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下科技期刊精品创建与发展
——以《科技创业月刊》为例
2014-03-24邓坤烘
邓坤烘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科技创业月刊》是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和湖北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理论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创业投资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以“面向经济科技,服务创业创新”为办刊宗旨,致力于中国技术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创业,推进创新。目前,该刊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读者,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教育领域、风险投资领域和新兴企业群体,更是受到理论工作者、企业家、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成为中国创业创新领域的主流媒介和权威杂志。下面,笔者以《科技创业月刊》为例,对文化体制改革下科技期刊精品创建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科技创业月刊》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期刊定位不明确
由于《科技创业月刊》所依托的行业不准确,相应的市场服务对象、办刊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刊物有时定位于经济管理类、有时定位为科技管理类,这样既不能体现出刊物科技与经济融合的特色,又不能体现科技与投资交叉的特色,导致市场服务对象、作者来源等都无法准确定位。
(二)市场观念较为落后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科技创业月刊》杂志社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基础薄弱,抗风险的能力差,市场业务的发展容易受政策、环境等变化的制约。同时,落后的市场观念无处不在,表现为市场意识不强、官僚作风或等靠要思想还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普遍存在,对市场或业务不屑研究或研究不深不透,对市场开拓、市场营销普遍持畏难情绪或束手无策,对一些市场行为或市场开拓人员持轻视态度,或视为期刊社的非主流业务而不给予充分重视。
(三)人才队伍建设不甚理想
一是《科技创业月刊》的人才(包括市场组织策划人才、市场开拓人才、市场分析营销人才等)十分缺乏;二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包括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文科出身较多,对数理等知识缺乏理解与掌握);三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对于新进人员,普遍出现“招得来的,留不住;留得住的,身份难解决”等怪现象。
(四)与读(作)者的互动不够
《科技创业月刊》没有研发开通稿件管理系统,无法直接接受在线投稿、送审、审定、退修等稿件处理工作,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利用电子邮件或QQ与读者、编者、审稿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此外,没有及时采用微信、微博等新技术,也容易导致与广大读(作)者沟通不足,互动不够。
二、《科技创业月刊》精品期刊创建策略
(一)强化精品创建意识
精品科技期刊的创建,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强化精品意识,充分发挥“创新、责任、竞争”的精品期刊创建文化,树立科技期刊发展的新标杆[1-2]。将责任意识落实到期刊工作的每个环节,从对稿件的组稿编辑,再到出版,每个步骤细节都要从中体现出来,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为创建精品,人人有责、个个争先。具体而言,在期刊的内容质量以精品期刊的标准发展的同时,应精心美化期刊的外在形象。科技期刊的外在形象包括期刊的开本、用纸、设计、配图到印刷、包装等内容。为此,应注重做好期刊开本的选择、纸张质地的选用、封面版面字体的印刷设计和装订加工等工作。
(二)搭建精品创建平台
第一,创造条件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创建“期刊群”。面对势头迅猛的民营资本进入,一方面要抓住其中的机遇,作好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另一方面,积极向各级出版管理部门争取刊号资源,创造条件建立自己的“期刊群”。同时,倾力打造网刊互动平台,探索电子期刊出版途径,努力将期刊从“小舢板”打造成市场竞争的“大航母”
第二,启动《科技创业月刊》更名工作。借上海市科委主办的《科技创业》更改《中国孵化器》之际,积极向期刊主管主办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汇报,努力将我刊申请更名为《中国科技创业》,以实现期刊在更高层次与更大范围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转变观念,主动探寻适合于自己的出版方式,或学术与经营分离,或组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出版企业,或与国内外优秀的出版单位整合,以改革为契机提升学术水平,提高经营能力,实现《科技创业月刊》精品创建目标。
(三)夯实精品创建基础
第一,抓好刊物定位,做好顶层设计。《科技创业月刊》的定位是成为中国创业创新领域的主流媒介和权威杂志。为此,应坚持以“面向经济科技,服务创业创新”为办刊宗旨,致力于中国技术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创业,推进创新,其读(作)者群应定位为科技领域、教育领域、风险投资领域和新兴企业群体的理论工作者、企业家、科技管理人员、相应专业的教师和学生。
