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英语教育变革研究

2014-03-25彭志斌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课堂教育

彭志斌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 401520)

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业已并将继续引发工业、产业和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革。能否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将决定能否成为21世纪世界的引领者。第三次工业革命也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3月4日的讲话中提到,现在新的工业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是否迎头赶上,是否转变发展方式对实现科学发展至关重要[1]。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2013年两会上呼吁,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教育,他还提出了我国国情背景下教育如何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十大建议。实际上,在西方国家,这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育革命正在发生,诸如网络教育、游戏化学习、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等新型教育模式正在兴起。中国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以适应不断变换的世情和国情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学界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教育改革的讨论才刚刚起步,目前仅看到涉及表面的宏观讨论。周洪宇在介绍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之基础上重点谈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申国昌、程功群提出了第三次工业背景下教学观和教学方式的变革[3];刘京京、张万红探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才模式培养的牵引[4];刘训华、史降云讨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科学教育的应对[5];鲍成中讨论了第三次工业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观、教师观、教学观、学习观、课程观以及评价观的转变[6];于洋论述了社会教育如何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7];李艳莉、孙佳瑾讨论了家庭教育如何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8];徐莉从人类生存阈度、技术特征、人本特征三个视角审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要求[9]。以上学者的论述开启了国内教育界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讨论大门,意义重大,但他们的讨论都是针对宏观教育的理论假设,流于空泛。我们认为,教育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我们从具体学科具体操作的角度探讨我们将如何进行变革。本文将讨论英语教学如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变革,以期对我国英语教育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一 第三次工业革命论略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学界还未形成定论,保罗·麦基里(Markillie,《经济学人》编辑)和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2012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报道。该刊编辑保罗·麦基里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革命,标志是3D打印技术,关注点是数字化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杰里米·里夫金撰写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即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即以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分散式生产、氢形式储存、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分配和零排放的交通方式,构成新经济模式的五大支柱[1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主要标志为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交互融合,从而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信息化与全球化的交汇,二是数字化制造模式,三是能源互联网的出现,四是消费个性化,五是家庭工厂,六是虚拟化生活。互联网更广泛深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生活在虚拟的网络时间里,有更多的事情可以通过网络来决定。

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方位的冲击,这种冲击集中反映在“如何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性人才”上。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惨痛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关键是要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教育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迫在眉睫

能否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培养合格的劳动力。从全世界范围看,我们的教育体系都是旧时代即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课程安排不仅过时,而且脱离了当前的经验和环境。旧的方法论和教学法的观点引导着当前的教育,而这些观点的束缚恰恰是人类走向困境的主要原因。

从现有教育模式来看,在第三次工业革命面前,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容易与其接轨。而对于中国而言,面临着严峻的教育形式,需要我们正视存在的痼疾,抓住机遇,针对“钱学森之问”,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教育不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陈旧,二是教育体制僵化, 三是培养模式单一,四是教学内容滞后,五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六是教育信息化尚在起步,七是终身教育处于雏形, 八是教育国际化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九是教育财政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十是教育立法基础薄弱[11]。从现状来说,西方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一场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育革命”,如可汗学院、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网络教育、哈佛大学和MIT的网络教育课程。而这场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育革命在我国还未开启。这些对整个社会, 对整个教育体系,对所有青年们都是一个极大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场教育革命如果我们没有赶上,就如同前两次工业革命被甩出一样, 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国教育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迫在眉睫。

(二)英语教育要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征之一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合流,不同国度、地区、行业和人群在信息获取、信息利用方面变得更广泛深入。全球化视野下的交往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变得更加紧迫。外语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开拓我国人才的全球化视野,提升我国人才全球化交往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因此,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这一显著特点上,我们认为外语教育应该首先进行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育变革,以引领我国整个教育系统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纵深发展。英语教育涉及面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最强,我们应该从英语教育开始进行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育革命。

三 英语教育如何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

(一)分散式合作

与传统教学认为学习是个人经历的观点相反,分散式合作观点认为学习是具有鲜明社会特性的经历,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而学习。即,知识不是一种供继承或者积累的智慧,而是分布在人们中间的一种共享的经历。虽然我们很喜欢独自思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思想、观点都和他人互动的经历互相联系,我们从这些经历中汲取了共享的意义。

