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执政意识培育浅析

2014-03-25杨支才

关键词:执政党学生党员主体

杨支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党员执政意识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系统的基础工程,涉及学生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它既是一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理论学习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推进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长期实践过程。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党员的执政意识,增强学生党员的执政能力,需要党建工作者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全力整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强大合力,以学生党员主体性弘扬为核心,着力构建学生党员执政意识培养和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一、强化党员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执政意识培育的主体性

党的执政,主体是党,但党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由全体党员、各级党组织建构而成的具体的政治组织。每个党员都是这个政治组织的一分子,每个党员个体都是执政党整体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执政党的“生命共同体”。在这个“生命共同体”中,每个党员与党的荣辱兴衰息息相关。执政党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有赖于凝聚全体党员的经验和智慧,它的贯彻实施,同样有赖于全体党员的率先垂范,有赖于每个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先进性充分体现。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在最终和根本的意义上,必然地体现和反映在每个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教育者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的实践中,在工作理念上,应当注重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角色意识,特别是“我是执政党党员”的身份意识。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能从“我是执政党党员”这一主体地位和基本政治角色出发,深入思考“我”与执政党,“我”与执政责任和使命的内在关系,将执政党的要求与“我”的成长需要相结合,强化“我”内在的主体意识,增强党员执政意识自我培养的主体性。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的各种活动中,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构建“我”与“你”的主体间性,以“对话”方式构建主体间的有效交流。教育之目标旨在不教而教,激发学生党员内在的激情,引导其内在的理性,注重从学生党员的主体能力培养,主体精神弘扬的角度出发,创设更多的执政教育情境,增加学生党员的执政实践体验,从而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将个人前途与执政党命运前途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作为执政主体的执政使命感、责任感。

二、深化执政意识理解,提高大学生党员执政意识认知的价值性

党的执政意识作为执政党及其成员对执政实践的主观反映,在本质上体现了执政党及其成员对执掌政权的主观态度和价值选择,反映出执政党及其成员在执掌政权问题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自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几代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我国“三个历史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和巩固,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取得,与我们党历来注重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内在必然性。在执政实践的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根据自身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也不断丰富并发展着自身的执政意识。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背景下,党的执政意识主要体现在执政基本问题的价值认识上。在何谓执政问题上,实现“革命思维”向“执政思维”的转变,坚持执政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执政意识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责任意识,执政党应当而且必须担负起执政兴邦、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在为何执政问题上,党的执政地位根本上取决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根本的政治基础和力量源泉。执政意识集中体现为公仆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任何时候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因何执政问题上,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种选择同样具有动态变化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执政意识集中体现为忧患意识,需要全党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居安思危,不断增强执政图治的自觉性、紧迫性;在如何执政问题上,执政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的实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激励、整合一切有利的执政资源,实现执政绩效的最大化。执政意识集中体现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党的执政意识是一个系统动态的理论体系,除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忧患意识、科学、民主、法治意识外,还内在地蕴含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宗旨和使命意识等,体现了党的执政本质和根本的价值要求。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是极具朝气与活力的新生力量。深化大学生党员对执政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党员的执政意识,增强其党性修养,特别是政治理论素养,这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养面临的重要任务,需要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资源,凝聚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现实层面上,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结合党校培训、党员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党员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和精髓,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理解而后信仰”,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小组、学生班级、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广大学生党员深入研究国情、世情、党情,结合专业学习、执业规划和事业理想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增强党性修养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三,要建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党员培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整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价值功能,将执政意识教育和培养融注于班风、学风、校风建设之中,体现在班级文化、社团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上。

三、强化执政活动体验,提高大学生党员执政意识培育的实践性

人的思想意识与其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思想意识的形成最终离不开社会实践。大学生党员的执政意识培养同样离不开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把执政理念和思维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情感,转化为内在的强大意志,转化为人生价值和人生信仰并体现在现实行为的选择之中,都需要抓住实践锻炼这个核心环节,不断地促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不断地从抽象到具体,以切身的执政体验去巩固和提高自身的执政意识。为此,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需要整合各种思想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党员的感性体验,促发其理性思考,在实践锻炼中升华执政意识。

在校内,可以运用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学生党支部的实践活动开展,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由学生党员自身策划、组织开展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党员的领导意识、管理理念,强化学生党员的主体角色,创设执政情境体验。在班级组织管理、团支部活动开展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主体精神,指导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团总支、团支部联系人,担任低年级班主任等,引导学生党员从普通学生角色转化为党建启蒙者、工作指导者、学业指引者和学生知心人,在服务群众、服务广大同学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意识,发挥表率作用,同时也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协调、表达等多方面的执政能力。搭建学生党支部活动平台,创新支部组织生活,也是培养学生党员执政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渠道。组织党内民主生活会,开展党员谈心活动、改进党员学风、强调党员密切联系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重品行、讲党性、作表率、比奉献。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党员强化大局意识、纪律观念、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

在学院和学校事务中,尊重学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各级组织重视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在重大活动中制度化地邀请学生党员出席、列席党务会议,参加党务管理和决策研讨,尊重并欢迎学生党员在学校教学管理、学生活动开展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就其代表学生群体提出的改进工作意见予以及时反馈。在校外,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社会实践调研和“三支一扶”活动,系统开展“三下乡”和进社区、进乡村、进厂矿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基层、挂职基层、帮扶基层活动,让他们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群众的同时,更深切地熟悉和了解社会,熟悉基层社情民意,倾听民众心声。通过切身体验,在实践锻炼中加深理论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1]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课题组.党的执政意识的理论内涵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4]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党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执政党学生党员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