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理工学院体育舞蹈“合班上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4-03-25艾安丽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湖北荆门448000
艾安丽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湖北 荆门 448000)
谢小平 (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湖北 荆门 448000)
荆楚理工学院体育舞蹈“合班上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艾安丽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湖北 荆门 448000)
谢小平 (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湖北 荆门 448000)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观察对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体育舞蹈教学“合班上课”进行了研究,探寻了体育舞蹈教学“合班上课”的原因,如高校扩招引起的教学场地设施器材有限,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了解到体育舞蹈“合班上课”授课教师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分歧,如教学理念不同,对体育教学大纲解读不一致,教学方法迥异等,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主要是教研活动开展没有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缺乏科学化的评判标准,教师专业素质缺乏提高的机会。最后提出了积极筹措资金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规范体育教学质量评定的评价标准,多提供“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机会,有效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等一系列相关措施。
体育舞蹈;“合班上课”;教学条件;教研活动;教学质量评定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课随着国外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已经由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项目、上课时间及任课教师的自主选择。而荆楚理工学院虽然也随教学改革的浪潮实施“选项教学”,但是由于教学场地、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选项教学并非完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求”,选项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1 体育舞蹈“合班上课”的原因
1999年,我国针对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提出了“高校扩招”的政策[1]。依据世界高等教育史的经验,在世界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精英教育的高等教育将会向大众教育转轨。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扩招的内在动力,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求,高校扩招一定程度上本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荆楚理工学院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积极筹措,于2007年由沙洋师范专科学校、荆门市石化中专、荆门市卫生学校、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学校合并而升格为地方性本科院校。
1.1 教学场地设施有限
体育教学场地是实施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荆楚理工学院升格为地方高校二类本科院校,教学场地和设施主要是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的场地以及荆门市卫生学校的场地。升格本科学院后,招生规模扩展到全国各地,招生人数剧增,每年大约招收新生5000多人。学校共有篮球场地9个,网球场地2个,排球场地2块,田径场地2个。其中包括一个室内篮球场。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参加体育公选课的人数大约在12000人左右。
体育舞蹈是最受高校女生热捧的体育项目。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艺术、音乐的完美结合,狭义的体育舞蹈也称为国际标准体育舞蹈,分为拉丁以及摩登舞系列,如恰恰舞、伦巴、斗牛、桑巴、牛仔;华尔兹、探戈、狐步舞、快步、维也纳华尔兹等。广义的体育舞蹈涵盖的范围较广泛,只要有身体的舞动、欢快的节奏、音乐的配合就称得上是体育舞蹈,如不断演变的爵士、肚皮舞、三步踩、吉特巴等。大学生受街头巷尾广场上广泛流行的社区舞蹈熏陶和体育舞蹈美姿的感染,还有青春期男女生的相互吸引,这一切促使体育舞蹈选修人数居高不下。
体育舞蹈选修人数的居高不下导致教学场地呈现出严重不足的态势。体育舞蹈场地不仅仅需要地面平整,还需要有电源插座线的地方以便于音响的使用。没有音乐的旋律,体育舞蹈的美感以及动感无法展现。医学院校区只有进校门的一排房子前面有稍微空一点的一块稍大场地,其他地方再也难以找到能容纳三十几个人站立且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了;主校区也只有文苑2栋与3栋之间一片较为宽敞的水泥地。有限的教学场地与较多的选课人数造成了上课班级的拥挤,一块场地上必然会出现几个班同时上课的情形。教学场地设施缺乏成为体育舞蹈“合班上课”的客观需求。
1.2 体育舞蹈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引进高校体育课堂的项目,具有男女搭伴的特殊性,示范需要男、女伴结合,才能更加清晰得展示动作的完整和优美,给学生整体直观的印象,以便学生模仿、同化甚至内化为自己的体育舞蹈动作。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体育舞蹈教师在年龄层次上50岁的1个,40岁以上的3个, 30岁以上的1个,年龄层次趋中老年化。学历层次上研究生学位3人,本科学历2人,但是没有一个是体育舞蹈专业毕业。除一个教师参加了湖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其余教师均未参加体育舞蹈专业技能的培训,特别是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培训。