传统课堂外语教学常常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组合作学习,但这只是局限在课堂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散式合作。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分散式合作要求把这种合作扩大到课堂外、学校外、地区外,甚至国外。社交网络的普及和网络上合作式的参与方式让教育在时空上无限延伸,形成全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布置课后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外寻求同学、外校朋友、社会朋友等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在互联网建立“班级聊天组”让学生在不同时空内分散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建立“校内相同课程聊天组”让不同教师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程进行分散式合作。教师亦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全球互联网上寻求合作伙伴来解决学习任务。当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实时地加入到同一个学习任务和话题时,学习就成为延伸至全球的横向体验。

(二)扁平式学习

扁平式学习是对由上至下的权威师生关系的解构。传统的教学法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把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头脑,灌输的方式就是与每个学生建立起权威的关系。因此学生相信知识是以信息和事实形式存在的客观现象。扁平式学习是基于一个对学习本质完全不同的定义。根据布鲁费等人的观点,知识是种社会概念,是在学习社区内所有成员达成的共识,知识不再是客观独立的,而是我们对共享经历的解释。同学之间的学习把重心从个人孤立学习转移到相互依赖的团体上。学习不再是存在于具有权威的教师和个体学生之间孤立的经历,而是同辈之间共同的经历。

扁平式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去权威性,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我教育的参与者、同伴学习的促成者。英语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老师布置完任务就位居其次,学生组织起他们自己的知识团体,交换想法,互相询问问题,对每个人的分析提出意见,结合每个人的贡献,最后得出一个共识。小组内往往还要进行划分,每个人都要精通学习任务里的一个次主题,并且要与小组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知识,当讨论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时,要引领讨论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激励与鼓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个性尽情地得到彰显,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多了,促进交往的行为也多了,学习欲望随之增加,批判性思维也会有所增强。

(三)反转式课堂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互联网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课堂教育将不再独霸教育市场,它将与互联网网络学习结合起来,共同构成教育平台,在世界上目前已出现了可汗学院、COURSERA、网络远程教育2.0等网络教学模式。同时结合社会与自然,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更开放、更广泛、更切实地将课堂扩展到网络、社会、自然中去,“将生物圈变成学习环境”。

反转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相反,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课程和其他同伴自主学习,再到学校课堂与教师、同学探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英语教研组可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集体式备课,再由擅长该专题的老师进行录制教学视频,上传网络课程中心。相比每堂课都由教师亲自上课,反转式教学可大大节省教师重复劳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但这并不是把学习都推给了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避免成为一种单纯的远程教学。反转式教学需重视学生到课堂的进一步巩固和讨论,传统课堂应当充分利用起来。

(四)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学习是指把知识的学习变成玩游戏,尤其可借鉴“闯关”游戏,把知识分为小节,每小节知识学习时间10分钟左右,设置为一“关”,如对外语新词的教学,教师可把几个相关近义词语或者同词根词群分为一组,教授完一组词语后,立即测试过关,不过关则不能进入下一关的学习,这样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不留空隙。目前最成功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可汗学院上演,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化学学科,他们都进行了游戏化教学尝试并取得了很好效果。英语课堂应力求图文并茂,趣味性强,还可以使用小小奖品来激励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英语作为识记内容较多的课程,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情形,无论是词汇、语法教学,还是阅读、口语教学,把教学任务设置为一个一个游戏“关卡”,必将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

(五)建设生物圈课堂环境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将是绿色低碳的时代,学生将在绿色低碳的教室、学校、社区里成长,随时随地感受到自然之美,重获“亲自然情结”。学生不但在课堂里接触的课本内容需关注生态环境,将有更多的时间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英语教育课堂将不局限于教室,在野外进行外语口语实践练习将是一种常用教学形式。比如,在讲授植物类词汇或课文时,学生将走进公园、花卉园进行实践考察,在欣赏中记忆单词,效果更佳。生物圈课堂环境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文尝试性提出外语教育的分散式合作、扁平式学习、反转式课堂、游戏化教学、建设生物圈课堂环境等具体举措来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外语教育的新要求。然而,如何将这些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以及这些模式在英语教育中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也需要外语老师在课堂进行实证研究。

[1][7] 于洋.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社会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2][11] 周洪宇.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3] 申国昌,程功群.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4] 刘京京,张万红.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牵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5] 刘训华,史降云.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科学教育的应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6] 鲍成中.第三次工业革命冲击下的基础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8] 李艳莉,孙佳瑾.家庭教育如何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9] 徐莉.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质内涵的教育审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10] [美]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