为何物,更谈不上什么“想法”。也因此,在他的记忆里,刚进省队的那段时光还是“挺滋润舒服”的。“总是盘算着一星期装病几天,训练几天,这一周就算过完了。”一个乍一脱离父母严格管束的顽皮的少年,恣意地挥霍着自己突然拥有的自由。

记忆里还连着杭州冬天游泳池水的冷。当时的浙江队还在老馆里练,一个有着6条泳道的25米池,馆里不像现在的萧山训练基地,硬件条件那么好,身体单薄的他下水后冻得直发抖。

以这个戏剧性的达标赛为节点,沉睡在他内心一角的求胜心开始蠕蠕而动。

3

2008年6月的达标赛,是汪顺参加的第一个“大赛”。第一项是400混,从未参加过达标赛的他以为是“一枪决”,紧张得要命,以至于早上的预赛游得很差。以为自己没戏了的汪顺一边懊恼,一边又是孩子气的开心——不用再游累人的400混了。结果,教练陈桦告诉他晚上还要游。睡了一下午的汪顺没有了开始时的紧张,在晕晕乎乎的状态下完成了自己的首秀。

如果说以前的他还是个孩子,混沌一片,没有方向,那么,以这个戏剧性的达标赛为节点,沉睡在他内心一角的求胜心开始蠕蠕而动。从此,仍然是个孩子的他不再贪玩。

2011年,汪顺开始飞升,势如破竹。

7月,上海世锦赛。老将张琳新星孙杨,加上他和李昀琦,为中国队获得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铜牌。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游泳男队首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得集体项目的奖牌。站在领奖台上的汪顺,露出的仍然是孩子样的笑容,带着点懵懂,意识不到自己已经书写了历史。

9月,日照,全国游泳锦标赛。他一举打破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亚洲纪录,4分11秒61的成绩位列当年世界第四。捎带手,他还拿下了200米个人混合泳、100米自由泳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冠军。

10月,南昌,第7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没有师兄孙杨的压力,他轻取四冠,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200米混合泳冠军、400米混合泳冠军、1500米自由泳冠军。帅气的长相,招牌式的微笑,媒体赠与他

“微笑王子”的美誉,走到哪里都有大批女粉丝求合影。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至此,生活展现给这个少年的还都是轻的一面,然而,沉重的阴影正悄无声息地向他靠近。

4

因为一个小的意外,汪顺的肩部受了伤。出于躲避疼痛的本能,他的技术动作在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开始变形。2012年2月,在经过澳大利亚的高强度训练后,他的技术动作完全变形了。因为一个技术动作总是做不好,他甚至挨了教练的骂。

他常听朱志根说,小时改技术容易,大了很难。现在他总算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领教。反反复复中,就是长达半年多的低迷。

4月,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选拔赛,他颗粒未收。常常微笑的汪顺难见笑容了。

最沉重的一击是国家队举行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接力项目6人选拔赛,他出局了。

······郝运、李昀琦、蒋海琦和孙杨在击掌庆贺。四位帅小伙在伦敦奥运会白热化的争夺中绝地反击,为中国队抢来了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一枚铜牌,这也是中国队在奥运会男子接力比赛中的首枚奖牌。又一个重大的历史突破。而这次这个突破,与他无关。

第二天是200米混的预赛。2分00秒85,小组垫底儿,他没能进入半决赛。

难受的时候,汪顺习惯于一个人憋着,不想说话,更不会去跟别人倾诉,哪怕是最亲的人。在杭州,他会打扫自己的房间,把房间整理得清爽利索了,心情会好那么一点。在北京,“家”的感觉没那么强,他就是窝在哪儿玩手机。

“想过放弃吗?”

