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专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3-26王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全校课外问卷

王明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0)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补充、拓展与延伸,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目前,对“中等院校外体育活动”的研究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是关于对体育教育的新要求。(2)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调查,主要观点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应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3)体育消费情况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结构和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中专体育是中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为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朝着更加开放和前沿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了解中等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武汉市交通学校、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武汉市建设学校、武汉市财贸学校、武汉市财政学校、武汉市旅游学校6所中专院校二年级学生,男女生各18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查阅了2000~2013年国内外期刊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相关的文献。对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相关的重要文献进行进一步整理、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2.2 问卷调查法

围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有关问题,初步拟定调查问卷的框架和内容,问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现阶段中专院校的已经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学生对这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参与情况,然后在实地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其中向老师发放了效度检验问卷8份,回收8份,回收率为100%。老师对问卷的总体效度评价达到了8.85分(10分制),通过教师对问卷的评价结果可知,该问卷的效度达到了发放要求。然后根据老师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分别制成正式调查问卷,距离第一次问卷发放两周后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再次检测。经过统计学相关系数分析两次重测数据,计算出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R=0.86(P<0.05),这一结果也达到了研究所要求的信度标准,表明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可信的。共计发放学生问卷360份,回收355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并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参与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分析

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一般由学校相关部门在总结过去学期或学年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的举办频率大都以学年和学期为单位。

由表1可以看出:在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好高,尤其是早操的参加人数,占调查人数的94.4%,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是有组织有管理的,因此,体育场地器材的的使用不受限制。参加体育节与体育竞赛的学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0.8%和31.4%,因此在这两方面还需要加强,完善全校性活动的不足。

表1 学生参加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

表2 学生参加团体性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

表3 学生参加个人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

3.2 学生参加团体性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分析

团体性课外体育活动包括班级活动、体育社团、小团体活动。班级活动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由班级体育委员负责组织,其他班干部协助配合;体育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所选择的体育学习、锻炼的场所,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式、方法,在最优的组合、专门的教师指导下,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身心等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形成一个学生愿学、乐学、肯练的身体素质锻炼团体组织;小团体活动是一自愿组成的团体,各个成员有相同或相似的体育爱好或者特长,小团体的成员组成也比较自由,不同班级不同年级都可以组成一个小团体。

由表2可以看出,在团体性课外活动中,参与人数相对较多的是班级活动和小团体活动,分别占调查总体的77.5%和73.1%,分析原因是开展班级活动拥有充足的人员基础,每一个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则可以让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小团体活动也不缺同学的参加,同时对资金的要求也不高,对于体育活动的内容,各个成员都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则可以让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场地器材,使活动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相对参加人数较少的是体育社团,占调查总数的55.2%,分析原因可能是学校内的场地器材不能充分的开放,如跆拳道协会的场地,不能满足活动组织的要求,影响社团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各个学生的经济水平条件不同,因此,可能使某些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面临经济压力。

3.3 个人锻炼组织形式现状分析

个人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由表3可以看出,个人锻炼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每周坚持个人锻炼的人数仅仅为11人,占调查总数的3.1%,相对应的几乎不进行个人锻炼的人数达到了321人,占调查总数的89.2%,分析其原因,在个人锻炼过程中这种组织形式单调不合理,由于是个人锻炼的原因,比较自由的安排时间,学生在自由度较大的组织形式下,对能否长期坚持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缺少有丰富经验和稳定的体育指导者,也会导致个人锻炼不能持续进行。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目前中等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各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不够均衡,尤其是在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中,虽然总体上参与率是各类课外体育活动中最高的,但参与体育节(周)和体育竞赛的人次明显要比参加早操的人次少很多;个人锻炼在中等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情况相当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学校体育的整体性发展,不容忽视;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之后可以看出,女生在团体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要比男生更加积极。

4.2 建议

4.2.1 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在不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情况下,按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对场地与器材进行合理安排体育器材的设置,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创造体育锻炼氛围。

4.2.2 科学分配体育资金投入

对与体育社团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是学校可以增加一些经费投入,寻求社会赞助同时要求参与社团的学生缴纳一些会费。领导成员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资金管理系统。对于比较贵重的器材与设备,要督促学生应该爱惜,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增加体育器材的循环利用。

4.2.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

将各个班级的体育骨干集中,请有丰富体育经验的老师或者同学进行培训。培养专门的组织和指导人员,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社团内有经验丰富的体育指导者,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4.2.4 严格遵守《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要求

所有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都必须以《体育与健康标准》为指导。《体育与健康标准》是各级学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要求实施课外体育锻炼,同时对于《体育与健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与学生毕业的相关要求要严格执行。

[1]柴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对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107-108.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6-177.

[3]刘子东.试论西南地区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3).

[4]周先骏.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

[5]曹祥春.浅谈中专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猜你喜欢

全校课外问卷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开会
趴 下
周仕达(山西文科状元):从全校200名上升到全省第一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构建初级中学课外篮球俱乐部的再认识
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