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86例临床分析
2014-03-26王玲张卫华
王玲 张卫华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居世界首位,其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1]。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是患者就诊、住院、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和社会经济负担,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良好的控制血糖可以延缓或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血糖控制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但连续2年的全国调查表明我国血糖总体控制水平并不理想[2]。本文通过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8月~2009年4月在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就诊病例86例,其中住院患者52例,门诊患者34例,男性47例,女性39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35~70岁,平均(55.7±5.5)岁,糖尿病病程0~12年,应用甘精胰岛素前未系统治疗患者1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患者58例,应用预混胰岛素14例(有反复低血糖反应患者12例,要求更换更简单方案6例)。
1.2方法 ①停用原治疗方案,予甘精胰岛素日一次皮下注射。②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达标后餐后血糖达标者只应用甘精胰岛素,餐后2 h血糖不达标者无应用二甲双胍禁忌症时口服二甲双胍1.5~2.0 g/d,二甲双胍禁忌或餐后血糖水平高者加用阿卡波糖,强化治疗患者加用餐时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用量。③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空腹血糖5.0~7.0 mmol/L,餐后2 h血糖6.0~10.0 mmol/L。④低血糖标准:血糖≤3.9 mmol/L,血糖≤2.8 mmol/L为严重低血糖标准。⑤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罗氏血糖仪),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水平,肝肾功能,尿液分析。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
2 结果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甘精胰岛素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
结果显示: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C肽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6起低血糖事件,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甘精胰岛素用量8~22 U/d。
3 讨论
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的进展会逐渐发生恶化[3],这提示理论上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应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在各种胰岛素治疗方案中,多数国家和地区推荐起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一般认为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4],基础胰岛素包括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等,其中甘精胰岛素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一种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作用可维持24 h,能够良好的模拟人体自然基础胰岛素分泌状态,血药浓度平稳,无明显峰值现象[5]。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大幅降低,同时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低血糖发生次数低,提示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在研究的过程中有如下几点体会:①应用甘精胰岛素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部分患者无需住院,即能有效控制血糖,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节约治疗费用。而且空腹血糖正常化是针对餐后血糖增高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基石。②对不能规律进餐和禁食水的患者可以使用甘精胰岛素。本研究中对部分糖尿病胃轻瘫,胆系感染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血糖控制满意且低血糖发生率低。③虽然本研究未发现治疗前后空腹C肽水平明显变化,但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后甘精胰岛素剂量较用量最高时减少4~8 U,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甘精胰岛素及餐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4~8周后停用胰岛素,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仍良好,考虑为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糖毒性解除,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所致。④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患者体重无明显增加。⑤甘精胰岛素每天注射一次,注射时间灵活方便,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提示: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风险低,体重无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满意度高。对病程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1] Yang W,Lu J,Weng J,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an in China.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纪立农,陆菊明,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7):397-401.
[3]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16. Overview of 6 years’ therapy of type II diabetes: a progressive disease.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Diabetes,1995,44(11):1249-1258.
[4]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成人2 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 (1):1-6.
[5] Rosenstock J, Dailey G, Massi-Benedetti M, et al. Reduced hypoglycemia risk with insulin glargine: 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insulin glargine with human NPH insulin in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05,28(4):95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