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 在服务军队信息化实践中实现品牌科学发展
——以《军事通信学术》建设实践为例
2014-03-24张雪明李辉
张雪明 李辉
(《军事通信学术》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10)
《军事通信学术》是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确定的全军首批军事学核心期刊,曾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多次获得“总参优秀期刊奖”和“总参优秀出版物奖”。今年在首届解放军出版奖评选中,荣获期刊奖。在30年的办刊实践中,《军事通信学术》始终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国家和军队的各项法律法规,坚决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参的决策指示,严把政治关、质量关和保密关,确保了正确的办刊方向,实现了办刊宗旨。近年来,《军事通信学术》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根本目标,以“两个靠拢”为根本要求,紧跟军队信息化加速发展和通信兵转型发展深化推进的大势,深入开展军队信息化建设综合管理、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保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宣传,着力推出实用、管用、好用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军事理论创新,期刊特色更加突出,品质不断提升,影响持续扩大,期刊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质量立刊”,把握期刊发展根本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是期刊发展的根本[1]。在通信兵建设转型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军事通信学术》质量,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以创新为目标,狠抓期刊学术质量建设
一是选题策划突出前瞻性。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决定期刊的学术水平。为使《军事通信学术》刊载的学术论文能够代表本学科的前沿理论水平,瞄准军队信息化和军事通信理论前沿,积极策划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报道选题并定期在网站和杂志上发布,引导广大作者研究,不断推出目标性和导向性、理论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而使刊物的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组稿约稿突出层次性。重视向高层次作者、知名专家学者约稿,提高理论研究的高度。近3年来,向军以上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三级以上信息化领域专家约稿百余篇,有力地推进军队信息化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三是理论研究突出创新性。为满足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通信准备需求,近年来按照“紧贴学科前沿、紧贴部队实际、紧贴实战要求”的思路,积极组织全军通信兵开展军事通信学术理论创新,先后推出了推进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方法、策略、重点,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用,大规模作战通信兵战法创新以及军事信息学学科理论体系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军事通信学术》已发展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军事理论刊物,是国家和军队重点学科军事信息学(军事通信学)的代表性期刊。
四是专题研究突出系统性。围绕上级密切关注、部队急需解决的重难点课题展开针对性和持续性研究,从不同层面、不同侧面剖析问题,系统性地探索对策措施,形成系列化、体系化的研究成果,为部队建设提供决策咨询。
(二)以流程为主线,狠抓期刊制度建设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军事通信学术》杂志社担负着《军事通信学术》、《国防信息学院学报》两个刊物的编辑出版任务。为确保“一社两刊”工作高效协调运转,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交叉运作、任务共担、资源共享、集约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了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期刊工作制度,为期刊的质量建设提供了保障。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制度。建立了年度计划、定期策划制度,规定每年11月份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进行规划,确定年度宣传重点,拟制选题计划;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选题会,及时捕捉热点问题和跟踪报道重大活动;明确社长、主编、编辑在“三级融合”的内部联动策划中各自的职责,并在年终就选题质量进行考评。
二是完善编辑组稿责任制度。根据各栏目编辑的研究方向,明确各自负责联系的总部机关相关业务局和军区、军兵种等大单位;规范组稿流程,规定每期编辑组稿比例,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是完善审稿制度。严格落实稿件“三审制”,对重要稿件上报科研部,由部领导把关;对学科前沿理论文章,请相关领域专家把关。
四是完善编校质量责任制度。实行社长总负责制下的主编业务全责制、值班编辑责任制和栏目编辑首责制,切实做到岗位守责、逐级负责、全程问责。此外。在印刷前后,聘请专家负责对期刊进行全文审读和跟踪调查,将审读中发现的校对差错张榜公布,并在年终据此实施奖惩。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将差错率基本控制在二万分之一以内。
(三)以人才为支撑,狠抓队伍建设
人才是期刊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刊物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编辑素质和作者写作能力。因此,多年来,《军事通信学术》杂志社始终注重编辑、作者队伍的培养。
一是突出编辑队伍建设。军事通信学术杂志社一直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摇篮,建社以来,从中走出了多名全军知名专家和师职领导干部。当前,该社编辑人员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基本合理,但距专家办刊、学者办刊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每年都采取各种形式派编辑到部队代职,参与大项军事活动,参加期刊学会培训,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使编辑素质不断提升。
二是强化作者队伍建设。相对稳定、高学术水平的作者队伍,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多种方式从全军通信系统选聘了一批有权威、有影响、有造诣的特约撰稿人为《军事通信学术》撰稿,使每期都有学术名家的重头文章。同时,定期清理、补充完善特约通讯员网络,聘请一些积极性高、有较好文字基础的作者作为特约通讯员,多发、快发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学术理论成果。此外,针对部队实际,不定期举办学术研究骨干培训,帮助部队作者提高写作水平,不断壮大作者队伍。
