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03-24刘慧茹曹建国徐永昌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刘慧茹 曹建国 徐永昌等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96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激素口服冲击、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92例患者经系统治疗后,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48.9%(45/9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发病至治疗的时程(χ2=10.745,P=0.03)及发病初听力(t=-2.150,P=0.03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是发病至治疗的时程(P=0.021)。 结论 从发病到治疗的时程是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主要因素,发病时程在14 d内的患者预后较好。

[关键词] 突发性聋;预后;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64.4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34-04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不明,且存在一定的自愈倾向,临床上预后分析较为复杂。本研究通过对本科92例(96耳)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本病疗效的临床因素,以期为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患者92例(96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耳科常规检查和相关听力及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外耳、中耳、中枢神经系统及外伤所致的耳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订的SD诊断标准[1]。其中男53例(55耳),女39例(41耳);平均年龄57.5岁;轻度聋5耳,中度聋19耳,重度聋24耳,极重度聋48耳;左侧耳聋52例,右侧耳聋36例,双侧耳聋4例;伴有耳鸣56例,伴眩晕29例,发病至治疗时间为0.5~120 d。

1.2 听力损失程度的分级

依据WHO(1997)年制订的标准,以0.5、1、2、4 kHz 4个频率的平均听阈为依据,将听力损失分为5级。0级(正常):≤25 dBHL;1级(轻度):26~40 dBHL;2级(中度):41~60 dBHL;3级(重度):61~80 dBHL;4级(极重度):≥81 dBHL。

1.3 听力曲线的分型

上升型(低频下降型):0.25、0.5、1 kHz其中任意频率下降>15 dB;下降型(高频下降型):≥2 kHz频率听力下降>15 dB;平坦型: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取0.5、1、2、4 kHz平均听阈≤80 dB;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取0.5、1、2、4 kHz平均听阈≥81 dB。

1.4 治疗方法

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治疗:舒血宁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静脉滴注;激素口服冲击疗法:泼尼松片1 mg/kg清晨顿服,每2天减量10 mg,至减为0,激素治疗期间同时给予奥美拉唑20 mg清晨顿服以保护胃黏膜;营养神经治疗:甲钴胺胶囊0.5 mg,3次/d口服;高压氧治疗1次/d。治疗疗程为20~50 d,每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听功能,如无改善建议出院,如有改善建议继续治疗,直至听力评估无明显改善方结束治疗。

1.5 疗效判断

依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SD诊治指南[1]将SD的治疗效果分为4级。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 dB。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单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效果

92例患者,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48.9 %(45/92)。

2.2 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年龄、性别、是否并发眩晕、耳鸣及脑梗死、听力损失程度与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初听力、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与突发性聋的预后无关。发病到治疗的时程与突发性聋的预后相关,经卡方检验,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5,P=0.03)。92例患者中,发病时程<1 d 20例,2~3 d 21例,4~7 d 32例,8~14 d 9例,>14 d 10例;组间比较,>14 d组与其他各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初听力与突发性聋的预后相关,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P=0.034)(表1,表2)。

3 讨论

SD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急症,由于其病因未明,临床上并无特效治疗方法,且存在一定的自愈性,这都使其预后有一定的复杂性。目前关于SD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的文章,由于统计学方法差异、样本量不同及样本临床特征差异,得出的结论往往不一致,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由于SD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采取单因素分析无法把多因素之间的混杂影响剔除,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故本组资料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该方法可弥补单因素分析的缺陷,结果具有更好的可信性,对临床预后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本组患者的有效率为总48.9%,较其他文献[2-3]的有效率偏低,估计与本组资料中患者听力损失较重(治疗前听力平均为76.67 dB,极重度耳聋患者占50%,重度及极重度耳聋患者占78.3%),且患者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57.5岁)有关。

