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篮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及其调控方法
2014-03-26卜天宇
卜天宇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 江苏扬州 225009)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客观依存性强、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激烈性、连续作战、胜负之间经常转换等特点。因此,要想取得一场篮球比赛的胜利,不仅仅是技战术的熟练运用,更是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篮球比赛并不是依靠高超技战术水平来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是在最后时刻依靠强大的心理素质击败对手。骑士队时期的詹姆斯,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丰富又善变的得分手段,每场比赛的各项数据如得分、助攻、盖帽、抢断等都非常耀眼,个人在场上的效率值在整个联盟都是非常突出、高效、出类拔萃的。可是,球队的胜率却不是很高,每当进入比赛的僵持阶段,詹姆斯的罚球效率都会非常低,经常会出现两罚全失的状况,因为在比赛的最后阶段,詹姆斯的心理素质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然而湖人队科比布莱恩特是现役NBA中获得总冠军最多的球员。他无解的个人攻击能力,超强的心理素质,从职业生涯开始就有多达33次的绝杀经历,比较著名的2000年05月10日,湖人和太阳的西部半决赛,最后的2.5s95∶96,湖人落后1分,科比投篮命中,绝杀太阳;2004年04月14日,湖人对阵开拓者,科比在第四节结束前失去平衡的情况下投中压哨3分;2006年,科比双绝杀太阳,进入西部决赛,2013年,湖人对猛烈,科比在比赛还剩下1'40"的最后时刻,连续命中3个3分球,将比赛带入加时赛,最终战胜猛龙队。正是因为科比有非同一般强大的内心,所以即使面临这么紧张的状态也会临危不乱从容面对,把自己的技战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的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由于人们对心理训练知识的匮乏,训练中见物不见人,重技术轻心理的现象广泛存在,因此,亟需在整体训练体系中强调心理训练这个环节,通过抓好心理训练,以心理促生理(技、战、身)的途径,更能有效地扩展训练效果和发挥效能。”
纵观篮球赛场,发现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心理与比赛的最终结果有密切的关系。教练员和运动员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运动员最后的比赛成绩。那么比赛成绩的提高取决于运动员的哪几部分因素,如图1所示,比赛成绩结果内部因素分析。
从分析图1中可以清晰发现比赛身体状态与技术状态以及比赛心理状态是比赛表现和成绩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然而比赛心理状态与比赛身体状态、比赛技术状态不同,是一种内隐的直接因素,它不具有外在直接的表现,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当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技术状态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便成为了运动赛场上的最大影响因素。所谓的“克拉克”现象就是对这一论点强有力的证明。“克拉克”现象即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争力,导致比赛失常的现象。一支球队,一个球员比赛心理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
1 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不稳定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1.1 高度的紧张性
运动员临赛所出现的紧张,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是人的一种情绪状态。运动员在这样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的心理活动都会进行异常迅速、激烈、活跃。如小牛队的诺维斯基由于在比赛中高度紧张,造成了投篮动作变形,在NBA06-07赛季和太阳的季后赛中,错失扳平比分的罚球,输掉比赛。然而并非所有的紧张都会引起运动员消极的状态,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适度的紧张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促进机体能量地释放,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但是过度的紧张会使运动员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失去动作的协调性。尤其在篮球比赛的最后一节临近比赛结束时,造成运动员心慌不安、情绪激动、注意力失调和行为紊乱,最终发挥失常。
1.2 不适宜的动机强度
动机决定运动员努力训练的强度以及希望再体育运动中希望取得多大的成就。运动员取得最高成绩与动机强度地适宜水平有关,一般认为强度非常低的动机水平,运动员相对来说比较放松,运动活动的效率也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效率最高,而过高强度的动机会使运动员情绪混乱,注意力分散并难以控制动作反而导致运动活动效率下降。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运动员动机水平和运动成绩是一个倒U的关系(图2)。
由此可见,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取得理想成绩通常是适宜的动机效率时取得的。
1.3 注意力不集中
