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孔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4例临床分析

2014-03-26陈亚钦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锥孔硬膜颅骨

陈亚钦

(化州市人民医院外一科,广东化州 525100)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袭的独立性疾病,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10%[1]。本研究于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锥孔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40ml-140ml)84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男60例、女24例,年龄37-96岁,平均67.3岁。其中有明显外伤史60例,头痛46例,偏瘫24例,昏迷14例,双侧均有血肿15例。75例发病时间3周以上,其余9例发病时间不确定。

1.2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经CT检查确诊,左侧32例,右侧37例,双侧15例。多数血肿位于额颞顶部,少数波及枕部,血肿量40ml-140ml,等密度64例、高低密度20例,侧脑室均有不同程度受压变小,中线结构移位<10mm 57例、10-20mm 27例。

1.3 治疗方法 84例患者全部采用锥孔置管引流(或注尿激酶)冲洗方法治疗,麻醉采用局麻或加强化。根据血肿最大层面确定穿刺点并作记号,消毒后铺无菌巾;利多卡因浸润穿刺点头皮;调好螺纹状小钢锥长度,钻孔时垂直颅骨骨面并用手压住穿刺点周围头皮,防止头皮移位过大,也可锥穿头皮后稍提起手锥再钻颅骨;用螺纹状小钢锥钻开颅骨阻力减轻时注意收敛力度,钻开骨孔后用十字尖头小锥(同孔径大小、头尖锋利)沿原骨孔进入轻旋2-3圈刺破硬脑膜,可见暗红色血性液体流出,轻柔置入有侧孔硅胶引流管,深度约3cm,固定引流管,放出部分不凝暗红色血液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见暗红颜色变浅或清亮后接颅脑外引流器。如同侧血肿量较大(>60ml),根据血肿最大层面选取两个穿刺点,一般额角一个、颞部一个,采用上述方法放置引流管,放出部分不凝暗红色血液后,一条管注入温生理盐水冲洗,另一条管开放流出冲洗液。术后送患者回病房。

1.4 术后处理 回病房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头卧向患侧,嘱患者多饮水。如患者无心衰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给予静滴生理盐水2000ml/d,以利于脑组织膨胀。颅脑外引流器连接管三通接口处每天消毒,温生理盐水冲洗1-2次;每天一次复查头颅CT。对于引流不充分或仍有混杂密度血块时,于连接管三通接口处消毒后注入5ml生理盐水+5万U尿激酶,夹管3h后开放,每天2次,至无或极少血性液体流出。复查头颅CT引流彻底后拨管,缝合穿刺口头皮一针,卧床2-3d,缝合3-4d后可拆线。

2 结果

84例患者中,46例术后第3d拨管痊愈,25例第4d拨管痊愈,13例第5d拨管痊愈。有2例发生气颅,未发生再出血、颅内感染、癫痫、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复查,1例患者复发,再次锥孔置管引流治疗后治愈,术后3个月复查再无复发。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中老年人,潜在因素是中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颅腔容积相对扩大,蛛网膜下腔相对增宽,桥静脉自颅骨内板到脑表面的距离增大,血管被拉直变细,顺应性降低,以及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即使轻微颅脑外伤,亦可引起脑摆动,使己经变细变长的桥静脉撕裂而缓慢出血,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65%-75%有明显外伤史。由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无自愈倾向,故对于有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2-4]。

对硬膜下血肿进行手术治疗时,因仅穿刺头皮和颅骨,局麻即可满足手术要求,因此不用全麻,以避免全麻的麻醉风险。选择穿刺点时应避开脑膜中动脉主干,血肿最大层面额角处硬膜血管少、且硬脑膜不易分离形成硬膜外血肿。本组84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锥孔置管引流治疗,与切开头皮3cm并钻开一小骨窗的治疗方法相比,手术创伤小、亦不用悬吊硬脑膜。但术中应注意穿刺头皮时注意不要让头皮移位过大,解决方法是锥穿头皮后稍提起小钢锥再钻颅骨;插入有金属导芯的硅胶引流管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如阻力较大可用12号针头再扩大硬膜处裂口,不能强行插入;插入硅胶引流管深度距头皮约3cm,过深易损伤脑组织,过浅会造成引流困难;7号线缝合将头皮与引流管绑扎固定,两针相对方向缝扎固定引流管,因固定力平衡引流管不易移动;冲洗时排空注射器中空气,避免空气进入颅腔形成气颅;单管冲洗时注意进入颅内温生理盐水与流出液体量大致相符,每次注入温生理盐水量最好不超过20ml,以免造成冲洗不适;放置双管不但冲洗方便,而且由于注入生理盐水造成的颅腔压力变化不大。

本组术中引流管选用颅脑外引流器配备硅胶引流管,弹性度及硬度良好,能充分引流,三通接头连脑外引流器方便操作。术后头低脚高位,2000ml/d生理盐水静滴,可使脑组织快速膨胀利于血肿腔的充填及液化血液的引流,对于有血凝块或引流不畅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连接管三通接口处消毒后注入5ml生理盐水+5万U尿激酶,可使血肿充分液化利于引流。如果条件允许,可在拨管后行高压氧治疗,使萎缩的脑组织能够最大程度的复张;另外,高压氧能改善脑血管壁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硬膜下积液的吸收,从而有效减少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概率[5]。术前、术后给予头孢二代或头孢曲松预防颅内感染,用抗癫痫药防治癫痫[6-8]。

本研究采用锥孔置管引流(或注尿激酶)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4例,引流充分,治疗较彻底,疗效较好,46例术后第3d拨管痊愈、25例第4d拨管痊愈、13例第5d拨管痊愈。并且,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颅脑外引流器经济、实用、结构合理,硅胶管带有刻度;术中不用全麻,不需切开头皮和打开小骨窗,亦不用悬吊硬脑膜,便于术者操作。只要术者重视术中、术后细节的处理,钻骨孔时用螺纹状小锥,破硬脑膜时用等径锐利尖头小锥,插管时避免粗暴、强行插入,动作轻柔,就可避免副损伤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锥孔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预后好、疗效佳、手术风险小、创伤微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1]江基尧,朱诚,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M].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23-125.

[2]程化坤,高宏伟,青松文.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理的电镜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2):81.

[3]王广,刘孟伟,王维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2):126-127.

[4]Boviatsis EJ, Kouyalis AT, Sakas DE. Misdiagnosis of biiateral isodense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s [J]. Hop Med, 2003,64(6): 374-375.

[5]唐晓平,彭华,张涛,等.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16-18.

[6]刘猛,刘玉光,苏万东,等.张力性气颅诊治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90.

[7]Nakajima H,Yasui T,Nishikawa M, et al. The role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 posture in the recurrence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J]. Surg Neurol, 2002, 58(6):385-387.

[8]马东周.慢性硬膜下血肿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4):318-320.

猜你喜欢

锥孔硬膜颅骨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一种条形板件锥孔加工方法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加工中心主轴锥孔严重损伤简易修复方法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镗床上锥孔加工的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