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办刊策略与医院学科建设
2014-03-26段春波时秋宽郭程然于普林
■孟 丽 段春波 时秋宽 郭程然 石 婧 于普林
卫生部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北京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 100010,E-mail:2226336380@qq.com
科技期刊业正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今后的期刊业更强调立足专业,以思想性和高品质内容取胜[1];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决定了期刊发展的学科依从性和为学科服务的属性,而临床医学期刊因其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对学科的依赖性更强。医院承办或主办的医学期刊多是依靠于所在医疗单位的某专业学科优势而存在,临床医学期刊需要处于医疗科研生产前沿及其学科发展的脉络中才能把握业内动态,医院学科建设是临床医学期刊发展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临床医学期刊是其学科发展的发表者、推广者和推动者,直接影响到学科发展和成果转化,在医院学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学科建设离不开医学期刊这个重要的工具和平台,而医学期刊也离不开医院学科建设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医院中的医学期刊与医院目标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均要促进学科发展才能拓展自己的上升空间。由此,医院中的临床医学期刊积极为医院学科建设服务,以贡献求支持,达到双赢,是医学期刊发展的重要手段。
尽管已有很多关于学术期刊与其学科关系及办刊途径的文章,但大多是针对高校学报如何与其学科互动的论述[2-4]。对临床医学医学期刊在医院发展的思考有少量报道[5-6],但未见根据医院学科建设方向发展医学期刊的相关报道。当前,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赋予了医院学科建设新的政策与使命,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这给我们医院里的临床期刊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试在简要分析临床医学期刊服务医院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后,结合当前医院学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探讨临床医学期刊如何立足于学科建设采取相应的办刊策略,助力医院学科建设发展,释放服务创新的正能量,为提升临床医学期刊学术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提供参考。
1 医学期刊紧随医院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医院承办或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人事和财务均有医院统一管理,在以医疗为重心的医院处于辅助边缘的位置,其生存发展路径有其特殊性。目前期刊体制改革的市场主体并不是医院所急需的,也不是其优势所在。医院中的临床医学期刊需要定位自己在医疗单位存在的重要价值,在现有的体制、环境和条件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立足其学科专业做精做细,走出一条差异化经营的道路。促进学科建设是临床医学期刊在医院的责任或使命,医学期刊担负着学科中发现和培育医疗科研人才以及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职责。
医院学科建设是医院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医院师资队伍建设、医院优势和专业特色都是通过学科建设层面的提升得以体现。医院学科建设中专业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期刊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奠定基础,期刊的特色最终源于学科建设的水平。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的组建为期刊的发展形成水平较高的作者队伍,学科领域中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代表着该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这为期刊提供优质的稿源,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临床医学期刊只有在全面掌握其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交叉点、渗透点,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前进,才能寻求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突破点,提出更多的新策略和方法。临床医学期刊不能剥离出相关学科,否则,其将不能及时捕捉医疗科研前沿的信息,把握不了业内动态。
然而,现在许多医学期刊却偏向于拉大旗做虎皮,请一些国际和国内的大家挂名;也有些临床医学期刊逐渐成为医院医生发表文章晋升职称和课题评奖的快捷通道,这些看起来可以提升期刊的影响,却大大忽略或淡化了临床医学期刊的学科功能,脱离了其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甚至大相径庭。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与医院学科建设人员不重视期刊外,与医学期刊自身没有充分关注为医院学科建设服务,没有找到期刊发展与医院学科建设互动的结合点有关。医院里的临床医学期刊,更应该思考期刊发展如何与医院的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将落脚点放在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并紧随医院学科建设,助益医院学科建设,以引起医院学科建设人员的重视,得到更多的期刊工作支持,从而迎接更好地发展空间。
2 紧随医院学科建设的办刊途径
当前,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赋予了医院学科建设新的政策与使命。学科建设总体上逐渐向涵盖科研、教学、服务等功能的平台化方向发展,不断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医学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职能使其成为人才培养平台,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等功能使其成为学术交流平台[7]。这些发展方向正是我们临床医学期刊发展的机遇,也是我们发挥所长的用武之地。临床医学期刊需要适应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客观衡量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医院学科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期刊某些方面的发展方向,配合学科建设,如图1所示,体现其学科职能。以下将结合与临床医学期刊密切相关的几方面医院学科发展趋势,探讨相应的办刊策略。
图1 紧随医院学科建设方向,发展临床医学期刊,二者相辅相成
2.1 与跨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发展专题栏目