“想过。我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的这个状态。”

一下子上升得那么高,遇到了“坎”,心态调整的难度,其实并不亚于技术动作的矫枉。

5

终究还是没有放弃。如同小时候刚进运动队时默默忍受大队员的“修理”,低谷中的汪顺除了在面对父母时控制不住地流了眼泪,仍然选择了默默地忍。忍受肩伤,忍受改技术的翻来覆去,忍受比赛的失败,忍受自己起伏不定的心理。

2013年,汪顺的状态终于开始回升。7月的巴塞罗那第15届游泳世锦赛200米混合泳决赛,他以1分56秒86取得第4名,追平该项目中国最佳战绩。冠军、美国名将罗切特的成绩为1分54秒98,仅比他快了1秒88。

到边的那一瞬,汪顺以为自己是第三名,听到自己第4时很是郁闷,但看到成绩就释然了——他打破了自己保持的1分57秒50的全国纪录——其实游的时候他感觉并不太好,技术上仍然别扭。

“假以时日,他可以战胜罗切特。”站在池边,朱志根毫不掩饰对爱徒的肯定和期望。“汪顺的主项200米混合泳,只比罗切特慢了1秒多,他却比罗切特年轻那么多!”朱志根说。罗切特生于1984年,汪顺生于1994年,10岁的差距足可以让他叫罗切特一声叔叔了。汪顺未来的天空,的确是宽广得引人遐想。

接下来就是8月底的全运会上,他豪夺5金,与孙杨并列成为当届全运会上夺金最多的选手。可圈可点的是400米混合泳的决赛。前300米被对手拉下2秒01的他,在最后100米自由泳时一路赶超,离终点25米时赶上对手,最终反败为胜。4分09秒10,这个破全国纪录的成绩放在巴塞罗那世锦赛上,可以得个亚军。

实际上游到蛙泳时他已经有点绝望了,心里甚至闪过怎么跟朱指导交代的念头,说自己腿抽筋了?但终于还是咬着牙拼命地赶。

“感受?就是游得解气。”他说。是的,解气,在经历了那么长久的低迷、忍耐之后,他终于再次品尝到胜利的甘美。

6

小时候的训练课上,朱志根言语中总是刺激汪顺——

“那谁谁谁,不能比汪顺游得慢啊!”

“汪顺,你怎么连女孩子都游不过?!”

……

增加点霸气,是朱志根对汪顺的期望。或者反过来说,他觉得汪顺少了点霸气。在朱志根眼里,汪顺聪明、内向、温和、懂事——有一段时间,朱志根身体很不好,看在眼里的汪顺留了心:平时训练时,他会主动敲打小队员,让他们乖些,别让教练费心;外出时,他会主动帮他拎箱子、提重东西。他像一枚璞玉,温润却不够璀璨。

他对汪顺说,你学学吴鹏,你看他出发前总是吼一声,多有气势!

说得次数多了,汪顺很无奈,有一次他半开玩笑地对朱志根说,教练,我的霸气藏在心里。

霸气,或曰气场——很多人也说,与孙杨相比,汪顺差在了“气场”上——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它看不见摸不到,但却能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就如同孙杨的出场。可是别忘了,孙杨在成为今日孙杨之前,他是个输了比赛爱哭鼻子的大男孩。

霸气,不是一天锻造的,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它需要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当你战胜了全世界的对手,你的身上自然会散发出霸气。那,其实是那么多次胜负历练出来的强大内心的外化。

让时光和胜负锻造汪顺的霸气。

FILES 档案

出生日期:1994年2月11日

籍贯:浙江宁波

主要成绩:

2010年亚运会200米个人混合泳亚军

2011年上海世锦赛4×200米自由泳接力季军

2012年亚锦赛400米个人混合泳、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

2013年巴塞罗那世锦赛200米个人混合泳第4名、4×200米自由泳接力季军

2013年东亚运动会200米混合泳季军、4×2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

霸气,不是一天锻造的,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它需要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

猜你喜欢

混合泳切特孙杨
罗切特 最后一跃
去旅行
孙杨夺冠
孙杨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