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的思考
2014-03-26黄桂玲
黄桂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管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其外延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引入而不断延伸:从学生生理到学生心理,从学生入学到学生就业,从在校住宿到校外实践,从学习管理到生活情感,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信息多元化、信息复杂化、信息突发化等多种倾向。辅导员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一、辅导员的信息素养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现在一般认为,信息素养是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修养四个部分。其含义为:(1)信息意识是指信息与信息事业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总和,它包含了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与洞察力;(2)信息道德修养是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3)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4)信息能力是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
2. 辅导员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意识要求辅导员对与学生有关的信息有正确的理解,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持久的注意力,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信息意识的存在始终使辅导员保持热情的心和冷静的头脑,学会分辨信息的实用性。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是辅导员提高信息素养的基础。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往往是伴随着学生信息的判断、采集、加工、发布这一循环沟通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辅导员对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具体运用。拥有较高水平信息知识和较先进信息采集加工发布能力的辅导员驾驭信息的能力会更强,反应速度会更快,工作效率会更高。辅导员的信息道德指辅导员在对学生信息的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应确立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通过信息道德的内化,能使辅导员信息素养更快地提高,尽量消除工作中由于意识的缺乏、知识的陈旧等带来的阻力,使辅导员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辅导员信息素养的能力体现
1. 具备综合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及处理的能力
对于辅导员应掌握的学生信息包括:(1)学生个人档案信息,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求学成长经历及各阶段评价等。(2)学生成绩信息,学生成绩的变化反映出其阶段性学习生活的改变,是辅导员关注学生的重要指标。(3)学生道德信息,诸如学生的言行是否一致、学生的奋斗目标、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分析等,从而对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了解和客观分析。(4)学生生理信息,包括家族病史及突发性疾病两类,随时关注学生的生理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生理状况,其本身也体现着辅导员关注学生。(5)学生心理信息,包括人格、交往、情感等方面。(6)学生活动信息,包括寝室生活的人际交往、校园生活各方面的学生活动信息。(7)学生诚信信息,包括学生的考勤、言行、缴费等多重记录。(8)学生就业信息,通过各方面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2. 具备熟悉掌握现代信息采集技术的能力
作为新时期的辅导员应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要创新信息采集方式,提高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化管理条件下主要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聊天工具、学校BBS、学生公共信息平台。
聊天工具是目前网上沟通的主要方式,如QQ、微博、飞信、班级博客等。基于网络平台的聊天工作使不在同一空间地域的学生能够实时互通有无,辅导员应突破传统的沟通方式,除了班会通知、寝室公告栏、班委通知等沟通方式外,应将网络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这样的沟通方式也更易于学生接受。校BBS通常覆盖了学生在校生活的所有板块,包括学校动态、社团生活、勤工助学、校园二手、学生个性板块等多项内容。辅导员以平等的地位参与网上学生的交流,能更直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学生公共信息数据平台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充分记载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求学过程,从毕业到就业的求职跟踪过程。辅导员可通过学生公共信息数据库动态的查询学生的各类信息,及时进行网下交流,发现危机信息可以动态地进行干预,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辅导员信息素养的途径
1.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
对于高校辅导员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仅仅在计算机技能和信息获取技能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意识方面使其具有与社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更新意识。高校辅导员只有在信息活动中完全具备了信息行为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才可以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从而完成高等教育赋予高校辅导员的重任。
2. 完善评估考核机制,量化辅导员信息素养标准
目前国内外针对学生信息素养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多,而针对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及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通过建立评价的标准,能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目标明确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目标一旦明确,学校在培养辅导员信息素养的工作中也就能探索到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必须涵盖三个层面,态度、意识层面、信息技术操作掌握层面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整合创新能力层面。
3、构建良好信息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文化氛围
高校可从硬件设备的投入、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所需软件的投入、建立信息设备更新制度等方面构建信息化环境。高校浓厚的信息技术文化氛围可以激发辅导员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机,可通过举办各类信息技术学术讲座,引导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竞赛评比活动,激发辅导员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罗 萍.信息素养及相关概念辨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
[2]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南[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