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大都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03-26刘翔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刘翔(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5)
作为古都西安,社区体育已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西安大众人群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概括的说,研究西安社区体育的发展,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作用:一是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二是能有效地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三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沟通居民的人际关系,缓解西安老龄社会问题,随着西安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变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以单位为活动范围的生活空间逐渐被打破,生活在新的居民区的人很难有机会进行彼此的交流,使每个人感到人际关系的淡漠与孤独,尤其是以居民区为生活主体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我国早就把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社区经济作为一种市场需求和关联带动能力很强的产业,可以促进商业、饮食、文娱、信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它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它是第三产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行业。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成为西安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在社区建设和社区体育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社区体育将是未来西安社区建设和体育发展的热点。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对西安社区体育发展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有很大的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西安市雁塔区东仪社区、高新区高新小区、碑林区凯旋城小区、莲湖区玉祥门小区、新城区东方小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西安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在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资料室、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相关的论文,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参阅了国内外有关社区及社区体育的著作与论文,为全面、系统地研究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社区体育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表1 社区体育活动器材的统计
表2 社区体育活动器材是否完好
表3 社区体育是否有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统计
表4 您社区有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
表5 您社区有没有专门的体育损伤治疗部门
表6 您所在社区体育经费来源于哪
表7 您认为您社区体育经费年投入费用为多少(万元)
表8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的统计
表9 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年龄统计
表10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的统计
对5个社区各发放问卷300份,总共1500份,回收1500份,有效问卷1450份,有效率达到96.7%。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社区体育活动器材的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来,由于社区管理部门对体育的活动的不够重视,导致社区居民没有锻炼的器械,有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械,在随机调查的所有人群中活动器材很少,其中篮球类65人,占4.5%;乒乓球类167人,占11.5%;一些简单的户外健身器械1004人,占69.2%;棋牌室214人,占14.8%。因此,作为社区管理部门应该加大一些高端的体育器材的投入和一些符合现在社区体育发展和适应居民体育锻炼的一些器材,从而提高社区整体的一个体育氛围和开展情况。
2.2 社区体育活动器材是否完好的情况
由表2可以得出,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的社区体育场地器材还比较落后,具有完善的体育设施的社区体育组织太少,落后和破旧的运动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大众的锻炼需求。与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再加上西安市对社区体育设施各社区的管理不同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社区体育器材不是很好,存在一些人为破坏,还有自然损坏,在随机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社区体育器材完好的有401人,占24.6%;社区体育器材不完好的有1049人,占75.4%。所以说影响社区发展的因素很多,这就是其中一条,因此加强社区体育的发展就必须保护好健身活动器材。才能够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并且要不断的去养护现有的体育器材。
2.3 社区体育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450人数,西安市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在社区分布状况,社区里有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人数为0人;社区里没有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964人,占66.5%;不知道社区里没有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的486人,占33.5%。由此可以看出西安社区体育指导员非常少,甚至是没有,目前西安体育的指导员只有在健身房里才会有,社区里压根不会出现,可以说社区里的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在结构、整体素质与社区体育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我们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聘用和选拔一些对体育锻炼有经验的居民,担当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从而指导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2.4 社区体育管理部门的统计
由表4可以得出,在调查的1450人中,知道社区有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的人数为359人,占24.8%;没有的人数为804,占55.4%;不知道的人数为287,占19.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现在西安社区里面基本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社区体育开展不是很理想。
2.5 社区体育损伤治疗部门统计
由表5可以得出,在调查的1450人中,知道社区有专门的体育损伤治疗部门的人数为0人,占0%;没有的人数为1219,占84.1%;不知道的人数为231,占15.1%。由此可以看西安社区里面基本没有专门的体育损伤治疗部门,西安市社区体育开展的不是很好。
2.6 社区体育经费来源统计
根据表6可以看出来,在社区的体育投资调查1450人中,个人进行投资的为892人,占到61.5%;认为上级拨款的154人,占到10.6%;认为企事业单位赞助的206人,占到14.2%;其它的198人,占到13.7%。可以明确的知道,现在社区的体育活动经费主要靠居民自己进行买单,而我们的居委会和政府部门相对的投资量就很小了,从而加大了居民个人承担费用,导致居民社区体育活动开展不理想。
2.7 社区体育经费年投入统计
根据表7可以知道,通过对1450名居民调查显示,认为年投资量为0~3万元的为820人,占56.6%;认为年投资量为3~5万元的为214人,占14.7%;认为年投资量为5~7万元的为217人,占15%;认为年投资量为7万元以上的为199人,占13.7%。由此可以得出社区每年投资的金额太少,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导致居民没有办法去进行锻炼,缺少资金的注入导致损坏的器材不能更新、不能添加新的器材、居民锻炼意识下降。
2.8 西安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的项目的情况
由表8调查结果显示,可以看出来在被调查的1450人中;有364人选择太极拳,占25.1%;跳绳287人,占19.8%;羽毛球192人,占13.2%;乒乓球156人,占10.8%;游泳154人,占10.6%;踢毽子136人,占9.4%;健身操67人,占4.6%;台球37人2.6%;民族舞蹈35人,占2.4%;排球22人,占1.5%。所以可以得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能够影响社区体育建设的方向。由于社区居民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不同,从而影响社区体育器材的投入量不同,进而影响社区体育开展状况不同。
2.9 社区体育参加人员年龄统计
由表9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参与锻炼最多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和50~70岁之间的人群,而30~50岁的人群锻炼少,两极分化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30~60岁的人群中,他们因为事业和家庭的重担导致压力增大,迫使他们在余暇时间去从事与此有关的事情,而减少运动锻炼。所以我们体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一些适合这一年龄段锻炼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还有就是定期进行一些活动,将锻炼少的居民带入锻炼者的队伍中,从而提高整个社区体育的整体素质。
2.10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的情况
从表10中可以看出,西安市社区居民因为上班还消费水平等其他因素制约,每天参与的体育活动时间非常少,在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明天体育活动时间在1h以下有727人人,占50.1%;1~2h的有484,占33.4%;2~3h的有156人,占10.8%,3h以上的有83人,占5.7%。其多数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时间在1h以内,对其所进行的体育活动缺乏兴趣。通过表1和表2的数据显示西安市社区体育居民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时间太少,不能够引起个人的兴趣。因此,加强西安市社区体育居民的锻炼时间和锻炼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活动意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社区体育作为居民健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越来越大,但其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有必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明确监管政府部门的职责,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体育社团与社区体育的研究与交流。(2)以街道为单位每年举行一定的比赛次数,提高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促进体育消费,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积极培育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健身水准,构建市、区、街道、居委会4级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健全全市健身服务体系,形成各级健身场地设施基本建设标准。(4)市区级建设以社区体育中心、社区公共体育场、社区体育公园为主,街道建立一个以室内为主的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主。(5)区域特色。规划体育场地设施要符合区域文化,突出区域特色,这是规划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并根据地域的特点,建成文化健身苑、健身园、风景健身苑、体育公园、特色体育中心等,避免千篇一律的重复建设。(6)社区体育设施的有效利用才是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划和配置社区体育设施应事先向本社区进行调研,考虑到社区内居民的年龄结构,中年和青少年、老年人、幼儿的人数比例,居民的收入状况,运动喜好等,做到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使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有的放矢。
[1]王凯珍.新世纪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4-6.
[2]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3]王美,崔冬冬.社区体育概念的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4.
[4]梁韶辉.河北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N].河北日报,2005-04-01.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