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2014-03-26李晶晶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素质

李晶晶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云南普洱 665000)

1 体育课程改革思路

1.1 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

实验把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模块、选项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体育课程必修学分4分,选修学分2分。学生进入学校第一个学期实施第一阶段的基础模块,课程内容包括:高职学生的心理、身体、团队等素质的拓展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趣味项目里的三人板鞋、高脚、打陀螺;保健与康复的基本健身理论、健康知识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田径项目里的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铅球、实心球技术与各项目规则。第二个学期实施第二阶段选项模块,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开设9个选项。首先根据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和场地设施设置选项项目班,班级人数35人以内;其次接着对学生进行选项意向调查;最后确定选项模块课程内容及任课教师后让学生以系为单位,进入学校的教务系统自主选课。第三、第四学期实施第三阶段体育素质拓展模块,围绕二年级学生阶段性的校外专业生产实践课,体育素质拓展课以短学时、分阶段、课程内容丰富的特点让学生“滚动式”的自主选修,体育素质拓展选修不得少于两项。课程考核评价第一学期基础模块考核为:参与“俱乐部”训练、活动情况20%+出勤纪律、课堂练习10%+设计运动处方(理论)10%+男生1000m、女生800m测试20%+立定跳远测试20%+实心球测试20%;第二学期选项模块考核为:参与“俱乐部”训练、活动情况10%+出勤纪律、课堂练习10%+专项理论知识10%+身体素质测试(体质健康测试项目选测)20%+专项技术、技能测试50%;第三、四学期素质拓展模块考核为:参与“俱乐部”训练、活动情况10%+出勤纪律、课堂练习10%+身体素质测试(体质健康测试)20%+专项技术、技能测试60%。

1.2 课程管理的系统化

围绕体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制定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再制定各个项目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评价体系,具体~内容细化;选用课程体系的体育课程教材,购买大量项目教辅教材与教学录像,完善体育课程网站;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学生学年体检情况、期末考核评价、班级中长跑成绩结合起来,统计相关数据,降低测试工作重复率;指定项目课程负责人负责指导体育课外活动、竞赛体系及运动队训练,把“俱乐部”的模式融入学生体育社团,学生参与“俱乐部”占体育考核成绩10%~20%,各“俱乐部”每周开展2~4次的课外训练及活动,项目课程负责教师对训练计划、活动方案进行指导并每周给“俱乐部”学生指导训练2h,每年9月至11月指导各“俱乐部”承办“迎新杯”各项赛事;每学期对课程教学、学校体育运动状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做出总结评价;安排专人对学校体育工作相关文件、教学资料、学生成绩等科学化归档管理,并拟定相应的教学制度、管理制度项目,向学校督导部门申请教学督导,对体育教学质量跟踪检查及学校体育工作安全管理的指导。每学年的春季学期4月至5月组织学院夏季球类运动会,夏季球类运动会竞赛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各系组建系代表队参赛。秋季学期举行冬季运动会,冬季运动会竞赛项目包括班级集体中长跑、田径、民族传统体育。利用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团队表演,做好广播操、广场舞、健美操、民族健身操、武术等各项大众体育项目的推广,让全院师生参与训练及演出。

1.3 师资队伍的培养

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引进高学历教师,个别项目师资不足的聘请市健身中心教练任教;落实“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机制,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学习、研讨各类国家级、省级体育精品体育课程,每学期一次的邀请普洱体育局的专家、教练到校对教师进行项目培训,每年一次到各级各类学校观摩优秀体育教学课;安排每位体育教师一学期内对其他体育教师进行听课、看课不少于六次,做出评价及建议并记入学期考核;利用有限的教师培训经费让体育教师轮换参与培训、学习。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院级、省级体育科研项目及精品课程建设。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职称评定、评先、业务进修等方面,保证和其它课程教师一致的基础上,学院体育课外活动及代表队训练指导补助有保障,每学年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运动服装补助。

1.4 保障条件的落实

做出每年学院体育工作详细计划并对体育年度使用经费合理预算,能保证两次运动会开展、学院各体育代表队开展训练、“俱乐部”指导补助、课程建设、培训学习及交流等经费;体育教研室成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组,制定相应制度并严格执行。学院后勤部门配合教研室对体育场馆设施实施管理,扩建、改造场地、场馆,除教学时段,场地、场馆全面对学生开放使用,并配置专职场地、器材管理人员进行课堂、课外管理工作,保证学生课内、课外的体育活动开展。

