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视角下的地方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师德教育
——以四川省为例

2014-03-25张莉萍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免费

张莉萍 冯 蕾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作为惠民工程的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承载着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使命,源于农村和边远艰苦地区对师资结构、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如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发文的《关于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选拔基础条件较好,培养能力较强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其目标为“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师”。其中,在这一层次的免费师范生教育目标体系中,师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4月1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要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其历史继承性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为地方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师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新动力。

一、党的群众路线及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和实践指导意义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更是对新时期“脱离群众”这一严峻问题的及时、客观回应,体现了执政党解决突出问题、坚持与时俱进的决心。其“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对全党上下、各行各业的工作作风提出了要求。能使广大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正视自身角色和使命,根治当前广泛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消极腐败、作风不正、能力不足等脱离群众的现象。

“为民”是当前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务实”是工作作风,“清廉”是执政形象。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之风、奢靡之风相对。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回答群众最关切的问题,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诉求。

诚然,根据中央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针对各级、各行党的干部及领导班子。但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过程中,领导班子和党员的作风、态度和工作能力的改善,必然会带来上行下效和环境优化的客观成效。如此,群众路线活动能引领当下社会的时代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

二、地方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师德培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诉求

1.地方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时代背景

无论是2007年开始在六部属师范大学试点实施的免费师范生培养制度,还是北京、河北、江苏、云南、四川等地参照部属学校的经验出台的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措施,都是对当前教育教学水平、资源和师资结构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一方面,在新时期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中教师职业认同度下降,不少基层教师在功利化的世风下不安心育人,农村、艰苦地区难以留住优秀教师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在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的进程中,不少高校以更名、合并、大量增设非师范专业等方式扩大生存空间,教师教育被边缘化,其传统优势正逐渐弱化。

地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的,是通过对报考、招生、经济帮扶、就业保障、鼓励在职深造等学生最关注的现实问题提供政策保障,从而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使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在这一背景下,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成为地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师教育中最受关注的领域,将吸引大量优秀的生源,通过更系统合理的教师职前教育,投身到本地区艰苦、农村、民族地区基础和基层教育,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

2.作为现实诉求的免费生师德要件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内容。无论是韩愈所言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陶行知提出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都精要地对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品格、学识提出了要求。作为具有复杂社会属性的意识形态,按照心理学的解构法,师德当包括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具体言之,在教师职前师德教育中,当包含德行认同、理性、践行、反馈、巩固和内化等阶段。而免费师范生师德的实践依据,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提出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具体要求,提炼出来,则是品、智、技三个要件。

对免费师范生而言,“品”除了“师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外,更特殊的是反哺之爱。地方政府免费生政策基于当地贫困、边远和民族地区教师结构和教育教学水平的迫切需要,基本依循“当地培养、服务当地”的模式,即教育资源、教育成果的享受与拟服务的区域的定向反哺。“智”就是在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对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达到博而精,具备扎实的的理论知识积累,在实践中又具备较强的迁移能力,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成为基层教育的专家型教师;“技”就是自觉练就过硬的教师教育技能,无论职后工作环境所能提供的教育教学条件如何,都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农村、民族艰苦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群众路线与地方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师德培养的内在统一性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最新载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和先进行、纯洁行的教育目的,正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及成员的现实要求。因为来自群众,所以党员干部理应服务群众,代表广大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求真、务实;权力授之于民,就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清廉为政,力求先进,保持纯洁的党性。

地方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生源,除去一部分家境较好,且热爱教师职业又愿意终身从教的学生外,多数来自经济困难家庭,涵盖了广大农村、边远及民族地区。根据各地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的精神,这部分从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相对困难地区走出来的学生,在享受了地方政府、高校和人民的免费培养后,将以自己高尚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反哺贫困及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

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要为贫困农村、边远民族地区乐教育人,必须要经得住朋辈在发达地区和繁华城市工作、生活带来的心理冲击,经得住功利化世风的熏染。在所学的科学理论与薄弱教育现状之间的较大落差面前,他们还必须具有直面并改造这一现状的勇气和信念。其师德之“品”,首先是感恩与责任,其次是自强不息和把一切心灵献给薄弱地区基础教育之“爱”。而师德的培养,着力点则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品德锤炼,对知识和技能厚积薄发的专家式教育。

从这个视角而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地方免费师范生师德培养提供了思路和要求,也将为其优化环境。另一方面,免费生师德培养是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课题和长期目标。二者的目标和实现途径也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四、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背景的免费师范生师德教育途径

1.整合资源,优化隐性教育环境

学校的教职工全员参与免费生师德教育,是整合资源的首要要求,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1)“爱”的教育