本组患者中,经单因素分析示发病到治疗时程与疗效明显相关。但通过组间的两两比较,病程<1 d、2~3 d、4~7 d、7~14 d及>14 d治疗的有效率并未呈逐渐下降趋势,发病14 d内的患者仍有较高的有效率,但>14 d的治疗有效率较前者明显下降。>14 d组与其他各种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也提示,发病到治疗时程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明显相关,说明对于听力损失较重的突发性聋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尽早治疗有助于疾病预后,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相似[2-6]。理论上讲由于内耳的供血动脉为终末支,在动脉阻塞或痉挛时无侧支循环加以代偿,内耳组织的缺氧及毛细胞的损害如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则功能不易恢复,听力难以改善。通过本组资料分析,在临床上对于一些就诊相对较晚的患者(如>7 d),但如果仍在2周内就诊,则病情仍有希望好转,应积极进行抢救听力治疗。

有文献提出,SD与无症状性脑梗死关系密切[7-8]。腔隙性脑梗死是大脑深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引起的脑深部的小坏死灶。这些血管的供血动脉特点为行程长,血管迂曲,且为终末动脉。而内耳血供的内听动脉也存在同样的特点,提示突发性聋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本研究将是否伴发腔隙性脑梗死作为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提示,是否并发脑梗死与突发性聋的预后无相关性。但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65,P值接近0.05,提示并发脑梗死对SD患者的预后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尚未达到统计结果呈显著性差异的程度,这也许与本组资料样本量偏小有关。在以后的资料分析中可通过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卫旭东、孙涛等[4-5]的研究结论认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预后相关,一般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预后相对较差。但本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两者并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本组资料患者听力损失较重,且患者年龄较大有关,在整体听力损失较重的前提下,听力损失程度的变化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本组资料单因素分析中,发病初听力与预后相关,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发病初听力与预后无相关性,与施紫光等[9]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本组资料平均发病初听力为76.7 dB,听力损失较重有关。虽然较多文献[2,4,10-14]显示预后与听力曲线类型有关,但在本组资料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听力曲线类型并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本组资料听力曲线类型的分布不均匀,低频下降型仅4例,而全聋型47例,造成了统计资料的偏倚所致。关于年龄与SD的预后是否相关,各家研究报道结论不一,孙涛、周焕等[5,15]研究认为年龄与SD的预后无关,而施紫光、叶放蕾等[9,14]研究认为年龄与SD的预后相关。本组资料示年龄对SD的预后无相关性。本研究还提示是否伴有眩晕及耳鸣与SD的预后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对于本组SD的预后因素分析中,发病到治疗的时程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SD患者并发脑梗死可能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突发性聋患者要尽早治疗[16],对14 d内就诊的患者仍要积极处理。除了常见影响因素外,应在临床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偏少,今后应进行前瞻性大样本的循证学研究,以期得出更严谨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 石建华.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21(4):255-257,260.

[3] 赵晓峰,马瑞霞.突发性耳聋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9):982-984.

[4] 卫旭东,何健.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3):599-601.

[5] 孙涛.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8):19-21.

[6] Tiong TS.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manage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an Asian hospital[J].Singapore Med J,2007,48(1):45-49.

[7] 张帆,江远仕.突发性耳聋与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3):17-19.

[8] 孙建松,漆一飞,程永华,等.突发性耳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5):533-535.

[9] 施紫光,管明,李勇.年龄和治疗前听力对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33-34.

[10] Cvorovi[c]['] L,Deric D,Probst R,et al.Prognostic model for predicting hearing recovery in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Otol Neurotol,2008,29(4):464-469.

[11] 张欣,陈涵,孙艳萍.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影响因素[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4):215-217.

[12] 叶放蕾,帅华,张改霞.突发性聋临床疗效与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10):519-521.

[13] 吴继春,刘业海,黄新生,等.治疗前听力图形状与突发性聋预后关系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1):34-37.

[14] 叶放蕾,帅华,张改霞.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66-67.

[15] 周焕,白素娟,周玉贞,等.突发性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59-61.

[16] 程需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6):77-78.