2 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2.1 课程结构体系的差异

表1显示:2010级的学生有23.6%认为体育课程是重要的,对课程认知程度为一般的学生占42.1%,34.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数据表明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2010级学生认为在所有高职课程里,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表1显示2011级有72.1%认为体育课程是重要的,对课程认知程度为一般的学生占23%,4.9%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数据表明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2011级学生认为在所有高职课程里,体育课程的教学是重要的。说明2011级学生经过课程改革试验后,更加明确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体育课程的认知程度和2010级学生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体育课程认知是有效的。

表1 学生对体育课程认知程度 n10=390 n11=390

2.2 课程建设的差异

2.2.1 课程目标的差异

表2显示:2011级的学生对体育教师满意度相比较2010级而言大大提高,尤其是很满意的评价提高了将近40个百分点,不满意的评价下降了15.4个百分点。课程改革实验让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专项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不足之处能主动学习,努力去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这样才真正让教师能教、教会,学生愿学、学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体育教师满意的的评价才有价值,教学质量才有所保证。

表2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你能否掌握两项以上的运动技能n10级=390 n11级=390

2.2.2 场地设施的差异

表3显示,困扰课程建设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经过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效能使用以及大量补充,让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态度有所改观。2011级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比2010级学生下降了27.2%,数据说明课程的改革对促进场馆设施的改良,完善场馆器材管理制度,场地器材充分使用,保证学生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从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的体育场馆设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表3 你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能不能满足需要n10级=390 n11级=390

2.3 评价体系的差异

2.3.1 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的差异

表4显示:2010级的学生有43.1%喜欢上体育课,35.1%的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为一般,21.8%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2011级学生有77.9%喜欢上体育课,20.5%的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为一般,1.6%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通过这两组数据说明,两个年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对上体育课的兴趣还是喜欢的,但是2011级的学生经过课程改革试验后,对上体育课的喜欢人数和2010级学生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是有效的。本人针对学生对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主要因素除了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学院的场地设施外,还有就是普洱市的气候状况的影响,天气热、紫外线强度高,造成一部分学生原本喜欢是喜欢上体育课的,但是因为对当地气候的不适应而影响了上体育课的兴趣。

表4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较 n10级=390 n11级=390

2.3.2 课程考核评价差异

从表5看出,课程考核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2010级的学生仅有19.2%,2011级的有55.6%,50.8%的2010级学生、36.9%的2011级学生认为课程考核评价对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有一点调动作用,而2010级有30%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对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任何作用,2011级有7.4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对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任何作用,从统计数据来看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对调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是有一定作用的,围绕课程改革,再进一步调整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表5 学校的体育课程考核体系能否调动你得学习积极性n10级=390 n11级=390

从图1可以看出,2010级学生学年平均成绩的分数段主要以70~80分为中心的正态分布,2011级的学生学年平均成绩的分数段主要以80~90分为中心的正态分布。直观来看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是有效的。

2.3.3 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差异

表6显示:2011级的学生对体育教师满意度相比较2010级而言大大提高,尤其是很满意的评价提高了将近40个百分点,不满意的评价下降了15.4个百分点。课程改革实验让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专项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不足之处能主动学习,努力去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这样才真正让教师能教、学生愿学、学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体育教师满意的评价才有价值。

表6 你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n10级=390 n11级=390

2.4 课外锻炼的差异

2.4.1 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差异

表7显示2011级学生平均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相比较2010级而言,整体课外活动的次数增加的比例是很大的,说明体育课程改革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是有效的,但还存在一定因素使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不能多于3次,这其中有气候、场地设施以及课外时间少等因素的影响。

表7 平均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 n10级=390 n11级=390

2.4.2 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差异

从表8看出,2011级有88.7%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体育课程体系能对自己进行课外活动是由帮助,大大高于2010级接受传统课程体系的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后的课程体系让2011级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确实在课程体系中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表8 目前体育课程体系对你课外活动能否有帮助

2.5 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与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

2.5.1 课程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差异

据图2显示,经过课程改革后,2011级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对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评价大大高于没有改革前2010级学生的评价。说明体育课程改革让越来越多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有所提高。课程改革的措施是有效的,选择以学生兴趣为主导的课程结构体系能让学生从中受益。

2.5.2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差异

从2010级、2011级8个不同专业的班级中随机抽样各80个学生,每个班级按单数学号随机抽样10名学生(男、女各5名)的2010级一、二年级与2011级一、二年级的体质健康测试内容里的中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测试项目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表9说明:本实验2010级与2011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相同,为:1000M/800M、实心球、立定跳远。2010级学生的成绩是未进行课改前所测数据,2011级学生的成绩是课改后所测数据。

