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比较分析
2014-03-24刘宁夏海涛
刘宁+夏海涛
摘要:从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发现,保险覆盖面低,规模小,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由贵州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基础、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的。最后本文还从如何促进贵州保险业又好有快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二是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三是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关键词:保险业;贵州;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78-02
近年,贵州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但总体还比较落后。如何在“两欠”的省情下,实现贵州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试图从贵州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中,找到一条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模式。[1]
一、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比较
近几年,贵州保险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其周边的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和广西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贵州保险机构覆盖面较低
从表一可以看出,无论是保险主体数量还是每万人保险主体数,贵州都排在最后一位,表明保险机构在贵州的覆盖面是六个地区中最低的,而产寿公司比例是六地区中最大的,说明寿险公司的覆盖面更低。
(二)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
从表二我们不难发现,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一是保费总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2.99亿元。二是保险密度最低。从2008年末六个地区保险密度来看,贵州是最低的,仅为211.66元/人,说明贵州居民用来购买保费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险深度较低。截止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深度为3.09%,仅仅高于广西的2.31%。
(三)贵州保险业结构相对失调
一是人身险业务比重偏低。从当前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业发达的地区,人身险业务的比重较高。从表三我们也可以看出,六个地区中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四川、湖南、重庆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达到了75%以上,而保险业相对落后的云南、广西、贵州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别是贵州人身险业务比重仅为61.36%,在六个地区中最低。二是财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费比重偏高。一般来说,保险业越发达的地区,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比重越高,险种结构比较协调。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业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达77.79%,是六个地区中最高的。
综上所述,保险覆盖面低,规模小,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
二、贵州保险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社会基础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保险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良好,是保险业实现较快发展的基础。
1.六地区的宏观经济比较。通过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区的GDP比较分析,显然贵州宏观经济环境在六地区中是最差的。
2.GDP与保险主体数量和保费收入的相关分析。计算2009年9月末六地区GDP、保险主体和保费收入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6),明显可以看出GDP与保险主体数量、GDP与保费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宏观经济发展越好,保险规模就会越大。
(二)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险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人口总量决定了人身险的需求状况。人身险关系千家万户,人口总数越多,对人身险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与人身险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保险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畴,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保险需求水平和购买保险的能力,收入越高,保险实际购买力越强。贵州由于人口总量较少,仅高于重庆,加上城镇可支配收入最少,所以贵州人身险公司发展最为缓慢。
(三)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财产险公司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一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财产险业务发展的水平。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越好、大中型企业越多,财产险业务发展越好。同时企业效益是财产险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经济效益越好,对企财险等财产保险购买力越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新开工项目越多,与其相关的工程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发展就较好。从表八我们可以看到,贵州工业增加值仅为1242.56亿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重庆少了近40%,工业水平极为低下。另外由于贵州资金缺乏,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58.32亿元,差不多只是倒数第二位云南的一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贵州非车险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不仅影响了贵州整个财产险公司业务规模,也决定了贵州财产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费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进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总结普遍规律,探索贵州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一)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
一是贵州旅游业在“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的宣传下日益发达,我们可以率先发展与旅游相关的责任、意外险等业务。二是贵州属于绝对的农业省份,在企财险和工程保险等非车险发展乏力的基础下,我们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财产险业务,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带动下,努力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寿险发展具有天然的劣势,公司可以针对贵州的特点,适当降低保险购买的门槛,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快贵州寿险保险市场发展的步伐。
(二)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一是财产险市场采取集约化发展道路。财产险业务一般属于短期业务,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不高,造成新主体市场目标更多的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因此简单依靠市场主体的增加,更多的是造成“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而不能有效增加财产险市场的规模。所以在现有的12家财产险公司主体的基础上,倡导公司走集约型发展道路,精耕细作经营理念,从服务着手,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人身险市场采取外延式发展道路。人身险业务与财产险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一般都属于长期业务,客户一旦购买人身险特别是寿险,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考虑购买同类产品,所以新主体的市场目标是那些从来没有买过保险的人,而不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新主体的进入会有效扩大市场规模。而且理论上人身险的市场规模是全省人口规模,人身险业务还具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增加市场要素投入,促进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三)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针对贵州市场规模偏小的现实情况,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我们应该立足现有的市场规模,监管机构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多方努力,将贵州保险业做到“小而精”。
参考文献:
[1] 贵州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谭 论.贵州保险业发展报告(1979-2007)[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3] 谭 论.贵州保险业发展报告(2008)[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高 瑞]