同任何类型的教育一样,地方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师德教育对爱的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倾注更多的爱,才能使免费生在富有爱的校园中得到的人格感召、情感沟通和情感熏陶,从而自觉实践对高尚师德的追求。

就党的群众路线视角而言,免费师范生爱的教育,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人才培养的功利化。新时代背景下,功利化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功利化,部分地方高师院校院校在弱化师范教育的同时,又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资格作为校际竞争和学校对外宣传的标志性符号,并未及时制定、落实免费生的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和培养模式多元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免费师范生恐怕对学校之爱的感受并不强烈,从而在校园环境中得不到最大化的支持;二是免费生教育特别是师德教育的契约化。各地方政府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无一例外都对学生献身基层薄弱地区教育、爱岗敬业提出了详细的条款要求。高校在教育工程中也常常通过一系列显性手段强化免费生的师德意识,将师德习得和师德实践视为理所当然,这样的方式难免引起学生的心理抵触和焦虑。针对这一倾向,学校无论是对广大教职工还是广大学生,都应当营造优良的人文氛围,坚持“以人为本”,让免费师范生感受到爱与尊重的真实存在。应该多了解免费生的困难,在财政补贴外予以更多的人性关怀。在人性教育、公民教育、渗透教育、生活教育和环境教育中,形成非权力的敬畏和情感的共鸣,将免费生师德教育生成为道德理性教育。

(2)“真”的教育

“真”既包括免费师范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矢志不渝的探求,更包括对自我品格和能力的管理和教育。这二者都对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学生的自我剖析、自我监督、自我批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现实诉求,勤于自我剖析,从而追求“慎独”的师德理性境界。而免费师范生师德能否实现至真至纯,其大学校园的整体师德环境——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的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陶冶是重要外部保障。环境和人的清廉、淡泊,包括教育者在教学教育中,做到一丝不苟,严谨求实,传授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客观冷静的治学态度,“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管理者爱岗敬业,不懈怠不浮华,都是引领免费生纯洁向上、追求真知的有利环境。在此基础上,鼓励免费生进行学术探讨、深入作教育调查报告,通过实践提升其追求真理和真知的能力。

(3)“美”的教育

美育较之于德育,在教育目的上主要倾向于完整人格的塑造,在方式上更突出情感的培养,在效果上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师德教育要深入免费师范生的内心,则有必要引入美育机制,方可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在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建设方面,务实、朴素、宁静而厚重的氛围,会使免费生安心求学、励志从教,功利、虚浮的大学文化则会使学生浮躁不安。因此,相关高师院校从校园硬件设施(如教学及办公区、学生宿舍、公共绿化和美化)到软件(如教育管理者的礼仪、校园文化建设的品味等方面),都应注重与基层基础教育者美的需要保持一致。其次,平等对话,积极了解免费师范生对美的诉求,比如对教学、教师和管理的积极建议,使他们参与美好师德、完美教育和培养的工作中来。

2.丰富载体,师德教育常态化

全程育人,将师德教育常态化,是实现地方高师院校免费生师德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免费生在读期间,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职前动员,师德教育都应当作为核心要件贯彻始终。同时,常态化的师德教育要寄寓于多形式多载体的具体途径中,用免费师范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将师德培养内化和理性化。

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即可通过设立单独的免费师范生接待点、举行免费生座谈交流会等,一方面使教育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为后期的师德培养掌握第一手的客观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免费师范生朋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为其师德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群体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设计免费师范生专题校园文化活动并常态化,举办免费师范生专场摄影、图片展,以农村、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为主题,引领他们尽早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环境和服务对象,以此树立端正的职业理想,实现在校期间的自我完善。还可通过免费师范生书法比赛、演讲或朗诵赛、著名教育家名著读书会等形式,提高其师范技能和师德理性修养。另外,组织免费师范生自动策划项目方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将来服务地区开展教育专题问题的调研、支教、志愿者服务等,提高其认识,逐步获得职业使命感。此外,积极运用新媒体环境,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图片等,发挥其涵盖面广、渗透力强、心理接受度较高等特点。让师德教育常态化。

[1]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Z].2013.

[3] 中组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3.

[4] 高祖林.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6):12-15.

[5] 郑朝阳.群众路线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榆林学院学报,2013(3):14-16.

[6] 王佳宁.改革杂志社专题研究部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基本经验与前瞻[J].重庆社会科学,2013(6):5-10.

[7] 周忠高.实现中国梦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J].山东社会科学,2013(6):11-14.

[8] 齐芹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9] 龙显成,等.地方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58-60.

猜你喜欢

师范生师德免费
该不该免费送货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