表9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2010级与2011级课改前后体质健康学生实验研究情况表

从表10、表11可以看出,2010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长跑二年级时测试平均成绩相比一年级测试的平均成绩(时间),男生增加了26s,女生增加了25s,学生耐力素质的增长值有明显的下滑。2011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长跑二年级时测试平均成绩相比一年级测试的平均成绩(时间),男生增加了7s,女生增加了9s,学生耐力素质的增长值也有一定的下降,下降幅度没有2010级那样高。数据说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改革保证学生中长跑测试成绩是有一定的效果,也保证了各专业学生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耐力素质的发展。虽然课程改革保证了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幅度不大,但是课程改革对2011级二年级时学生耐力素质方面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可见课程改革还需要针对学生耐力素质提高方面进一步探索。

表10 2010级(改革前)不同性别中长跑平均成绩(s)

表11 2011级(改革后)不同性别中长跑平均成绩(s)

从表12、13两表可以看出,2010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立定跳远二年级时测试平均成绩相比一年级测试的平均成绩(距离),男生降低了19cm,女生降低了14cm,学生耐力素质的增长值有明显的下滑。2011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长跑二年级时测试平均成绩相比一年级测试的平均成绩(距离),男生平均降低了2cm,女生平均成绩降低了1cm,学生下肢力量与弹跳素质的增长值也有一定的下降,下降幅度没有2010级那样高。数据说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改革保证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是有一定的效果,也保证了各专业学生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下肢力量与弹跳素质的发展。虽然课程改革保证了学生下肢力量与弹跳素质的下降幅度不大,但是课程改革对2011级二年级时学生下肢力量与弹跳素质方面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可见课程改革还需要针对学生下肢力量与弹跳素质提高方面进一步探索。

表12 2010级(改革前)不同性别立定跳远平均成绩(cm)

表13 2011级(改革后)不同性别立定跳远平均成绩(cm)

从表14、15可以看出,2010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心球二年级时测试平均成绩相比一年级测试的平均成绩(距离),男生降低了0.44m,女生降低了1.02m,学生上肢力量的增长值有明显的下滑,尤其是女生下降了1m有余。2011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心球二年级时测试平均成绩相比一年级测试的平均成绩(距离),男生平均提高了0.71m,女生平均成绩提高了0.54m,学生上肢力量的增长值也有一定的提高。数据说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改革保证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是有一定的效果,也保证了各专业学生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下肢力量与弹跳素质的发展。课程改革对2011级二年级时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有较大的提高。

表14 2010级(改革前)不同性别实心球平均成绩(m)

表15 2010级(改革前)不同性别实心球平均成绩(m)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课程改革基本能适应学院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公共体育课设置标准的基础上,课程改革后体育课程内容丰富,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开设有:包括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保健与康复、田径的基础课;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选项课;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素质拓展选修课。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改革后师资队伍建设有所成效,教师团队形成合力,培养出多名“一专多能型”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规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计划授课,能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合理,与学院学分制改革紧密联系,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生体育俱乐部覆盖面广,指导教师、教练制度到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意识增强,活动次数增多。学生能自主管理、组织训练与竞赛活动的能力增强,很好的弥补课程学时短的不足,丰富了课外体育活动,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熟练掌握,身心健康得以保障,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明显上升,职业道德素养得到塑造,基本实现了课程的目标任务,为培养学生“全民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意识做出了贡献。

3.2 建议

在对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学生体育课程选项研究发现,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中学时期基本已经确定,并且有一定运动技能基础,因此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同样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尽力去把“兴趣”升华到“热爱”,让学生对他喜爱的项目努力去探索、去提高运动技能与知识,那么学生才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才会自觉、主动的去运动、去享受他所热爱的体育项目,终生体育运动项目才能形成。

云南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应该保留第一个学期的基础课。新生刚进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适应和熟悉需要学生花去一定的时间,而且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提高的最佳时期,因此课程内容以田径课为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再穿插体育拓展训练课,让学生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得到培养,最后用适合学校开展的趣味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去补充课程的单一。

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结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短期内应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对策,积极参与相关协会体育专项培训、学习;主动与当地体育局有关部门加强合作与联系,依靠其资源对体育教师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对体育课程选项、选修新兴项目师资缺乏时,聘用项目专项教练弥补,并引入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些大众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传统体育。

[1]吴国清.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R].北京:教高厅,2002.

[3]黄伟清.高职体育“职业性”改革: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39-140.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课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