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4-03-23邓露雪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儿科科室护士

金 芳 邓露雪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金 芳 邓露雪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在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外,通过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机制,不断改进管理对策,加强对各环节质量的控制,对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儿科;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是医院生存的根本。为了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的护理活动才是质量上的保证[1]。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种承前启后的控制,是对工作系统进行循环控制的联络点,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2]。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医患纠纷较多的科室,患儿周转快、病情变化快、不可测因素多。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安全管理中,不断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影响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通过对本科室历年来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护理人员、患儿家属、管理因素。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修养 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操作规范,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如交接班不仔细,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接触患儿前没进行手消毒,没按规定要求进行巡视,上班时间聊天、吃东西、玩手机等不负责任行为,造成没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而延误治疗时机,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

1.1.2 护士的法制观念淡薄 在要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注重护理安全的今天,患者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一些需要进行告知或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操作检查项目,如没有提前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宣教,就会造成医疗纠纷。

1.1.3 护士的操作技术不熟练,业务水平低 由于医院的发展迅速,人员扩张较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判断病情,及时通知医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1.1.4 实习带教因素 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管理松散,没有进行严格监督和指导;实习生理论基础薄弱,操作能力差,离开老师擅自进行操作,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形成安全隐患。

1.1.5 护理记录中的安全隐患 一些护士没有完全掌握焦点记录法,不能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和用药时间及反应。护理记录和医生的病程记录不符。抢救时所做的治疗和护理没有及时补充记录,如果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将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1.1.6 缺乏护患沟通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今天,要求护士把满足患者需要、促进患者健康放在首位,强调护士工作的主动性, 注重健康教育[3]。有关患儿的病情、用药、治疗、护理、住院费用等情况,都要及时和患儿家属沟通。如果解释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患者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发生护患纠纷。

1.2 患儿家属因素 患儿的年龄小,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不懂医学常识,看到孩子在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哭闹便拒绝治疗,甚至和医护人员争吵,引起医患纠纷。家长的依从性差,也造成安全隐患。

1.3 管理因素 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

2 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内容

2.1 全员培训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结合临床实际案例,使护士认识到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护理质量不是护士长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体护士的责任,每位护士都有提出问题和建议的权利,而不仅仅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对策、提出建议、参与实施、反馈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事故,减少了护理纠纷,保障了护理安全,使我们的科室工作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2.2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体系 科室采取三级质控的方法,即“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为模式的管理体系。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制定月计划、周安排实施质量控制,每日参与查房,随时抽查,检查各个流程和质量环节的落实情况。对危重患者的管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记录的书写等进行检查、指导、安排。

2.3 质控组长质控 只有在护理过程中坚持细节管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4]。将科室护士分为两个护理小组,每组安排一位质控组长,由几位年资较高的护士轮流担任,科室设护理质控登记本。质控组长负责协助当班护士的工作,并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质控,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在质控本上,注明当事人姓名。要求每班护士查看质控本,发现自己的错误立即改正并签名确认。每月对质控本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本月发生差错最多的护士和容易发生差错、需要进行整改的问题,并根据统计结果实行奖惩并制定整改方案。

2.4 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 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我们采取“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实施→反馈→再发现→再改进”的工作方法。强调每位护士都是责任人,针对工作当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合理现象,及时反映给护士长或质控组长,质控组长在日常工作检查中,对查出的差错和事故隐患提出修改的意见和方法,护士长汇总后,制定出相应问题的改进措施,每月组织全科护士召开缺陷讨论会,讨论改进措施的可实施性,确定改进方法,并立即运用于工作当中。如此不断循环,再发现再改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2.5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法制观念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专业性强。婴幼儿是不会准确表达和诉说的群体,病情变化全靠护士敏锐的观察力,既要求护士有过硬的技术,又要求医护人员能充满爱心,细心呵护每一个脆弱、幼小的生命。因此,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是我们不断重复的主题。学习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技巧,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做好健康宣教,告知一些操作检查项目的目的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重要意义。经常组织护士学习一些相关法律常识,认识到准确完整的护理记录是维护护患双方利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2.6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熟练的操作水平和抢救技术是取得患儿家属信任的关键。科室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训练。我们通常采用临床实际病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以直观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层次的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不定时进行操作抽查,找出技术薄弱点,再全员培训。在排班上注重新老搭配,要求高年资护士带教新护士时,不但要传授技术经验,还要把自己总结的一些工作技巧、工作心得与新护士进行分享,如: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有条不紊的完成本班次的各项工作;怎样与家属沟通更为恰当,与医生配合更为协调等等,使她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

2.7 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由于每年都有大批的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因带教老师监管不严,实习护士脱离老师擅自操作引发的护理差错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带教老师要放手不放眼,切实履行带教老师的职责,善于发现安全的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与护生一起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3 体会

3.1 全员参与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人人都是责任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位护士都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这样既有助于护理问题的及时改进,又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成就感,促使她们形成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5]。以共同建设科室,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集中全体护士的智慧,找出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点,采取针对性方案,循序渐进,自上而下,逐级控制,层层把关,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同时要求自下而上,逐层保证,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6]。

3.2 护士长改变管理方式,树立团结民主、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改变管理者姿态,参与到护士的学习生活当中,和护士打成一片,营造大家庭的氛围,人人都有主人翁的意识,使全科护士共同树立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理念,最大限度规避护理风险,使持续质量改进在现代护理管理理念中得到充分体现。

4 结论

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7]。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运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之中,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尽可能减少护理安全所造成的损害,对于维护患者权益,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是一种更加科学的质量促进手段和确保护理质量不断保持高水准的先进方法[8]。

[1] 牛艳萍,王亚丽.“住院护士”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41-42.

[2] 刘丽华.浅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控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 16(4):31-32.

[3] 沈宁.对整体护理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 33(9):554.

[4] 许勤,王荣.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65-67.

[5] 程薇.以护理质量文化促进护理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2):151-152.

[6] 张丽华,赖玉莲.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24:112-113.

[7] 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 10:133.

[8] 张长英,蒋贤菊,朱永.护理质量双向反馈表的设计与运用[J].护理研究,2007,21(10):2708.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safety. Through retrospective studies, we analyz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pediatric nursing, besides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by using the mechanism of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we strengthened the control of the quality of each stage. All the things mentioned abov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ensured the safety of patients and increase benef i ts from both social and economic.

Pediatric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72

广东 510655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金芳 邓露雪)

猜你喜欢

儿科科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圆梦儿科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