任教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师没有体育舞蹈专业技能训练的经历,都是半路出家带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和经验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验以及教学实践的总结,既缺乏体育舞蹈技能训练的培训,又缺乏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的熏陶,对体育舞蹈教学处于“摸着石头过河”。受到过体育舞蹈培训的教师自然在体育舞蹈技能上略胜一筹,但是照搬照套体育舞蹈教学技能训练的经验,难免违背体育舞蹈教学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新课改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宗旨[2-4]。
由于场地器材有限、学生选课人数多以及体育舞蹈师资有限、体育舞蹈特殊的项目特点等综合性因素,为体育舞蹈“合班上课”奠定了基础。
2 体育舞蹈“合班上课”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合班上课时不可能2个老师同时主讲,肯定是一个教师主讲,另外一个教师辅导。但是由于对教学大纲解读不一致、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方法不一、教学风格各异等问题,以致于教学中产生意见分歧。
2.1
体育舞蹈教研活动没有落到实处
1)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虽然每间隔一周公共体育部都安排了专门的教研室活动时间,也记载了每周的活动内容,但是活动内容虚、空,仅限于每学期开始、期中、结束布置各种听课记录和总结,每次教研活动让教研组教师亲笔签上自己名字就表示参与了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日程上安排的外出培训老师的公开课以及最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交谊舞的发展态势的讲座,居然也是用形式化的“签字”表示开展了教研活动。体育舞蹈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进入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是否存在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困惑,采取哪种形式有利于教师们进行有效沟通,教研活动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
2)教研活动开展不足。体育舞蹈教师存在各自为阵,跟参加过培训老师“合班上课”的就按照“培训过”的教师的动作特点以及动作路线去教,没有跟“培训过”的教师“合班上课”的就根据视频自己琢磨自己理解自己传授。体育舞蹈教师之间的动作不一致,是教研活动平台的搭建没有落到实处,以至于教师之间课前、课中、课后缺乏沟通,为体育舞蹈“合班上课”产生矛盾埋下了隐患。
2.2教学质量评价不科学
教学质量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直接动力。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是将教学质量评价表发给教师,让教师找学生填写对自己的评价。首先,老师监控下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否真实反应学生的心声值得质疑;其次,学生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也需要教学研究管理部门仔细斟酌。如有的教师对学生管理松散,迎合学生的散漫心理,教师不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以致于学生也不公正的评价老师。因此,应改革目前由学生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多元主体的评价,如教师自我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争取对教师评价的公平、透明。没有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体育舞蹈教学难以区别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将无所适从。
2.3 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质缺乏
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质欠缺。体育舞蹈教学不仅教给学生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还需要教给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能力。由于现有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有话语权的体育舞蹈教学统一标准,基本上存在着各自为阵,教学上随心所欲,上课想到哪教到哪,能教多少就考多少。
3 措施与建议
1)积极筹措资金,扩建体育场地,改善教学器材设施,避免“合班上课”现象的发生。
2)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定期召开教研组的教学研究会议,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各抒己见,共同商讨,不要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教学分管领导要定期检查与抽查教学研究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们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沟通。
3)教学质量评定科学化。在进行体育教学质量评定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严格、抽样、随机的原则对体育舞蹈上课的教师进行评定,采用教师自己、同行、领导以及学生的多元评价主体进行评价,更好的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
4)多种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不应该仅限于竞聘职称,应该采取有益于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措施鼓励教师们对本专业知识进行短期或者一定年限的进修学习,或者经常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给教师们进行各方面知识的讲座,老师之间良好互动与合作关系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修炼自己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能在学生面前以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形象出现。
[1]杨光.扩招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毛振明.学校体育发展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钟秉枢.“教体育”与“教人学体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2):1-3.
[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编辑]洪云飞
G831.1;G807.4
A
1673-1409(2014)25-0097-02
2014-02-05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指导性课题(2013B200)。
艾安丽(1971),女,讲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