医院学科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明显。以人类重大疾病、人体重要器官为纽带,将相关的诊断、治疗、预防等专业融合成多专业联合的优势学科群或中心,促使多学科联合构建较为完整的诊断、治疗服务链,延伸医疗服务范围,提升防治效果。临床医学期刊当更新办刊理念,改革编辑模式,与跨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发展专题栏目。以国际知名期刊为例,日本医学期刊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期刊《日本临床》,具有专题化、系列化等特点。该刊将独立的文章融合成有机的整体,通过分阶段推出不同的专题体现了学科内研究的连续性,引发了该行业对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关注,成为具有导向作用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8]。在编辑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实现:
(1)邀请跨学科团队人员作为执行编委,有针对性地融入跨学科思想。编辑通过各种渠道如利用CNKI数据库的学术趋势搜索、万方医学网的作者空间和机构空间进行搜索跟踪,直接了解跨学科研究的主题和思路等,在此基础上向跨学科研究团队进行约稿或组稿。请这些团队的研究人员参加期刊选题策划和重要文章的推出。
(2)临床医学期刊可与跨学科研究的项目组开展协同创新。由于工作性质,编辑人员对期刊专家库中人员的学术兴趣和科研动向较为了解,可为有共同兴趣的研究团队进行牵线搭桥,密切联系,以便跟踪临床研究发展状况,及时约稿。
(3)由分学科负责编辑模式转变为专题导向的编辑模式。以重大主题设置栏目,使不同的专业用不同的视野、立场和方法探讨一个共同的问题,给读者全面而综合的视角。专题组稿不应局限于编委,而应该广泛关注医院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尤其是医院获得国家重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请他们作为特邀执行主编为期刊开展专题组稿。
(4)审读稿件注重送审多专业、多研究层次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某一论文,学习国外科技期刊的在线开放评议[12]。可运用医院在相关学术界的影响,按照学者化、学术影响力、开放性、学科平衡和动态化原则,通过主编直选一批、专家推荐一批、组织推荐一批、网上择优一批等方法,迅速组建高效务实的跨专业编委会,使得各种思想火花相互耦合,产生整体效应。
2.2 注重循证和转化医学,促进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互动
以最佳的研究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循证医学,成为医院学科发展的新要求;而转化医学模式则突出了临床医疗的地位,使医院学科发展越来越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临床医学问题与医学研究的双向互动。临床医学期刊创新发展,需要以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思想为牵引,在谋划期刊发展过程中,着力建立和畅通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双向信息流通渠道。
国内许多医学期刊陆续刊登了循证医学重要性以及某些诊疗规范的文章,但对循证医学的一些国际规范应用并不充分。国际上已有数种医学期刊将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声明引入稿约,指导作者规范稿件内容[9]。国内少数期刊在英文摘要上应用CONSORT声明内容也不充分[10]。经笔者初步调查国内仅《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在稿约中引入了CONSORT声明的内容。医院里的临床医学期刊如《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等稿约中均已提到介绍和推广循证医学,并且《中国脑血管病杂志》设有循证医学栏目。国内除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转化医学杂志》外,仅《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和《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设有转化医学栏目。
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医学期刊编辑需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国内外临床诊疗规范或指南,客观审稿,正确评价文章的科学性,筛选出高质量的稿件,做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目前亟待将实验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诊疗,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医院、科研机构、期刊编辑、医药公司等通力合作。编辑需要方式多样化的促进转化医学的实现,真正发挥医学期刊编辑在转化医学中的桥梁或平台作用。
(1)医学期刊编辑需要掌握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了解不同论文临床价值。CONSORT声明可作为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审阅、评价稿件的工具,引导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开展临床研究。
(2)加大稿约循证医学的份量或设置相应栏目。优先录用开展预后与结局研究,通过分析、综合和系统评价大量的临床科研成果,找出最新最佳证据的论文[11]。
(3)举办转化医学学术交流会等,提供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人员、医药公司面对面交流的互动平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术会议的交流、示范、引导和推进作用。
(4)面对基础研究类文章,侧重于选择有临床应用价值且能快速实现转化的基础研究文章,告别研究与临床应用两张皮现象,激活由上游的基础研究向下游的临床转化应用的造血功能。
(5)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加强学科信息交流。建立期刊自身网络,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终端主动推送学科发展动态等,利用网络媒介与作者、读者建立互动关系[13]。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促进转化医学的实现。
2.3 规范学科研究流程
随着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和“以患者为中心”思想的落实,医院学科创新发展在公益性、伦理性等方面受到相应的约束,临床路径等优化服务流程方法的推广,使学科发展与服务的方式逐步规范化。临床医学期刊需要配合学科规范化发展,重视发表伦理,规范工作流程,为医院学科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文化媒介。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特别重视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和方法的规范性,设有专门的统计学编辑。若统计学专家认为论文的科研设计不合理,研究方法和分析不正确,统计数据有错误或无意义,则稿件将不予接受[14]。然而,目前我国医学文献质量仍存很多问题,临床医学期刊主要表现在统计学方法不完整或错误,未报告伦理审查等[15]。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针对医护群体的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医患沟通不畅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国际知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栏目设计上多样化,除医学论著栏目外,还设有教育与争鸣、医学卫生知识等带有科普风格的栏目,使医学知识公众化,有利于消除医生和患者信息不对称。JAMA除论著、综述等学术性栏目外,还有医学继续教育及一些非常有趣的栏目如“我的一点想法”,均是由医生或科学家撰写的散文或随笔,文章的主题多种多样,有医生与患者之间如何交流的故事[16],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塑造了很好的文化软环境。
