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困境及其破解

2014-03-25颜俊儒胥文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职能困境辅导员

颜俊儒 胥文勋

(绵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6)

高校辅导员制度在我国已实行多年,并进行多轮改革,对高校辅导员的责任有所强化。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角色困境、利益困境、职能困境、环境困境、机制困境与认同困境,至今还困扰着高校辅导员工作运行,影响着辅导员责任落实。因此,研究和解决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拟在简述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困境与挑战基础上,提出破解这些困境的对策与路径。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角色、利益和职能困境

当前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面临着角色困境、利益困境与职能困境[1],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工作责任的落实,极大削弱了高校辅导员执行力、亲和力和影响力,更是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一)角色困境:如何在服务、管理和指导之间寻求整合

高校辅导员制度对辅导员定位比较笼统。由于学校各部门和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日渐增多,这与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不高产生矛盾,致使辅导员工作深陷角色困局。

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一支特殊教师队伍,比一般教师要受更多的角色冲突,主要缘于辅导员扮演的是角色大杂烩,这些互动的角色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高校辅导员多重角色的职业岗位,要求他们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角色及时转换。同时,社会和学校经常对他们提出相互矛盾的角色要求,角色冲突现象在辅导员身上时有发生。其冲突既有角色间冲突,也有角色内冲突[2],辅导员成了各种育人角色相互冲突的焦点。

由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晰,加之多重管理与工作繁琐,辅导员颇感困惑,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了辅导员工作的保姆式越俎代庖,显现出某些越位和超载的状态,造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异化偏离,显现出缺位、错位、虚位的工作状态。

(二)利益困境:如何在各种利益之间协调平衡

高校辅导员置身各种利益聚焦处,面临着利益困局[3]。之所以存在利益困局,主要是学生、辅导员、学校之间在总体目标一致基础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博弈。

第一,学生作为一大利益主体,在日常生活学习成长中,与学校利益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能完全符合满足学生的需求,势必会引起学校与学生某些利益的冲突。

第二,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评优选先、助(奖)学金评定、入党、竞选学生干部、就业求职等存在利益之争。辅导员身处其中往往难以决断,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有所获取,但往往只能满足一批人或者少数人,势必引发学生之间的利益博弈。

(三)职能困境:规约还是引领学生成长

与角色困局和利益困局紧密相关的是职能困局。建国以来高校辅导员职能的变迁历程大致如下:从政治职能为重心到以政治与思想教育职能并重,再从政治思想并重职能转向更加重视教育和服务职能。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职能已经出现了以下取向:从管教型辅导员向教育服务型辅导员转变,从权力型辅导员向责任型辅导员转变,从辅导员单一管理班级学生向师生共同参与管理建设班级转型[4]。面对这些众多职能的诉求,高校辅导员工作往往会陷入职能困局[5],究竟是该规约学生,还是积极引导学生,应加以认真研究。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环境、机制和职业认同困境

除了以上困境外,高校辅导员还面临着环境困境、工作机制困境和职业认同困境,这些困境都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责任落实,需要加以解决。

(一)环境困境: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的诸多失范现象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发挥各种职能与扮演各种角色时,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环境困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家庭环境的某些异化,父母对大学生人生态度、精神动力、价值取向比较忽略;家长与子女接触时间相对减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语言、思想、感情和知识等方面交流相应减少,代沟在加深,缺乏相互理解;家庭教育的某些极端做法促使子女产生不良情绪和心态。

二是校园环境有待改善,如不良校风、不正常人际环境、不健康生活方式、校园周边的诱惑与安全隐患增多等,使得近几年高校突发事件增多,各种危机处理课题已提上处理议程;同时,高校的扩招与收费制度的推行、学生各方面压力增大,促使特殊学生增多,致使辅导员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加大,超负荷运作,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够。

三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全球化、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社会转型中莨莠参半,不正常现象频频出现,如腐败、贫富差距与收入分配不合理、暴利、暴力、自杀、欺骗、互助的冷漠等,使得学生在众说纷纭的价值评判中无法把握是非真假、善恶美丑,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异化,由此引发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失范现象的滋生蔓延。