摘要:从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发现,保险覆盖面低,规模小,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由贵州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基础、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的。最后本文还从如何促进贵州保险业又好有快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二是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三是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关键词:保险业;贵州;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78-02
近年,贵州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但总体还比较落后。如何在“两欠”的省情下,实现贵州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试图从贵州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中,找到一条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模式。[1]
一、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比较
近几年,贵州保险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其周边的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和广西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贵州保险机构覆盖面较低
从表一可以看出,无论是保险主体数量还是每万人保险主体数,贵州都排在最后一位,表明保险机构在贵州的覆盖面是六个地区中最低的,而产寿公司比例是六地区中最大的,说明寿险公司的覆盖面更低。
(二)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
从表二我们不难发现,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一是保费总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2.99亿元。二是保险密度最低。从2008年末六个地区保险密度来看,贵州是最低的,仅为211.66元/人,说明贵州居民用来购买保费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险深度较低。截止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深度为3.09%,仅仅高于广西的2.31%。
(三)贵州保险业结构相对失调
一是人身险业务比重偏低。从当前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业发达的地区,人身险业务的比重较高。从表三我们也可以看出,六个地区中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四川、湖南、重庆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达到了75%以上,而保险业相对落后的云南、广西、贵州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别是贵州人身险业务比重仅为61.36%,在六个地区中最低。二是财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费比重偏高。一般来说,保险业越发达的地区,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比重越高,险种结构比较协调。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业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达77.79%,是六个地区中最高的。
综上所述,保险覆盖面低,规模小,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
二、贵州保险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社会基础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保险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良好,是保险业实现较快发展的基础。
1.六地区的宏观经济比较。通过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区的GDP比较分析,显然贵州宏观经济环境在六地区中是最差的。
2.GDP与保险主体数量和保费收入的相关分析。计算2009年9月末六地区GDP、保险主体和保费收入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6),明显可以看出GDP与保险主体数量、GDP与保费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宏观经济发展越好,保险规模就会越大。
(二)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险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人口总量决定了人身险的需求状况。人身险关系千家万户,人口总数越多,对人身险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与人身险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保险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畴,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保险需求水平和购买保险的能力,收入越高,保险实际购买力越强。贵州由于人口总量较少,仅高于重庆,加上城镇可支配收入最少,所以贵州人身险公司发展最为缓慢。
(三)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财产险公司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一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财产险业务发展的水平。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越好、大中型企业越多,财产险业务发展越好。同时企业效益是财产险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经济效益越好,对企财险等财产保险购买力越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新开工项目越多,与其相关的工程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发展就较好。从表八我们可以看到,贵州工业增加值仅为1242.56亿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重庆少了近40%,工业水平极为低下。另外由于贵州资金缺乏,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58.32亿元,差不多只是倒数第二位云南的一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贵州非车险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不仅影响了贵州整个财产险公司业务规模,也决定了贵州财产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费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进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总结普遍规律,探索贵州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一)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
一是贵州旅游业在“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的宣传下日益发达,我们可以率先发展与旅游相关的责任、意外险等业务。二是贵州属于绝对的农业省份,在企财险和工程保险等非车险发展乏力的基础下,我们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财产险业务,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带动下,努力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寿险发展具有天然的劣势,公司可以针对贵州的特点,适当降低保险购买的门槛,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快贵州寿险保险市场发展的步伐。
(二)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一是财产险市场采取集约化发展道路。财产险业务一般属于短期业务,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不高,造成新主体市场目标更多的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因此简单依靠市场主体的增加,更多的是造成“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而不能有效增加财产险市场的规模。所以在现有的12家财产险公司主体的基础上,倡导公司走集约型发展道路,精耕细作经营理念,从服务着手,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人身险市场采取外延式发展道路。人身险业务与财产险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一般都属于长期业务,客户一旦购买人身险特别是寿险,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考虑购买同类产品,所以新主体的市场目标是那些从来没有买过保险的人,而不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新主体的进入会有效扩大市场规模。而且理论上人身险的市场规模是全省人口规模,人身险业务还具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增加市场要素投入,促进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三)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针对贵州市场规模偏小的现实情况,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我们应该立足现有的市场规模,监管机构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多方努力,将贵州保险业做到“小而精”。
参考文献:
[1] 贵州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谭 论.贵州保险业发展报告(1979-2007)[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3] 谭 论.贵州保险业发展报告(2008)[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高 瑞]