运动竞赛中无论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内心杂念的干扰,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当前活动中。尤其是篮球比赛,感知觉、记忆、思维活动、队友配合都离不开注意力的集中,要求运动员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的稳定性。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速度和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在洞悉这一心理状态后,有的对手也有意识地采取某种手段来分散对手的注意力。湖人队的拉马尔奥多姆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在一次赛季比赛中居然把球失误地传到观众席。相比之下,我国篮球“小巨人”姚明在任职NBA火箭队中锋时,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之所以罚球命中率高,缘于他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受外界干扰。许多心理学家对世界各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进行大量研究调查后的结论认为,善于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好,是一个优秀运动员不可或缺的卓越的心理品质。
1.4 其他因素
篮球比赛的主客场地、时间、空间和拉拉队等氛围构成的环境对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队员之间不信任和埋怨,缺乏集体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对运动员的临场心理予以直接的破坏。如果运动员在这些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自我调节,就会影响比赛的发挥。
2 加强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运动员技术获得、比赛发挥都是在心理调节下实现的身心结合活动,所以对心理的训练也就和对技术、战术、身体训练一样重要,并且必须同时进行。心理训练实质是对运动员心理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目的主要是培养运动员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心理潜力,产生最佳竞技状态。
2.1 教练员的施控方法
2.1.1 赛前进行情绪体验的模拟训练
教练员要根据比赛中会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赛前的模拟训练,设计一种有利于运动员克服场上的被动性的情绪体验模型,运动员对这些模型在做出适应性的训练后,在场上会变得胸有成竹,保证情绪的稳定,控制情绪的波动。在比赛前,要组织所有的队员开一次准备会,在会上,不仅要对技战术进行分析,而且要对运动员处于关键时刻的一些情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对一些情绪急躁的运动员要多关注。
2.1.2 赛前思想工作
排除赛前的不良刺激,减少思想负担和降低可能产生的过度焦虑。对于对手的强弱不做评价,不安排过多的领导接见,也减少同外界的接触,也包括和亲友的会晤。明确比赛任务,确立合适的比赛目标,激发比赛动机,增强比赛信心,分析比赛形势。赛前准备充分,比赛正常发挥,赛后多讨论,就会形成自信的特征。
2.1.3 利用比赛中暂停的机会进行控制
在比赛的焦灼时刻,一般有经验的教练员会在这个时段叫一次暂停,一是控制比赛的局面,指出对方的弱点,更重要的是稳定球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激发球员的斗志,以采取最后有效的进攻战术,取得比赛的胜利。
2.2 运动员自控的方法
赛场变化莫测,运动员只有掌握好了自我调控的办法,才能将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最佳完美状态。
2.2.1 程序训练法
程序训练法就是使运动员的思维和行为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并养成好的习惯,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而不至于出现赛前思维混乱,行为不知所措的现象,从而确保运动员情绪的稳定控制和技术的稳定发挥,以此来对抗外界的干扰。程序训练法包括行为程序和思维程序两个方面,行为程序主要指赛前何时应当做什么。思维程序主要指赛前何时应当想什么。根据篮球比赛的特点,在平时的训练中去熟悉和养成,借助这种程序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达到最好的情绪控制和最佳竞技状态。包括想象训练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2.2.2 自我暗示
运动员在比赛中或者在比赛进入焦灼状态时,都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用以消除紧张情绪。场上出现白热化,运动员利用自我暗示最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2.2.3 相互提示
队友之间相互进行提示,互相调控。让全队的情绪都保持稳定。由于每个运动员的个人情况不同,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掌握对自己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篮球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队员之间不仅仅是技战术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情绪的相互影响,特别是主力队员对全队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在心理训练中,要注意抓好主力、核心队员在比赛中的情绪稳定,这样就会带动全队的气氛,努力拼搏,取得比赛的胜利。
[1]刘宝.浅谈中学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1).
[2]杨敏琳.浅谈宜春市普通中学篮球心理素质的训练[J].科技世界,2012(7).
[3]朱凯.对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分析与解决方法[J].职业,2011(6).
[4]宫立达.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
[5]彭云.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