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地域文化加强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以安阳为例

2014-03-25

关键词:安阳人文素质教育

黄 艳

地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把它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其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一、必要性

真正的教育:教人做人,教人做事,也就是为人之道,为学之方。在这个核心理念下,知识和技能才能为人所用。如果背离这个,国家再发达,社会也不会安宁,人也不会幸福。最根本的是要从改变教育入手,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所认识[1]。一些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而且极具亲和力。“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处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即处在不同特色的文化区域之中,这些特定的区域文化由于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置身于其中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教育上的方便,成为一种极具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2]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和认识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可以确认自己的文化特性,了解本地文化的历史和由来,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养。由此,可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使之自发地弘扬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对本地社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服务于本地社会的发展。

就目前地方高校地域文化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地方高校对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门开设地域文化方面的课程。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教师也不多,学生对地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这些情况,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素养,但是对本地文化和社会不了解、不熟悉,很难对本地社会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作为本地社会成员所应该具有的对本地社会的认同、接纳和归属感。

二、可行性分析

对于优秀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积淀着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我们可将相关的文化资源有选择性地引入人文素质教育中,使其成为生动、亲切的人文教育素材。

(一)“三根”文化资源

安阳是“三根之源”,人类祖先在这里繁衍,华夏文明在这里发端。“文字之根”在安阳。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在世界三大古文字体系中,也唯有甲骨文穿越时空,将生命延续至今。甲骨文和现在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是汉字鼻祖、文字之根。“人祖之根”在安阳。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三皇五帝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曙光,让我们的先祖一步步摆脱蒙昧与混沌。他们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就曾生活并且葬在安阳,如今的二帝陵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和华人寻根祭祖的一处圣地。“文化之根”在安阳。《周易》诞生在这里,其“天人合一”的和谐宇宙观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世。毫无疑问,安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了解古代先民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很容易对如此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继而对本地社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为本地社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

(二)民族精神资源

安阳拥有丰富的民族精神资源。著名爱国英雄岳飞出生在安阳市汤阴。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报国热情。安阳是红旗渠的故乡。在20世纪60年代,安阳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靠一锤一钎,奋战10年,用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被国际友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其每一块石头都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坚毅精神,都象征着太行一般的中国脊梁!这些宝贵的民族精神正是我们当今大学生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三)自然风光资源

安阳不仅有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位于安阳西部的太行大峡谷被誉为“八百里太行之魂”和“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山旖旎的山水,大峡谷的神秘,以及众多奇异的自然风光,是实施热爱祖国、热爱大好河山教育的现实素材。

安阳还拥有现成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两年来,以文字为桥梁,广泛开展各种研究和交流活动,正在成为汉字文化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是理想的教学、科研和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殷墟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并经考古发掘证实的最早的都城所在地,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中宣部命名的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三、教育的途径

(一)在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中增加地方文化选修课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大学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补充。大学人文素质课程大多讲授的是古今中外最有名的作家和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些作家和作品往往也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在中学时就反复不断学习的。进入大学后,除非老师把这些内容讲授得特别深刻、特别精彩,否则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更别说教学效率和效果了。相反,若将地方性的文化资源引入课堂,不仅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可以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例如,可开设《安阳历史文化》、《殷商文化》、《甲骨文》、《周易》、《三国文化》一类的选修课。 当然,也可以在讲授其他人文素质课程的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给有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了解本地特色文化的机会。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我们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以安阳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独有魅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事实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的形式,而且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好。如,安阳师范学院为了让学生感受浓郁的地方文化,传承并推广优秀的民间艺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对内黄县农民画进行了深入考察。当看到那一件件风格淳朴的民间艺术品时,学生们个个激动不已,有的迫不及待地向“专业人士”请教农民画技艺,有的急忙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在暑期组织学生徒步对洹河流域区域文化经济进行考察,行程200多公里,途经林州市、安阳县、安阳市区和内黄县等地区,涵盖了洹河全流域。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安阳的地域文化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了解。

(三)开展校园地域文化活动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又能提高活动吸引力和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校园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学术讲座、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摄影展览……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能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良好促进的作用。如,可以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以及地方文化研究专家等为学生作关于 “殷墟文明”、“甲骨文”、“红旗渠精神”、“周易文化”等方面专题的讲座,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之熟悉本地文化资源,感受甲骨文的魅力,体验红旗渠精神,感叹周易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安阳市市区文物景点管理处就曾与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携手举办了 “洹上大讲堂”,专门讲授安阳地域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安阳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美丽的自然资源,书画、摄影社团可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开展以地方风情为题材的竞赛和作品展。安阳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文艺社团可将其搬上校园舞台。这些极具地方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元素,都能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1]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演讲笔记[EB/OL].[2009-10-09].h ttp://wenku.baidu.com/link?url=URAOWpB_hksXeckDl8XY MrGsZZafGxgAcUI3StRjKh1Ebre0Ljlj5HAMPrcWRQz_3jSh QaTEHQ9DG3Epb2Jelgv3HKbCtucMFC8Fn08MSkW.

[2]熊荣元.试析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在高校“三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文山学院学报, 2010(3).

猜你喜欢

安阳人文素质教育
安阳之旅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有个“花木兰”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