二、着力“特色强刊”,强化期刊核心优势
特色是期刊生存的前提,也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2]。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刊思路,集智聚力,发挥优势,着力打造鲜明的自身特色[3]。
(一)适应职能任务拓展,聚焦研究方向
《军事通信学术》主要致力于军事通信学术理论创新研究,并逐步成为军事通信学代表性期刊。近年来,随着通信兵转型深化发展,其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在此背景下,只有调整期刊定位,聚焦新的研究领域,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并在巩固和强化自身特色的同时获得新的增长点。因此,把《军事通信学术》的研究报道方向向军队信息化建设聚焦,向指挥信息系统“建训用管”领域拓展,重点研究信息化建设综合管理、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用、信息资源服务、信息安全保障、频谱资源规划等新型业务的组织运用研究等。目前,每期信息化理论相关文章占总篇数60%以上。
(二)着眼学科发展,彰显办刊优势
长期以来,《军事通信学术》发挥依托原通信指挥学院的办刊优势,在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引导学术发展方向上下功夫,优先刊登学科建设前沿理论文章,不断丰富学科专业理论,扩大学科影响。通过不懈地努力,不仅使“军事通信学”成为国家二级学科和军队一级重点学科,“作战指挥学”、“信息作战学”等学科成为军队重点学科,而且《军事通信学术》也成为全军首批军事学核心期刊。可以说,学科发展与期刊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近年来,随着总参通信部改编为总参信息化部,通信指挥指挥学院改编为国防信息学院,标志着原通信学科逐步向信息学科发展。为此紧跟这一发展大势,继续发挥院校理论研究特长和专家力量雄厚的优势,在深入研究军事通信学等传统学科的同时,不断在军事信息学、信息安全学、国防信息动员学等新型信息学科研究上下大工夫,及时刊载重大课题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引导和推动优势学科向纵深发展,使期刊信息特色日益彰显,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三)围绕军队信息化,打造精品栏目
栏目是期刊的“窗口”和“眼睛”,是期刊特色的具体体现[4]。根据该刊专业性特点,以“军事信息学”为主线,有机融合“军事通信学”、“作战指挥学”、“国防信息动员学”等优势学科,将栏目划分为两大版块。第一板块主要面向信息化、服务信息化,设置了军队信息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用、信息化作战、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国防信息动员等常规性栏目,重点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问题。第二板块主要面向军事通信领域,设置了通信兵建设与发展、通信兵军事训练、电磁频谱管理、基础理论等栏目,重点研究军事通信理论问题。通过合理设置栏目,既突出了信息化理论研究,又保持了传统领域研究优势。在此基础上,每期围绕某个前沿或热点问题约稿组稿,着力打造“主题论坛”等精品栏目,推出的“将军谈信息化”、“信息化加速发展研究”、“通信兵转型研究”、“指挥信息系统运用”等专栏,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创新,受到了总部首长和部队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突出“服务兴刊”,扩大期刊品牌影响
提供精心周到的服务,是期刊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为此,建立开放式办刊模式,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产品,在广大官兵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加强学术引导
当前,我军信息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迫切需要创新军事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因此,部队各级领导对学术理论研究工作都高度重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部队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人员偏少,对前沿的把握能力偏弱,研究的方法还有待改进。对此,根据部队需要,应邀或主动派编辑进行学术研究指导,通过授课、交流、探讨,引导作者围绕上级关心、部队关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增强部队作者的学术研究能力,这样既培养了人才,又增强期刊的亲和力和品牌的影响力。
(二)强化信息服务
期刊拥有的信息资源较为丰富,如何有效发挥资源优势,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是期刊品牌建设中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5]。
一是树立“开放、共享”的理念,与国防信息学院图书馆合作建立期刊论文数据库,将创刊以来出版的《军事通信学术》和《国防信息学院学报》论文归类存储,并提供全文下载服务,方便读者查询使用。
二是主动放弃杂志征订,研制开发了电子仿真阅读期刊,将每期《学术》和《学报》刊发的文章同步上网,供读者第一时间免费阅读浏览,从而提高期刊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期刊启迪思路、指导工作的应用价值。
三是开发符合期刊发展实际,满足读者作者需求且功能实用、好用的网络化投稿系统和编辑作者读者交流平台,解决稿件传递渠道窄、论文刊发周期长、信息传播时效差、编者作者交流不及时等问题。同时,开发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为读者发布学术理论研究前沿信息,供读者学习参考。
(三)突出决策咨询服务
充分利用全军通信兵军事理论创新工程成果交流平台这一“富矿”,对理论成果进行深度挖掘、深度加工,为总部机关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一是抓住当前总部关心、领导关注、部队关切的问题,组织和引导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对这些思想性、理论性、创新性强,涉密程度深、不宜公开发表的文章,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第一时间呈送给总部机关,供领导参阅。二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集智聚力组织专题研究或专题研讨,并及时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体系化梳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供总部机关、各大单位信息化部门及通信部队参阅。近年来,该刊多项研究成果为总部首长和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期刊品牌形象日益突出。
参考文献:
[1]海韵.坚持质量立刊,为建设“质量医保”服务[J].中国医疗保险,2012(10).
[2]吴旭.军事期刊要努力构建特色品牌[J].军事记者,2005(8).
[3]刘曙光.办刊者要有创造精神[J].北京社会科学,2006(4).
[4]蔡玉麟.栏目——期刊的眼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6).
[5]李辉.加强军队学术期刊品牌建设之策略[J].江汉大学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