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与启示
2014-03-27王向伟
王向伟
摘要:马来西亚人口是中国的2%,面积是中国的3%,同是发展中国家的马来西亚,2012年人均GDP却比中国提前了22位,2013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位列15位。马来西亚科技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一些启示: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关键词:马来西亚科技学术;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12-02
一、中马基本国情对比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锡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世界12个最大生物多样化国家之一,“橡胶、棕油、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棕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民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人口较多,分别占总人口的68.3%、23.8%和7.1%。马来西亚的人口多集中在西部主要城市,城市人口比重远高出中国22个百分点,老龄化比例4.92%,较中国8.37%相比并不十分严重。马来西亚近年来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行业的人口比例比中国多出26.3%。月均工资在2009年时是中国的1.5倍。居民消费率高出中国13.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时是中国的1.7倍,但中国的增长速度是马来西亚的2.5倍。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相对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在人口与资源的配给上占有明显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中国近两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占比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城市人口比重高达七成以上。
二、中马科技和教育主要数据对比
从研究与开发经费和研究人员数,以及专利申请数量上看,中国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上,马来西亚却高出中国17%,可见高新技术是马来西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
从教育指标上看,大学生入学率高出中国14.29%,虽然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首次达到了4%,但距离马来西亚2011年的6.2%,还差2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高学历人才教育,为各行业人才的成长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马来西亚的主要科技政策
(一)主要科技架构
马来西亚科技体系主体为政府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私人机构三方。最高科学技术政策的决策机构为“内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由总理兼任,成员为相关各部部长。此外,各大学中均设有科研机构。国家科学研究与开发理事会是政府科学技术方面的顾问机构。
(二)主要科技政策
1.高度重视科技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就出台了国家科技发展政策规划。2006年,在马来西亚宣布的“第九大马”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每1万名劳工中,研究专员人数将增加至65人;个人计算机使用率将提高到每100人占21.8%或60台。”并把发展科技信息、生物科技及服务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在这些领域内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调整科技产业结构。马来西亚将科技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加强基础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开发力度,加大科技开方与辅助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工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培养,加大科普等工作上。国际经济环境的持续动荡和自身发展的瓶颈,促使马来西亚政府于2010年10月推出了经济转型计划,即用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内需逐步取代外需。计划还大力推进石油、航天和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产业。经济转型计划现已全面展开并取得成效。
3.“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为提升本国电子工业和信息工程技术,马来西亚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制定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多媒体超级走廊”(MSC),打造“马来西亚硅谷”。并提供了十大优惠政策,包括自由招募海外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信息技术的人才回国服务,公司所有权结构多样性,税收优惠甚至减免等。
四、马来西亚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一)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
马来西亚建国56年以来,从一个科技基础薄弱的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实力增长令人瞩目。五十多年来,科技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健因素。自1988年实施加强优先领域的研究计划后,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大大增加。关健性科学技术的开发、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健全成为马来西亚科技进步的重点。政府通过推出众多的科技计划,如加强优先领域研究计划、技术开发计划、工业研究与开发贷款计划、科学技术推广计划、科学技术管理卡信息、国家工艺学指南计划、吸引国内和国际专家计划等”,从政策层面对本国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多方扶持,有效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
(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马来西亚从二战后的满目疮痍,到今天成为东盟科技大国,与政府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培养密不可分。除上面提到的促进人才培训和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回国的政策外,马来西亚还将人才与科技需求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努力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在基础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第九大马”计划中还提出“设立具国际学术水平大学及确保高等学府设备完善。提供更多空间充作技能发展及终身学习。鼓励年轻人及妇女参与团体服务或国家发展。至少提升2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及基建,以达致国际大学标准。”[8]对本国人才发展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思路。
(三)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政府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改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健全科技管理机制,使科技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政府力求通过科技发展树立各民族的共同信心,促进民族间的团结与合作。政府还通过发达的传媒渠道,借助各种语言向国民介绍世界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及国内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通过举办大型科技展览等方式,向国民介绍科学文化知识。马来西亚对科技的大力宣传,为推动该国科技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东盟 2012[M].广西:线装书局,2012.
[6] 马来西亚统计署.马来西亚统计年鉴-2011[M].2012.
[7] 王天策.马来西亚科技政策研究[D],2012.
[8] 冯桂玲.马来西亚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J].东南亚纵横,2013(4).