(收稿日期:2013-12-11 本文编辑:林利利)

本组患者中,经单因素分析示发病到治疗时程与疗效明显相关。但通过组间的两两比较,病程<1 d、2~3 d、4~7 d、7~14 d及>14 d治疗的有效率并未呈逐渐下降趋势,发病14 d内的患者仍有较高的有效率,但>14 d的治疗有效率较前者明显下降。>14 d组与其他各种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也提示,发病到治疗时程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明显相关,说明对于听力损失较重的突发性聋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尽早治疗有助于疾病预后,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相似[2-6]。理论上讲由于内耳的供血动脉为终末支,在动脉阻塞或痉挛时无侧支循环加以代偿,内耳组织的缺氧及毛细胞的损害如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则功能不易恢复,听力难以改善。通过本组资料分析,在临床上对于一些就诊相对较晚的患者(如>7 d),但如果仍在2周内就诊,则病情仍有希望好转,应积极进行抢救听力治疗。

有文献提出,SD与无症状性脑梗死关系密切[7-8]。腔隙性脑梗死是大脑深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引起的脑深部的小坏死灶。这些血管的供血动脉特点为行程长,血管迂曲,且为终末动脉。而内耳血供的内听动脉也存在同样的特点,提示突发性聋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本研究将是否伴发腔隙性脑梗死作为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提示,是否并发脑梗死与突发性聋的预后无相关性。但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65,P值接近0.05,提示并发脑梗死对SD患者的预后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尚未达到统计结果呈显著性差异的程度,这也许与本组资料样本量偏小有关。在以后的资料分析中可通过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卫旭东、孙涛等[4-5]的研究结论认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预后相关,一般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预后相对较差。但本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两者并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本组资料患者听力损失较重,且患者年龄较大有关,在整体听力损失较重的前提下,听力损失程度的变化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本组资料单因素分析中,发病初听力与预后相关,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发病初听力与预后无相关性,与施紫光等[9]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本组资料平均发病初听力为76.7 dB,听力损失较重有关。虽然较多文献[2,4,10-14]显示预后与听力曲线类型有关,但在本组资料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听力曲线类型并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本组资料听力曲线类型的分布不均匀,低频下降型仅4例,而全聋型47例,造成了统计资料的偏倚所致。关于年龄与SD的预后是否相关,各家研究报道结论不一,孙涛、周焕等[5,15]研究认为年龄与SD的预后无关,而施紫光、叶放蕾等[9,14]研究认为年龄与SD的预后相关。本组资料示年龄对SD的预后无相关性。本研究还提示是否伴有眩晕及耳鸣与SD的预后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对于本组SD的预后因素分析中,发病到治疗的时程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SD患者并发脑梗死可能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突发性聋患者要尽早治疗[16],对14 d内就诊的患者仍要积极处理。除了常见影响因素外,应在临床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偏少,今后应进行前瞻性大样本的循证学研究,以期得出更严谨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 石建华.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21(4):255-257,260.

[3] 赵晓峰,马瑞霞.突发性耳聋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9):982-984.

[4] 卫旭东,何健.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3):599-601.

[5] 孙涛.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8):19-21.

[6] Tiong TS.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manage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an Asian hospital[J].Singapore Med J,2007,48(1):45-49.

[7] 张帆,江远仕.突发性耳聋与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3):17-19.

[8] 孙建松,漆一飞,程永华,等.突发性耳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5):533-535.

[9] 施紫光,管明,李勇.年龄和治疗前听力对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33-34.

[10] Cvorovi[c]['] L,Deric D,Probst R,et al.Prognostic model for predicting hearing recovery in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Otol Neurotol,2008,29(4):464-469.

[11] 张欣,陈涵,孙艳萍.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影响因素[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4):215-217.

[12] 叶放蕾,帅华,张改霞.突发性聋临床疗效与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10):519-521.

[13] 吴继春,刘业海,黄新生,等.治疗前听力图形状与突发性聋预后关系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1):34-37.

[14] 叶放蕾,帅华,张改霞.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66-67.

[15] 周焕,白素娟,周玉贞,等.突发性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59-61.

[16] 程需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6):77-78.

