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不足与对策

2014-03-25丰国政

关键词:社会化图书馆服务

丰国政

(华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1)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服务社会是高校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又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确立了对社会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等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提出了要求。高校图书馆要秉承平等开放理念,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实现为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与大学职能的演进密切相关。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拓展了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础上,为社会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推进社会发展的开放性过程与行为。我国图书馆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行探讨和实践。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重视文化教育,促进了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界大力倡导社会化服务,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到“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会议的经验交流,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已历经了30多年,现在仍是政府、图书馆界和社会民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不足及对策。

一、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不足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社会民众的期望。新浪网、《国际先驱导报》的民意调查充分反映了社会读者要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呼声。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令人忧虑: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程度低,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范围狭窄,限制较多,松散杂乱,存在许多不足。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系统工程学的一个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国家开始在军事和社会管理领域应用顶层设计制定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和社会读者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北京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从2006年的人大提案到2012年首都图书馆联盟的成立,历时多年,仍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多年来,我国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严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诸多困难,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性规划,致使图书馆跨系统整合障碍重重,即使高校图书馆系统内部的共建共享也经常出现梗阻现象。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健全的法规保障。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文化教育的权利,相关条款规定了国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事业发展。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通过的图书馆法。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图书馆行业现有的规章与条例主要是由各系统主管部门、地方权力机关和图书馆行业组织制定的,较少涉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虽然提出了“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是法律约束力不强,难以有效执行。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没有形成整体推进合力。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部队和医药图书馆等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主管。不同系统图书馆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社会服务的运作机制、服务原则和服务方式。多年来,跨系统的图书馆合作整体推进迟缓,难以形成服务合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在整体思路、服务模式、管理措施和评价考核等方面没有清晰界定和统一规范。高校管理者、师生和图书馆业界对社会化服务亦有不同的认识,致使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陷入就事论事,摇摆不定,工作虚化的困境,滞碍于保守僵化,被动应付的状况。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认识误区和观念障碍。图书馆界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讨论延续至今,其中不赞成的主要观点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本校师生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不属于高校图书馆职责;高校图书馆资源有限,社会化服务会导致社会民众挤占图书馆资源,从而影响本校师生服务质量;社会民众的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造成图书馆管理的混乱和书刊的丢失;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专业性强,不适合校外读者利用。综观图书馆界的疑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有来自体制、观念、条件和安全等各个方面,归结起来,主要阻碍还是认识误区和观念障碍。虽然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技术条件和专业化的人才优势,但推进社会化服务时,仍顾虑重重,患得患失,谨小慎微。

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顶层设计强调系统规划,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要法规、人员、经费、资源和设备的综合保障,顶层设计有利于统筹规划图书馆建设,确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体制、政策导向和功能定位,解决社会化服务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中央、国务院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普及与共享。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和总体布局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系统图书馆主管部门,全国性和地方性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要运用顶层设计和协同创新理念,明确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整体思路、体制机制、服务原则、服务模式和评价考核。高校要落实和扩大办馆自主权,激发图书馆活力,使图书馆在资源调配、人事管理、社会合作等方面享有一定自主权。高校图书馆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图书馆行业组织的指导意见,结合校情馆情,制订社会化服务工作方案、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

构建图书馆法规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的法规保障。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健全的法规保障。与国外图书馆完善的法规体系相比,我国图书馆法规建设相对滞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配套的法规保障和约束,公民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国家层面要抓紧制定图书馆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读者权益保障和服务标准进行明确约定。图书馆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依据图书馆法规制定配套的规章和条例,一是有利于调整与规范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行为;二是有利于界定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协调合作制度,理顺各方面关系;三是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保护知识产权,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勇于改革创新,突破社会化服务障碍。近年来,高校办学改革与理念的创新,省部共建的推进,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式。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不会改变。部分高校图书馆在保障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对社会化服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突破观念桎梏,让先进的、科学的、开放的观念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导理念,争取宽松的发展空间,消除功利思想和短期行为,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社会化服务的成效;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服务形式,将知识组织、信息咨询和文化传承的经验,在互联网时代发扬光大,激活读者需求,逐步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便捷服务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民众服务。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创新管理方式,通过统计馆舍的利用率,读者流量、资源利用率和开放时间,分析图书馆服务的规律和变化特征,测算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基准线,实行错峰服务和有限度开放,调节供需矛盾和服务压力。

推进图书馆合作共建,整合社会化服务力量。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其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对社会民众有较强的吸引力。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的经验,加强共建共享,建立跨系统、跨省市、跨社区的图书馆联盟,链接政府信息部门、社会信息机构和文化教育机构,争取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图书馆联合共建已形成几种运行良好的服务模式,一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二为一的模式,例如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二是地方政府和高校联合共建,在资源、技术和人才共享的基础上,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民众服务的“一馆两制”模式,例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三是高校图书馆参与地区的馆际合作,形成跨系统共建,读者互认的服务模式。例如,天津市教委牵头成立了天津市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建立跨系统图书馆联盟,整合天津市文化、教育、科研系统图书馆资源,为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搭建共建共享平台。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社会读者来自不同的行业,其需求具有多样化和复杂性。高校图书馆要结合省情民情、校情馆情,加强队伍、资源、馆舍和设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图书馆服务体系。针对社会读者反映集中的办证手续繁琐,限制多,门槛高,区别对待的问题,例如,办证要求提交的单位介绍信、工作证、身份证、担保书、押金、服务费等,高校图书馆要简化办证手续,降低入馆门槛。社会读者的需求通常可划分为:初级层次以借阅服务为主;中级层次以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定题服务为主,侧重信息检索和数字资源利用;高级层次以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手段,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融入用户决策过程。针对社会读者的不同需求、阅读习惯和关注热点,高校图书馆要采取适宜的服务方式,通过技术咨询、阅读推广、科普宣教、书画展、电影晚会、健康讲座等服务活动,提升社会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国际图联概括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既有利于满足社会信息需求,又契合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与拓展,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民众的公共价值回归。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囿于国情馆情、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和保守观念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顶层设计和配套的法规保障,没有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存在认识误区和观念障碍,社会化服务绩效与国家要求、民众期望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完善法规建设,加强共建共享,挖掘服务优势,突破传统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为社会读者提供便捷周至的服务。

[1]逾七成以上网友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外开放[EB/OL].[2014-03-18].http://news.sina.com.cn/c/2007-07-23/ 082013506197.shtml.

猜你喜欢

社会化图书馆服务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