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运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4-03-24胡翠萍邱丽梅
胡翠萍 邱丽梅
宁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 753000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运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胡翠萍 邱丽梅
宁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 753000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护理减少留置针留置失败。方法:通过对48例使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跟踪观察,对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分别对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并加以护理对策,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理工作。结论: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对策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临床输液、输血、静脉给药等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其具有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维持时间长,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被广大护理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状况,患者血管条件、认知程度、营养状况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做好预防护理十分重要,本人就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常见问题作出应对措施。
1 资料与操作方法
1.1 一般资料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炭井医院呼吸内科自2013年4-5月收集病例48例,年龄在37-92岁,保留时间最长为7天,最短2天。
1.2 操作方法: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①用0.5%碘伏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进针方法与普通静脉穿刺相同。②针体后部活塞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1~2mm,确保针尖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内。③右手固定针栓,左手顺着血管走行方向慢慢向前送套管,使套管完全置入血管内,以免折弯。④取出针栓,立即用左手将套管尾部向上折90°以上,阻止血液回流。⑤右手接上输液管后放平,固定。
2 结果
本组出现静脉炎2例、套管针脱落4例、液体外渗3例、套管针阻塞3例、皮下血肿2例、局部反应及静脉血栓各1例。
3 讨论
3.1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本组出现的2例静脉炎1例由于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高刺激药物所致,1例由于患者年龄大(92岁)、血管壁薄、操作技术不熟练造成。静脉炎一般表现为由皮肤进针处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硬结,多因操作技术不熟练、套管针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一定损伤,以及套管针在血管内移动机械性损伤血管壁,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透明胶贴粘皮肤处出汗,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高刺激药物所致。
护理对策:首先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皮肤消毒范围大于敷贴面积,一般在8 cm×8 cm范围内严格仔细消毒,并且待干后穿刺或更换敷贴[1]。其次正确选择血管在血管及套管针的选择上:选择富有弹性且走向直的静脉,避免选择穿刺静脉上方有静脉瓣的静脉,多选择四肢血管,如大隐静脉、手背经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尽量使其充盈易见,必要时也可选择颈外静脉。(不宜选择a.、关节处、b、静脉已变硬者、c、已有感染、血肿、渗漏、炎症。d、有静脉曲张及影响循环的部位。e、手术同侧肢体或患侧肢体静脉。f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根据病人的年龄、静脉条件、选择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第三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输入高渗溶液或刺激性药物时选择血容量充足管腔大于针头的静脉,输入较大微粒药液要充分溶解和稀释。第四保持针眼处无菌,每日用碘伏、酒精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勤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硬结等,根据不同程度可以进行热敷、理疗,严重时进行拔管。第五套管针要全部进入皮下,并用透明敷帖固定好,防止敷帖在皮肤内外滑动。第六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对于敷帖处有汗液及松动时要及时更换,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如果发生静脉炎要立即拔出套管针,局部碘伏消毒。静脉炎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成正比,3天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故建议常规留置时间为3天较为合理与安全[2]。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
3.2 套管针脱落及液体外渗本组使得套管针脱落4例是由于碰住衣物(3例)和用手抓脱留置针(1例)引起,3例液体外渗由于固定不牢套管针未完全脱出于血管外造成。套管针脱落及液体外渗表现为套管针脱出于血管及皮肤外,若未完全脱出血管,在输液过程中表现为液体外渗。临床静脉输液的药液外渗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刺激性强的药液,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较大。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
应对措施穿刺后用专用透明胶布固定,并用长胶布将套管针的尾端向上盘起,固定好,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控制输液速度,如静推药液时速度一定要慢,边推边观察套管针是否在血管内,防止药液外渗。护理人员应多巡视、多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发现局部肿胀明显立即拔掉套管针,a.局部湿敷用50%硫酸镁进行湿敷或取土豆片贴敷于红肿部位。B、局部封闭取0.9%生理盐水10ml+2%利多卡因5ml+氢化可的松0.5克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C局部物理疗法。
3.3 套管针阻塞本组出现的2例套管针阻塞均由输液后未及时推注封管液造成。套管针阻塞是因各种原因造成血液在套管内凝固,堵塞套管针。常因输液后未及时推注生理盐水封管液,造成血液反流入套管凝固而阻塞,另外封管液不足,推注速度过快也可造成套管针阻塞,也与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3]。应对措施如发生套管针堵塞,应拔管重新穿刺,不可强行挤压套管针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的部分血液压回血管内,成为栓子,引起栓塞。老年人血管弹性回缩有退行性变,血液多呈高粘度性,容易形成小血栓,导致堵管。尽量避免患者朝穿刺侧卧位,这样容易引起针管弯曲,输液不畅以致发生血液凝固堵塞。封管液有两种,一是生理盐水,二是稀释的肝素钠,其浓度为125u/ml。稀释的肝素钠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因此首选肝素钠,每次注入3-5 ml,维持时间可长达24小时以上。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病人,生理盐水用量为3 ml~10ml,对于脑梗死或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封管液则最好选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剂量以2 ml为宜。封管方法: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至推完药液后再拔针,堵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切忌用力推注液体[4]。
3.4 皮下血肿本组造成皮下血肿2例的发生,主要与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等有关而造成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血管为宜。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争取一次穿刺成功,以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5 局部反应本组引起的局部反应1例是由于敷贴透气性差,皮肤汗液无法排出引起。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敷贴虽然粘贴性好但透气性差,皮肤汗液无法排出,易引起感染。静脉留置针期间,要勤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必要时应立即拔管,保持局部干燥。
3.6 静脉血栓形成本组发生静脉血栓者是一截瘫患者,由于护士经验不足在患者下肢使用了静脉留置针。久卧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是上肢静脉血栓的3倍。穿刺时尽量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进行留置针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促成血栓形成的因素。
3.7 因静脉留置针具有管壁薄、内径大、路径短、阻力小、流速快的特点,输液时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防止液体流速过快引起心衰及肺水肿,亦要避免液体流空,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5]。本组病例虽未发生空气栓塞,但有文献报道,值得重视。
4 小结
静脉留置针可满足不同年龄及长期多次输液患者,达到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抢救患者时可及时打开静脉通道,同时输入或静脉注射多组滴速不同的药物,保证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节省了人力资源与医疗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虽然它存在着许多并发症,但只要正确的使用,做好日常观察及预防护理,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桦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杨桦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杨桦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1]王小莲.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0):38.
[2]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现代护理,2006,12(1):30-31.
[3]宋士霞.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2):1516.
[4]王宏柏.CDC关于导管相关感染预防的最新观点[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3):238-239.
[5]周长兰,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技巧,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 (7):1122.
R473
B
1009-6019(2014)10-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