(收稿日期:2013-12-11 本文编辑:林利利)

本组患者中,经单因素分析示发病到治疗时程与疗效明显相关。但通过组间的两两比较,病程<1 d、2~3 d、4~7 d、7~14 d及>14 d治疗的有效率并未呈逐渐下降趋势,发病14 d内的患者仍有较高的有效率,但>14 d的治疗有效率较前者明显下降。>14 d组与其他各种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也提示,发病到治疗时程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明显相关,说明对于听力损失较重的突发性聋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尽早治疗有助于疾病预后,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相似[2-6]。理论上讲由于内耳的供血动脉为终末支,在动脉阻塞或痉挛时无侧支循环加以代偿,内耳组织的缺氧及毛细胞的损害如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则功能不易恢复,听力难以改善。通过本组资料分析,在临床上对于一些就诊相对较晚的患者(如>7 d),但如果仍在2周内就诊,则病情仍有希望好转,应积极进行抢救听力治疗。

有文献提出,SD与无症状性脑梗死关系密切[7-8]。腔隙性脑梗死是大脑深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引起的脑深部的小坏死灶。这些血管的供血动脉特点为行程长,血管迂曲,且为终末动脉。而内耳血供的内听动脉也存在同样的特点,提示突发性聋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本研究将是否伴发腔隙性脑梗死作为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提示,是否并发脑梗死与突发性聋的预后无相关性。但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65,P值接近0.05,提示并发脑梗死对SD患者的预后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尚未达到统计结果呈显著性差异的程度,这也许与本组资料样本量偏小有关。在以后的资料分析中可通过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卫旭东、孙涛等[4-5]的研究结论认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预后相关,一般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预后相对较差。但本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两者并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本组资料患者听力损失较重,且患者年龄较大有关,在整体听力损失较重的前提下,听力损失程度的变化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本组资料单因素分析中,发病初听力与预后相关,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发病初听力与预后无相关性,与施紫光等[9]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本组资料平均发病初听力为76.7 dB,听力损失较重有关。虽然较多文献[2,4,10-14]显示预后与听力曲线类型有关,但在本组资料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听力曲线类型并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本组资料听力曲线类型的分布不均匀,低频下降型仅4例,而全聋型47例,造成了统计资料的偏倚所致。关于年龄与SD的预后是否相关,各家研究报道结论不一,孙涛、周焕等[5,15]研究认为年龄与SD的预后无关,而施紫光、叶放蕾等[9,14]研究认为年龄与SD的预后相关。本组资料示年龄对SD的预后无相关性。本研究还提示是否伴有眩晕及耳鸣与SD的预后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对于本组SD的预后因素分析中,发病到治疗的时程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SD患者并发脑梗死可能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突发性聋患者要尽早治疗[16],对14 d内就诊的患者仍要积极处理。除了常见影响因素外,应在临床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偏少,今后应进行前瞻性大样本的循证学研究,以期得出更严谨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 石建华.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21(4):255-257,260.

[3] 赵晓峰,马瑞霞.突发性耳聋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9):982-984.

[4] 卫旭东,何健.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3):599-601.

[5] 孙涛.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8):19-21.

[6] Tiong TS.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manage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an Asian hospital[J].Singapore Med J,2007,48(1):45-49.

[7] 张帆,江远仕.突发性耳聋与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3):17-19.

[8] 孙建松,漆一飞,程永华,等.突发性耳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5):533-535.

[9] 施紫光,管明,李勇.年龄和治疗前听力对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33-34.

[10] Cvorovi[c]['] L,Deric D,Probst R,et al.Prognostic model for predicting hearing recovery in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Otol Neurotol,2008,29(4):464-469.

[11] 张欣,陈涵,孙艳萍.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影响因素[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4):215-217.

[12] 叶放蕾,帅华,张改霞.突发性聋临床疗效与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10):519-521.

[13] 吴继春,刘业海,黄新生,等.治疗前听力图形状与突发性聋预后关系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1):34-37.

[14] 叶放蕾,帅华,张改霞.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66-67.

[15] 周焕,白素娟,周玉贞,等.突发性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59-61.

[16] 程需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6):77-78.

(收稿日期:2013-12-11 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