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2014-03-24李菊
李菊
【摘 要】中学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性,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教育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任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生物课的学习,不少学生反映生物课比较抽象,内容繁杂,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从而对生物课程缺乏兴趣。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重视,本文意在探讨如何让高中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全面发展 生动有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23
生物课是高中课程的基础科目之一,与初中所接触的生物课程相比,高中生物比较抽象,内容多,难理解,学生明显对生物课缺乏兴趣。生物既是一门自然学科,又是一门社会学科,包含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充满了神秘与奥妙,值得我们去探究,去发现。正因为生物学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教师除了做好教课准备,还要注重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的情感认知,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教学效果。如何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生物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兴趣,寓教于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就会失去求知的欲望,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的积极性是以兴趣为基础的,要想学好生物,就要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这样才能有积极持久的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人们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就要从第一堂课和每堂课的开始入手。学生对第一堂课充满期待和好奇的心理,急于要了解生物这门课。教师在第一堂课时就应该用生动的语言,活跃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引入到生物课中去,揭开生物神秘的面纱。抓住生物课的学科特点,把生物与人类自身、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相联系,把生物绚丽多彩的一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可以感受到学习生物的愉悦。同样,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设计精彩的导语,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基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和自己父母外貌上的相似处和不同处,从而理解遗传和变异。还可以联系实际,讲无氧呼吸时,可以联系“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泡菜为什么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 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等问题。教学是一门艺术,寓教于乐是一种方式。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物教学中的艺术美能引起学生心理、生理上的愉悦反应。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记忆。另外,教师也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张弛有度,尽量减少教课时间,而是留出空白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课堂结尾的问题,中间穿插的小组讨论,都能够使整个课堂容趣味性、综合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就相对浓厚,积极主动性也较高。相反,如果教师只是注重授课,而忽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绪会相对低落,学习热情不高,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当然就不能学好生物。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不被时代的洪流抛下。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很难取得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故教師实际的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课堂变得有趣。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教师的备课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基于教材又活于教材。走进教材就是要了解掌握教材编排和主旨,以求准确传达。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不能照搬教材,对教材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自己的风格,使得教学内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在不改变教材精神的前提下,将教学知识生活化、生动化、通俗化,将教材中知识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呈现。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要时刻牢记学习是双向互动的。儿童和青少年普遍有一种心理,就是希望自己是探究者、发现者、参与者。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够满足这种心理。高中课程的设置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生物课也不例外,课标制定的标准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只面向学习优秀、有特长的学生。控制好教学过程,使之始终在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下进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比如,课前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方法汇报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些方式更容易把学生带进学习中来,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思考。
三、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要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目标之一,而其间,一个关键性步骤就是探究。教师要做好这个工作,让学大于教。首先要培养探究意识,这个过程实际上和培养兴趣是一样的,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增强探究的意识。发挥教科书的基础性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互动实践的方式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把教材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其次要创设情境,切实提高探究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时探究性学习的开端,一切探究都与问题相关。生物课程中的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知识,认识和解决生物问题的途径和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等方面。例如学到细胞分裂这一问题时,就可以采用猜想、观察,实验、交流等步骤逐步解决问题。此外,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且从这一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提升,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深入了解掌握问题,还能建立问题间的联系,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产生探究需要。
如今,新课改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和学生都应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努力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学习效果收效甚微。生物课程尤其作为理科的特点,对理解、分析、逻辑能力有较高要求。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把教材知识加以准确传授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努力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对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当然能够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