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与开腹肝切除者近期效果对比分析
2014-03-23梁辉声李林立
梁辉声 林 枫 李林立
宁德市闽东医院肝胆外科,福建宁德 355000
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与开腹肝切除者近期效果对比分析
梁辉声 林 枫 李林立
宁德市闽东医院肝胆外科,福建宁德 355000
目的 探讨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与开腹肝切除者近期效果对比。方法 收集该院肝胆外科2011年8月—2014年5月期间共计80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肝叶切除组40例和开腹肝切除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水平。结果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1.5)h、(4.6±2.1)d、(9.6±3.1)d、0.5%] vs(1.2±0.4)h、(10.8±3.8)d、(15.8±3.6)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6.4、8.7、7.6、5.8,P<0.05);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出院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水平分别为[(36.7±11.2)g/L、(74.5±11.6)mmol/L、(5.9±1.3)×109/L]vs[(30.9±8.9)g/L、(106.1±8.7)mmol/L、(7.2±2.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5.1、7.5、6.2,P<0.05)。结论 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较开腹肝切除住院时间短、引流管放置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腹腔镜 ;开腹 ;肝癌
国外学者在20世纪初报道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后,腹腔镜手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目前临床上腹腔镜不仅用于良性肝脏肿瘤的治疗,还扩展到肝癌切除中[1]。但由于肝血管丰富,肝门血流阻断困难,发现一旦手术中出血,腹腔镜止血较为困难,手术中一旦肝癌浸润范围超出术前预计情况,都严重制约了腹腔镜的手术治疗,因此国内外对于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报道较少,该次研究的目的为比较腹腔镜肝叶切除与开腹肝切除肝癌的有效性,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宝贵肝癌的治疗经验。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肝胆外科共计80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肝叶切除组40例和开腹肝切除组40例。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平均年龄(59.1±12.4)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Child分级A级23例,B级17例;开腹肝切除组平均年龄(58.2± 14.9)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Child分级A级22例,B级18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Child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保密知情书,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①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②肝癌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关于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在术后经过病理证实为肝癌,肝癌病灶位于除尾状叶的一个或两个肝段内,病灶非多发分布,数量<2个。③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④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护理人员,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1.3 排除指标
①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②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严重肾功能不全,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其它组织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③腹腔镜肝叶切除组中拟行右半肝切除,但肿瘤位于较深位置或转开腹者;④肝癌有向大网膜或远处部位转移者。
1.4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均要求禁食8 h,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测。两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0.5 μg/kg静脉滴注,异丙酚TCI靶控,爱可松0.9 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连接辅助呼吸仪。
1.4.1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 于脐下1 cm置观察孔,控制腹内压于15 mmHg,置入腹腔镜,并于剑突下、锁骨中线上及腋前线上放置3个内径Trocar。先用超声刀切断肝脏周围的韧带,充分暴露肿块,术中一般不解剖第1、2肝门的脉管结构。距肿瘤边缘2 cm处作标记,予无血解剖刀分离肝实质,游离后选用钛夹夹闭或切割。若肿瘤位置难暴露,则行手助式LH,于右肋缘下做切口置入腹腔镜手助器,用于术中对肝脏的暴露及止血。将标本装入取物袋,经切口取出。最后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关闭切口。
1.4.2 开腹肝切除组 根据病灶位置不同,行上腹部Benz切口或正中切口。利用电刀游离肝脏周围韧带,暴露肿块,解剖第1、2肝门以备阻断。病灶边缘2 cm作切标记,以电刀离断肝实质,重要大血管,以钛夹夹闭,必要时行肝门阻断。根据病灶范围行不同切除方法,移出标本后,严密止血,创面洒生物蛋白胶,留置引流管。
1.5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水平。