临床医学编辑需要有很好的统计学意识,善于顶层设计。编辑也应当具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为营造医院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贡献自己的正能量,延伸临床医学期刊的社会效益,从而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加强统计学审稿,规范学科研究。除可提倡编辑攻读统计学专业在职学位或招聘统计学专业的人员外,笔者在学习JAMA对文稿统计学处理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建议参考如下方式进行统计学和发表伦理把关,如图2所示。
图2 临床医学期刊统计学和伦理把关的工作流程建议
(2)架设医生和公众的沟通桥梁。编辑需要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学习伦理学知识,不断提升对伦理学的把握和判断能力。在编辑部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或继续教育栏目上对医生进行相关教育,督促研究人员对于试验对象的关爱与尊重。可利用网站平台传播科学的疾病防护知识,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医学。在这方面医院的科普期刊似乎发挥的作用更大,但并不排除医学科技期刊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科普栏目的有益尝试。
(3)谨慎对待真实资料的临床稿件。医学编辑在工作中尤其要注意容易涉及医疗纠纷的稿件的甄选和编辑,比如临床病例讨论,在文稿加工过程中,应当辨明原委,避免因写作上的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7]。如果叙述或描述不当就有可能成为引发医患官司的导火索。
3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实例分析
自1982年在北京医院创刊以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依托于医院老年医学雄厚的科研力量,与医院学科建设紧密互动,配合医院学科建设,在为医院学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发展学科综合化方面:组建跨专业编委会,邀请学科带头人作专题执行编委,促成许多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重点专题报道;编辑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老年医学研究课题的申请,为有共同兴趣的研究团队牵线搭桥,协同创新;利用期刊与国内外老年医学专家的良好沟通平台,架起评审专家与医院学科之间联系的桥梁,积极推荐学术新秀崭露头角,促进临床重点科室的建立。
在促进循证医学与转化医学方面:积极组织国内外老年医学专家撰写老年人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和翻译国际指南;优先录用开展预后与结局以及具有实用性的研究;建立期刊网络平台,发布学科研究动态,实现资源共享;参与或组织转化医学会议。今后将在稿约和栏目设计上向循证医学与转化医学更加靠拢。
在规范学科研究流程方面:编辑通过在职学位教育或相关培训学习统计学知识,有专人负责统计学把关;编辑参加期刊伦理学培训会议,加强出版伦理学知识;利用学术交流会和继续教育栏目对医疗和研究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对老年医学临床病例讨论的稿件加工采取编辑互换审稿和临床专家复核的方式,最大限度消除纠纷隐患,今后将开展一些科普栏目。
创刊30多年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紧密配合承办单位学科发展的需要,将期刊的学术发展方向与医院的学科发展相呼应,拓展和发挥医院特色以及品牌效应,得到医院领导和学科建设相关人员的重视和扶持。《中华老年医学杂志》见证和记录着老年医学从无到有,从弱小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在不断的积淀中为学科建设的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理论基础,已成为全国老年医学和保健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的期刊。期刊先后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内外数据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
4 结论
随着医院学科建设重心的转移,临床医学期刊审时度势,关注学科热点的迁移,及时准确地洞察新热点,调整办刊策略,充分发挥对医院学科建设的引领、辐射作用。银子有矿,炼金有方;铁从地里挖出,铜从石中溶化。医院中的临床医学期刊依托医院这个强大的后盾,紧紧依托其学科优势,苦练专业内功,在紧随医院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发展空间。
1 袁舒婕.《新闻周刊》重归印刷版:纸媒复兴?新东家洗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4-01(6)
2 潘和平,叶冬青,黄河胜.学科与期刊建设并举实现学科期刊发展双赢—《疾病控制杂志》的经验与体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 (3):466-468
3 李川,宗淑萍,刘雪春.发挥学报平台作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为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71-1173
4 刘岩,刘新军.论高等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推动学科发展的实现途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97-300
5 原丽欣.医疗院所主办的学术期刊经营和改革模式探析.今传媒, 2011, 19(6):80-81
6 胡纯钢.对院所主办的医学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思考//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7 孙金海.新时期医院学科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医院,2012, 16(7):51-53
8 曾未鲁,续维国.《日本临床》等医学期刊20世纪末的“Suppl”现象思考.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0(1):119-122
9 刘凤华.国际著名科技期刊编辑模式比较分析及其借鉴之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23(6):914-917
10 郑美玲,沈毅,杨莉丽.随机对照试验论文英文摘要的质量亟待提高.编辑学报, 2010,22(2):130-132
11 刘杨,朱冰梅.医学期刊选题策划中引入循证理念的思考与尝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2):314-316
12 谭潇,段春波,于普林.Web3.0时代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探索与尝试.编辑之友,2013,32(1):42-44,48
13 刘兴平,初景利,张建国等.欧洲三国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建设的特点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5-9
14 About JAMA[EB/OL].[2014-06-15].http://jama.jamanetwork.com/public/About.Aspx
15 邱芬,曾令霞,国荣.统计学审查在医学论文审稿中的必要性.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74-576
16 Categories of articles[EB/OL].[2014-06-15].http://jama.jamanetwork. com/public / instructionsForAuthors aspx CategoriesofArticles
17 韩川.医学编辑防治医疗纠纷的三个方案.编辑之友,2010,20(5):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