四是网络环境的负面效应。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休闲、娱乐和交往的一种方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不良网络信息能弱化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实效,使得学生的行动、思想出现异化现象。

(二)工作机制与职业认同困境

工作机制困境。这方面体现为传统工作模式与现代工作模式并存情况下,各个部门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机制整合协作不够,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专业教育与学生工作的衔接和协作欠佳,很多时候处于各自为政的封闭保守状态。

职业认同困境。最为突出的是转岗还是留岗,这是高校辅导员普遍面临的问题。据调查,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是热爱的,但是一提及自己的职业归属,很多人表示该岗位是一个过渡职业,表明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度不高。

三、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绩效不高的成因与破解路径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角色困境、利益困境、职能困境、环境困境、工作机制与模式困境、职业认同困境,这些困境都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和价值实现。因此,有必要探究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积极破解这些困境,并科学构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困境的成因

纵观当前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得不理想与执行力不强的因素很多,外在的因素有学校层面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学生层面的特殊情况和诸多诉求、国家层面的制度规约问题、社会层面失范现象的影响;内在的因素是高校辅导员自身践行责任的素质、能力与态度问题,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学校层面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不够、高校辅导员职称和待遇问题解决不理想、各个部门对辅导员边缘化的看法与给予高校辅导员太多的事务;从政策层面看,高校辅导员的责任定位很多,对职业走向和物质保障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向;社会层面的不良风气影响了高校辅导员责任心的强化和坚守;大学生群体的自主性、独立性极强,合作意识与班级凝聚力不高,参与社团组织、班级管理积极性不高,网络失范、现实生活与学习失范、各种心理问题不断发生。

第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其职业态度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动力不足,职业心态问题较为突出。

(二)破解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困境的路径

要化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困局,需要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因此,在总结中西方高校学生事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高校辅导员应该以科学性、协调性、全局性、动态性与人本性为价值取向,整合信息化工作模式与传统工作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方式和途径,重构工作职责和内容体系,搭建多样化的责任落实平台,提升自身践行责任的素质与能力[6],这样方能从根本上破解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困境与提高责任落实的绩效。

第一,高校辅导员要不断丰富更新工作理念与价值取向,破除观念和认知困惑。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遵循高校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坚持网络化教育理念,落实责任时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模式,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道德问题和行为失范问题;坚持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思想政治的修养为核心,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坚持服务性的工作理念,以学生服务为中心,不断健全自己工作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搞好学生工作。

第二,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破解职能与角色困境,不断丰富自身工作责任体系的内容构架与话语系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围绕当代大学生新的问题和新的诉求,根据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育人的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日常管理工作、班风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网络素养教育等纳入自己工作责任范围之中,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文化性,努力增强高校自身工作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三,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整合和创新工作模式,破解环境和机制困境,增强自身责任落实的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积极整合传统工作模式和信息化工作模式,建设和利用好各种工作平台,尤其是要利用好现代网络平台提供的各种工作渠道,积极与学生开展道德对话交流,提升师生精神交往的层次和范围。

第四,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增强职业竞争力。要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和学校的要求做好自身的科学定位[7],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理念;掌握学科的知识图谱,学习高校辅导员相关学科的知识,加强现代网络办公能力的训练,从而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第五,从学校层面,要完善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制度体系。高校要从学校全局、学生工作实际、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辅导员责任的各个环节进行制度化建设,建立与健全各个环节配套的考核、督导和引导、问责机制,确保辅导员责任落实。

参考文献:

[1]张硕.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J].大学教育,2014(3).

[2]陈迪英.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冲突[J].高等教育研究,1996(1).

[3]杨四海.本科生班主任制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出路[J].江苏高教,2008(5).

[4]张瑜,彭庆红.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扮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

[5]李平,王爱群.关于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3).

[6]马小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

[7]冯莎,颜俊儒.公共服务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能重构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猜你喜欢

职能困境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困境
职能与功能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