[责任编辑:方 晓]
摘要:马来西亚人口是中国的2%,面积是中国的3%,同是发展中国家的马来西亚,2012年人均GDP却比中国提前了22位,2013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位列15位。马来西亚科技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一些启示: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关键词:马来西亚科技学术;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12-02
一、中马基本国情对比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锡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世界12个最大生物多样化国家之一,“橡胶、棕油、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棕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民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人口较多,分别占总人口的68.3%、23.8%和7.1%。马来西亚的人口多集中在西部主要城市,城市人口比重远高出中国22个百分点,老龄化比例4.92%,较中国8.37%相比并不十分严重。马来西亚近年来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行业的人口比例比中国多出26.3%。月均工资在2009年时是中国的1.5倍。居民消费率高出中国13.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时是中国的1.7倍,但中国的增长速度是马来西亚的2.5倍。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相对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在人口与资源的配给上占有明显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中国近两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占比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城市人口比重高达七成以上。
二、中马科技和教育主要数据对比
从研究与开发经费和研究人员数,以及专利申请数量上看,中国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上,马来西亚却高出中国17%,可见高新技术是马来西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
从教育指标上看,大学生入学率高出中国14.29%,虽然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首次达到了4%,但距离马来西亚2011年的6.2%,还差2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高学历人才教育,为各行业人才的成长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马来西亚的主要科技政策
(一)主要科技架构
马来西亚科技体系主体为政府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私人机构三方。最高科学技术政策的决策机构为“内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由总理兼任,成员为相关各部部长。此外,各大学中均设有科研机构。国家科学研究与开发理事会是政府科学技术方面的顾问机构。
(二)主要科技政策
1.高度重视科技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就出台了国家科技发展政策规划。2006年,在马来西亚宣布的“第九大马”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每1万名劳工中,研究专员人数将增加至65人;个人计算机使用率将提高到每100人占21.8%或60台。”并把发展科技信息、生物科技及服务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在这些领域内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调整科技产业结构。马来西亚将科技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加强基础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开发力度,加大科技开方与辅助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工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培养,加大科普等工作上。国际经济环境的持续动荡和自身发展的瓶颈,促使马来西亚政府于2010年10月推出了经济转型计划,即用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内需逐步取代外需。计划还大力推进石油、航天和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产业。经济转型计划现已全面展开并取得成效。
3.“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为提升本国电子工业和信息工程技术,马来西亚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制定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多媒体超级走廊”(MSC),打造“马来西亚硅谷”。并提供了十大优惠政策,包括自由招募海外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信息技术的人才回国服务,公司所有权结构多样性,税收优惠甚至减免等。
四、马来西亚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一)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
马来西亚建国56年以来,从一个科技基础薄弱的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实力增长令人瞩目。五十多年来,科技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健因素。自1988年实施加强优先领域的研究计划后,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大大增加。关健性科学技术的开发、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健全成为马来西亚科技进步的重点。政府通过推出众多的科技计划,如加强优先领域研究计划、技术开发计划、工业研究与开发贷款计划、科学技术推广计划、科学技术管理卡信息、国家工艺学指南计划、吸引国内和国际专家计划等”,从政策层面对本国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多方扶持,有效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
(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马来西亚从二战后的满目疮痍,到今天成为东盟科技大国,与政府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培养密不可分。除上面提到的促进人才培训和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回国的政策外,马来西亚还将人才与科技需求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努力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在基础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第九大马”计划中还提出“设立具国际学术水平大学及确保高等学府设备完善。提供更多空间充作技能发展及终身学习。鼓励年轻人及妇女参与团体服务或国家发展。至少提升2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及基建,以达致国际大学标准。”[8]对本国人才发展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思路。
(三)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政府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改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健全科技管理机制,使科技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政府力求通过科技发展树立各民族的共同信心,促进民族间的团结与合作。政府还通过发达的传媒渠道,借助各种语言向国民介绍世界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及国内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通过举办大型科技展览等方式,向国民介绍科学文化知识。马来西亚对科技的大力宣传,为推动该国科技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东盟 2012[M].广西:线装书局,2012.
[6] 马来西亚统计署.马来西亚统计年鉴-2011[M].2012.
[7] 王天策.马来西亚科技政策研究[D],2012.
[8] 冯桂玲.马来西亚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J].东南亚纵横,2013(4).
