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94例护理

2014-03-24刘锐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长管针孔四肢

刘锐新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94例护理

刘锐新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目的:探究和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47例患者,术后愈合43例,愈合率为91.5%;对照组47例患者,术后愈合36例,愈合率为73.5%。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实施围术期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长管骨折;护理措施;

四肢长管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临床创伤,随着交通业、建筑也的蓬勃发展,意外损伤导致的四肢长管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相比传统的内固定治疗便于伤口的处理以及骨折的修复[1],但容易发生钉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护理至关重要。我院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和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有效护理措施,现分享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7例患者,男27例,女20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34.9±4.6);16例肱骨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24例胫腓骨骨折。对照组47例患者,男25例,女22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33.2±4.3);17例肱骨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22例胫腓骨骨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诊断分布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及病症的不熟悉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以及病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手术方法、手术过程、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护理等,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其次,医护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可以保持积极地心态应对疾病,有助于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②皮肤准备,术前,医护人员应做好备皮准备,因为人体的四肢皮肤有大量的毛发附着生长,从而有大量的细菌和污垢掩藏其中,为避免术后伤口感染,应在术前严格备皮以及清洁皮肤,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的机会[2]。③术前准备,除了术前备皮,同时应给予患者夹板制动,固定好患者的患肢,可以避免肢体移动,防止二次损伤,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1.2.2 术中护理

术中,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要求,严格消毒,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移动,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1.2.2 术后护理

①密切观察临床症状,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如患肢的血压、心跳以及患肢感觉、肿胀度、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等,尤其要注意患者的肢端血运以及神经功能,防止出现骨筋膜综合症、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血液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当患者的患肢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②消除肢体肿胀,术后患者返回病床,及时将患者的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左右,有利于淋巴、静脉回流,消除患者患肢的肿胀[3]。③饮食护理,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调整膳食结构,为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快术后骨质融合,患者的术后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纤维、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④皮肤护理,患者在术后易出现针孔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针孔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可采取有内向外擦拭针孔,再用酒精纱布覆盖,可以有效的降低针孔感染率。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针孔部位,当出现微红、微痛以及红肿等轻微感染症状时,可以适当抬高患肢体,并加强皮肤护理。当针孔感染加重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服用。⑤观察支架松动情况,患者在术后功能锻炼时可能会引起支架的松动,导致骨折部位的移动,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应定时检查固定架的螺丝钉及固定针的情况,一旦发现松动要及时调整松紧度。

2.结果

实验组47例患者,术后愈合43例,愈合率为91.5%,1例出现针孔渗血,2例出现骨折移位,1例出现针孔感染;对照组47例患者,术后愈合36例,愈合率为73.5%,3例出现针孔渗血,5例出现骨折移位,3例出现针孔感染。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特点,但若护理不当容易发生骨折移位、针孔感染、外固定支架松动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骨折恢复。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以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消毒,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低手术风险。术后,对患者实施消除肢体肿胀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定期检查固定架松动等,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效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及围术期的护理后43例患者愈合良好,愈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实施围术期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8-111.

[2]徐芙蓉,黄云娟.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46-347.

[3]王慧.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278-279.

R473.6

B

1009-6019(2014)10-0135-02

猜你喜欢

长管针孔四肢
状态监测技术在压缩天然气长管拖车在线监控上的智慧应用研究
一起来探案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长管拖车运行风险与事故分析和基于风险的动态监测
跟踪导练(四)
汽车电泳漆膜的缩孔与针孔
跟踪导练(四)
针孔问题该如何处理
长管拖车安全应用技术的分析与探究
决战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