第二,筹建高效、负责任的编委会。要吸引创业创新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又乐于为期刊奉献的专家、学者作为编委,进而组建真正为办刊服务的编委会。明确编委的职责与分工,明确编委在任期内投稿、组稿、审稿等的任务并签订任务书,让编委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应积极聘请在国内外物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且愿意为期刊发展贡献精力的专家、学者担任期刊的名誉主编,以其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稿源,由此扩大刊物的学术影响力。
第三,制定严格的审稿制度。所有稿件首先统一登记编号,再执行严格的三审制(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主编);对国家攻关项目、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应建立高质量稿件绿色发表通道,包括费用减免、优先发表等。重视栏目内容的策划,鼓励每个编辑积极去和著名专家约取高质量的稿件;与有关权威研究部门合办刊物栏目,从而吸引高质量稿件;努力提高编辑水平,推行“五改”、“四校四通读”程序[3-4]。“五改”即退修、校样及三较的修改。“四校四通读”是责任编辑一校一通读、计算机软件二校二通读、编辑交叉三校三通读、主编四校总通读,通过制度的完善和编辑流程的创新,努力实现期刊质量的提高。
第四,积极采用新技术,推动数字化出版。随着网络媒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已经进入了数字出版时代[5-6]。《科技创业月刊》积极采用新技术,推动数字化出版,使刊物充分利用数字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扩大网络传播能力。一是积极建设稿件管理系统,提高编审效率;二是建立期刊社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办公自动化实现知识共享;三是善于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国内外学术出版平台(如SpringerLink、Elsevier、清华CNKI等)、数字集成商(如英国的NPG等)以及移动平板市场提供的各种服务,提高刊物编辑、出版、推广、期刊评价、特色服务、经营等各环节的效用,全方位提升《科技创业月刊》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四)激活精品创建资源
发展不足仍是《科技创业月刊》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盘活精品创建资源,激活期刊发展潜力,放开手脚推动期刊产业化经营以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科技期刊产业化是指在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各个环节中,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按产业化方式和规律出版、发行的一种办刊管理方式。
第一,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包括研究市场需求,丰富自己的出版产品以延长产业链;建立灵活的广告经营策略,合理制定广告价格,开发期刊的广告资源;顺应时代潮流,增加数字业务;建立优先数字出版系统、移动通信终端的手机推送业务、网站在线阅读及全文免费下载等服务等。
第二,以期刊社为平台,开展各种市场经营活动。包括举办学术论文研讨、开展行业的评选评优、组织行业的评审评价、推动行业人才交流学习、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课题申报研究、开展信息咨询及市场调研服务等,由此实现科技期刊经营方式、业务范围、服务对象等流程的创新。
(五)建立一流人才队伍
一流的科技期刊离不开一流的编辑人才,一流的科技期刊社离不开一流的综合型人才[7-8]。一流的编辑人才首先要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学术眼光,要思维开阔,能够准确把握期刊的学术前沿性和创新性,能发现潜在作者;其次,要有良好的能力素养,善于和作者、审稿人、编委进行恰当的沟通,精通编辑业务,掌握数字出版的全过程,能熟练运用至少一门外语;还要具备较好的品质素养,有团队意识和责任心,乐于为期刊出版事业奉献。一流的综合型人才包括优秀的市场组织策划人才、市场开拓人才、市场分析营销人才等。为此,要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此外,要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围绕精品创建的需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不断的市场磨励与更新淘汰,打破“招得来的,留不住;留得住的,身份难解决”的怪圈,打造一流的期刊社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玉国.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达龙珠.提升综合性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编辑之友,2011(12).
[3]张春强,王尚勇,赵峰,等.精品科技期刊培育策略探析——以《科技进步与对策》为例[J].评价与管理,2011(12).
[4]王维朗,吕赛英,游滨,等.科技期刊创建吸引高水平原创论文服务体系的策略——以Cell Research成功经验的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1(12).
[5]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实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6]邓坤烘,高平,戴钧,等.知识管理: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科技创业月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1).
[7]邓坤烘.基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3).
[8]刘泽林.规模促发展集约出效益——科技期刊规模化发展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