摘要:从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发现,保险覆盖面低,规模小,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由贵州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基础、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的。最后本文还从如何促进贵州保险业又好有快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二是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三是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关键词:保险业;贵州;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78-02
近年,贵州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但总体还比较落后。如何在“两欠”的省情下,实现贵州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试图从贵州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中,找到一条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模式。[1]
一、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比较
近几年,贵州保险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其周边的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和广西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贵州保险机构覆盖面较低
从表一可以看出,无论是保险主体数量还是每万人保险主体数,贵州都排在最后一位,表明保险机构在贵州的覆盖面是六个地区中最低的,而产寿公司比例是六地区中最大的,说明寿险公司的覆盖面更低。
(二)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
从表二我们不难发现,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一是保费总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2.99亿元。二是保险密度最低。从2008年末六个地区保险密度来看,贵州是最低的,仅为211.66元/人,说明贵州居民用来购买保费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险深度较低。截止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深度为3.09%,仅仅高于广西的2.31%。
(三)贵州保险业结构相对失调
一是人身险业务比重偏低。从当前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业发达的地区,人身险业务的比重较高。从表三我们也可以看出,六个地区中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四川、湖南、重庆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达到了75%以上,而保险业相对落后的云南、广西、贵州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别是贵州人身险业务比重仅为61.36%,在六个地区中最低。二是财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费比重偏高。一般来说,保险业越发达的地区,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比重越高,险种结构比较协调。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业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达77.79%,是六个地区中最高的。
综上所述,保险覆盖面低,规模小,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
二、贵州保险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社会基础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保险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良好,是保险业实现较快发展的基础。
1.六地区的宏观经济比较。通过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区的GDP比较分析,显然贵州宏观经济环境在六地区中是最差的。
2.GDP与保险主体数量和保费收入的相关分析。计算2009年9月末六地区GDP、保险主体和保费收入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6),明显可以看出GDP与保险主体数量、GDP与保费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宏观经济发展越好,保险规模就会越大。
(二)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险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人口总量决定了人身险的需求状况。人身险关系千家万户,人口总数越多,对人身险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与人身险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保险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畴,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保险需求水平和购买保险的能力,收入越高,保险实际购买力越强。贵州由于人口总量较少,仅高于重庆,加上城镇可支配收入最少,所以贵州人身险公司发展最为缓慢。
(三)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财产险公司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一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财产险业务发展的水平。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越好、大中型企业越多,财产险业务发展越好。同时企业效益是财产险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经济效益越好,对企财险等财产保险购买力越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新开工项目越多,与其相关的工程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发展就较好。从表八我们可以看到,贵州工业增加值仅为1242.56亿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重庆少了近40%,工业水平极为低下。另外由于贵州资金缺乏,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58.32亿元,差不多只是倒数第二位云南的一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贵州非车险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不仅影响了贵州整个财产险公司业务规模,也决定了贵州财产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费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进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总结普遍规律,探索贵州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一)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
一是贵州旅游业在“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的宣传下日益发达,我们可以率先发展与旅游相关的责任、意外险等业务。二是贵州属于绝对的农业省份,在企财险和工程保险等非车险发展乏力的基础下,我们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财产险业务,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带动下,努力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寿险发展具有天然的劣势,公司可以针对贵州的特点,适当降低保险购买的门槛,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快贵州寿险保险市场发展的步伐。
(二)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一是财产险市场采取集约化发展道路。财产险业务一般属于短期业务,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不高,造成新主体市场目标更多的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因此简单依靠市场主体的增加,更多的是造成“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而不能有效增加财产险市场的规模。所以在现有的12家财产险公司主体的基础上,倡导公司走集约型发展道路,精耕细作经营理念,从服务着手,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人身险市场采取外延式发展道路。人身险业务与财产险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一般都属于长期业务,客户一旦购买人身险特别是寿险,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考虑购买同类产品,所以新主体的市场目标是那些从来没有买过保险的人,而不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新主体的进入会有效扩大市场规模。而且理论上人身险的市场规模是全省人口规模,人身险业务还具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增加市场要素投入,促进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三)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针对贵州市场规模偏小的现实情况,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我们应该立足现有的市场规模,监管机构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多方努力,将贵州保险业做到“小而精”。
参考文献:
[1] 贵州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谭 论.贵州保险业发展报告(1979-2007)[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3] 谭 论.贵州保险业发展报告(2008)[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