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职业高中数学作业评价的多样化探索
2014-03-26任军权
任军权
【摘 要】传统的作业评价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若作业评价全面客观,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应从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多样化中进行探索。
【关键词】职业高中 数学 新课程 作业评价 多样化探索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作业评价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职业高中数学作业有多种功能: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丰富学习方式;作为评价依据。然而,数学作业的“题海战术”让大部分学生疲于应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学生的成绩也难以提高。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让学生学到知识,给作业设计与评价提出了高要求和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应从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多样化中进行探索。
一、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职业高中的学生本来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作业评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作业评价,不是给学生作业一个等级分数,而是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激励,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发掘其潜能。在表扬、赏识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巧妙地运用恰当的、激励性的评语,不仅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对作业完成较好的,评语中提出表扬,他会更努力学习;对不规范或完成较差的作业,教师应抓住其闪光点进行鼓励,如某次作业完成得较好,写出“其实你很聪明,只要肯努力,肯定能学好”“有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准行,老师相信你!同学们相信你!”等有鼓励色彩的评语。学生会产生喜悦的心情,并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信任,对学习数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
二、多进行面对面评价,提高评价有效性
当面批改是最直接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也是最有效的评价。当面批改是指师生面对面合作研讨,在作业中寻找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面对面评价更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重视。如果没有时间面对面评价,第二天作业讲解是面对面评价的补充。职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经常“逃避”作业,对不会做的作业不去研究和请教别人,而是不管对错“复制”别人的作业,即使有错题,也知错不改。如果老师面对面辅导、鼓励,监督,就切断了学生抄袭之路;当学生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时,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摆脱对数学的恐惧,对其产生兴趣。
三、评价要体现发展性,注重纵向评价
学生阶段是知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经常存在“昨天暂时落后,今天努力赶上”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和以前纵向对比进行评价,使学生的“今天的我”胜过“昨天的我”,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进步,体会进步中的喜悦。比如某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书写不规范,而且不督促就不交服务业,可是有一次写得不错,虽和其他学生仍有差距,但较以前相比已有进步,即使作业计算中有错误,但还是给他一个大大的“甲”,并鼓励他:“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你的作业比以前好多了,相信你还会更好”,果然这个学生的作业真的规范了,也更喜欢学数学了。由此可见,作业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追求的不是学生暂时的成绩,应更注重他们的发展。要抓住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的评价。
四、多种方式结合,注重评价的开放性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老师说了算,老师是“独裁者”,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开放性作业评价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辅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是老师把作业布置下去,学生交上来,老师批改完再发下去。由于抄袭,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且没有正确的反馈信息。若采用小组(前后两桌四人组成小组)批改:教师先给出答案、提出要求,由组长主持,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掌握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再学习反思的过程,然后逐个自批、互查、自查,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实现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全方面、多元化的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在小组同学面前,集体的赞扬与鼓励,批评与帮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及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学生在批改过程中既有彼此之间的横向交流,又有与教师之间的纵向交流。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在问题面前善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不同观点面前,敢于据理力争。批改作业的过程变成了学习成果分享与交流的过程。
五、分层次评价,共同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基础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差异,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坚持“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观点,努力把这种理念用于实践。无论是作业布置还是作业评价都采用分层策略,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给予肯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应当借鉴老方法、尝试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才翰,蔡金法. 数学教育学概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3]乔玉花.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