[责任编辑:方 晓]
摘要:马来西亚人口是中国的2%,面积是中国的3%,同是发展中国家的马来西亚,2012年人均GDP却比中国提前了22位,2013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位列15位。马来西亚科技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一些启示: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关键词:马来西亚科技学术;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12-02
一、中马基本国情对比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锡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世界12个最大生物多样化国家之一,“橡胶、棕油、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棕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民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人口较多,分别占总人口的68.3%、23.8%和7.1%。马来西亚的人口多集中在西部主要城市,城市人口比重远高出中国22个百分点,老龄化比例4.92%,较中国8.37%相比并不十分严重。马来西亚近年来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行业的人口比例比中国多出26.3%。月均工资在2009年时是中国的1.5倍。居民消费率高出中国13.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时是中国的1.7倍,但中国的增长速度是马来西亚的2.5倍。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相对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在人口与资源的配给上占有明显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中国近两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占比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城市人口比重高达七成以上。
二、中马科技和教育主要数据对比
从研究与开发经费和研究人员数,以及专利申请数量上看,中国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上,马来西亚却高出中国17%,可见高新技术是马来西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
从教育指标上看,大学生入学率高出中国14.29%,虽然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首次达到了4%,但距离马来西亚2011年的6.2%,还差2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高学历人才教育,为各行业人才的成长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马来西亚的主要科技政策
(一)主要科技架构
马来西亚科技体系主体为政府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私人机构三方。最高科学技术政策的决策机构为“内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由总理兼任,成员为相关各部部长。此外,各大学中均设有科研机构。国家科学研究与开发理事会是政府科学技术方面的顾问机构。
(二)主要科技政策
1.高度重视科技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就出台了国家科技发展政策规划。2006年,在马来西亚宣布的“第九大马”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每1万名劳工中,研究专员人数将增加至65人;个人计算机使用率将提高到每100人占21.8%或60台。”并把发展科技信息、生物科技及服务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在这些领域内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调整科技产业结构。马来西亚将科技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加强基础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开发力度,加大科技开方与辅助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工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培养,加大科普等工作上。国际经济环境的持续动荡和自身发展的瓶颈,促使马来西亚政府于2010年10月推出了经济转型计划,即用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内需逐步取代外需。计划还大力推进石油、航天和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产业。经济转型计划现已全面展开并取得成效。
3.“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为提升本国电子工业和信息工程技术,马来西亚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制定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多媒体超级走廊”(MSC),打造“马来西亚硅谷”。并提供了十大优惠政策,包括自由招募海外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信息技术的人才回国服务,公司所有权结构多样性,税收优惠甚至减免等。
四、马来西亚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一)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
马来西亚建国56年以来,从一个科技基础薄弱的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实力增长令人瞩目。五十多年来,科技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健因素。自1988年实施加强优先领域的研究计划后,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大大增加。关健性科学技术的开发、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健全成为马来西亚科技进步的重点。政府通过推出众多的科技计划,如加强优先领域研究计划、技术开发计划、工业研究与开发贷款计划、科学技术推广计划、科学技术管理卡信息、国家工艺学指南计划、吸引国内和国际专家计划等”,从政策层面对本国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多方扶持,有效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
(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马来西亚从二战后的满目疮痍,到今天成为东盟科技大国,与政府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培养密不可分。除上面提到的促进人才培训和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回国的政策外,马来西亚还将人才与科技需求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努力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在基础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第九大马”计划中还提出“设立具国际学术水平大学及确保高等学府设备完善。提供更多空间充作技能发展及终身学习。鼓励年轻人及妇女参与团体服务或国家发展。至少提升2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及基建,以达致国际大学标准。”[8]对本国人才发展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思路。
(三)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政府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改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健全科技管理机制,使科技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政府力求通过科技发展树立各民族的共同信心,促进民族间的团结与合作。政府还通过发达的传媒渠道,借助各种语言向国民介绍世界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及国内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通过举办大型科技展览等方式,向国民介绍科学文化知识。马来西亚对科技的大力宣传,为推动该国科技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东盟 2012[M].广西:线装书局,2012.
[6] 马来西亚统计署.马来西亚统计年鉴-2011[M].2012.
[7] 王天策.马来西亚科技政策研究[D],2012.
[8] 冯桂玲.马来西亚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J].东南亚纵横,2013(4).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