表1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1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h) 引流管放置时间(d) 平均住院时间(d) 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肝叶切除组(n=40)开腹肝切除组(n=40)t P 2.5±1.5 1.2±0.4 6.4<0.05 4.6±2.1 10.8±3.8 8.7<0.05 9.6±3.1 15.8±3.6 7.6<0.05 0.5 8 5.8<0.05
1.6 统计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
2 结果
2.1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
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1.5)h、(4.6±2.1)d、(9.6±3.1)d、0.5%]vs[(1.2±0.4)h、(10.8±3.8)d、(15.8±3.6)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6.4、8.7、7.6、5.8,P<0.05),见表1、2。
表2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
出院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水平比较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出院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水平分别为 [(36.7±11.2)g/L、(74.5±11.6)mmol/L、(5.9±1.3)×109/L)]vs [(30.9±8.9)g/L、(106.1±8.7)mmol/L、(7.2±2.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5.1、7.5、6.2,P<0.05),见表3。
表3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出院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水平比较
表3 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出院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水平比较
组别 白蛋白(g/L) 谷丙转氨酶(mmol/L)白细胞(×109/L)腹腔镜肝叶切除组(n=40)开腹肝切除组(n=40)36.7±11.274.5±11.65.9±1.3 30.9±8.9106.1±8.77.2±2.1 t P 5.1<0.05 7.5<0.05 6.2<0.05
3 讨论
该次研究发现腹腔镜肝叶切除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 1.5)h、(4.6±2.1)d、(9.6±3.1)d、0.5%]vs[(1.2±0.4)h、(10.8±3.8)d、15.8±3.6)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国外研究有[2]报道指出腹腔镜手术是二维图形,创面止血、标本取出不如开腹方便,手术时间长,提出腹腔镜仅适用于肝边缘的早期肝癌。但也有研究指出[3]不管原发性肝癌或转移癌,左外叶、左叶、右后叶等切除方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差别不大,患者均能顺利康复。该研究认为腹腔镜切肝在电视下将肝叶、段切除,标本剪碎后从小切口取出,腹腔镜伤口小,术后恢复快,对年龄较大、Child分级不太理想者尤为适用,与该次研究一致[4]。因此表明腹腔镜下肝叶切除对大部分病人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从出院时患者的主要生化及血常规指标观察对比,腹腔镜组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白细胞恢复较开腹组好,表明腹腔镜组术后肝功能损害比开腹组轻,同样支持腹腔镜切肝要比开腹手术损伤轻,具有微创特性[5]。
但是研究也指出腹腔镜的不足之处,如腹腔镜切肝有局限性,肝右后叶肿瘤暴露困难,切除不易,止血困难,易使手术失败[6]。对于此类情况。该研究认为:手术要明确掌握适应证,反复研究肝脏 C T片,明确切肝范围、入路方法,对位置深的肝癌应加手辅助。
[1]Koffron AJ,Auffenberg G,Kung R,et al.Evaluation of 300 minimally invasive liver resections at a single institution:less is more[J].Ann Surg,2013,246(3):385-392.
[2]Gigot JF,Glineur D,Santiago Azagra J,et al.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for malignant liver tumors: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European study[J].Ann Surg,2012,236(1):90-97.
[3]Farqes O,Jaqot P,Kirsteter P,et al.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and benefit of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s[J].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12,9(2):242-248.
[4]Lesurtel M,Cherqui D,Laurent A,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left lateral hepatic lobectomy:a case-control study[J].Am Coll Surg,2013,196(2):236-242.
[5]Shinmada M,Hashizume M,Maehara S,et al.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Surg Endosc,2011,15(6):541-544.
[6]卢榜裕,陆文奇,黄飞,等.腹腔镜与开腹肝叶(段)切除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5(7):536-538.
[7]Luzzani A,Polati E,Dorizzi R,et al.Comparison of CD64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markers of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J].Crit Care Med,2014,8 (27):1-8.
[8]Vasil B,Antonovic O.The serum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inneonatalL aparoscopic hepatectomy [J].Srp Arh Celok Lek,2013,12(33):1774-1777.
R735.7
A
1674-0742(2014)11(b)-0067-02
2014-08-15)
梁辉声(1985.4-),男,福建霞浦人,大学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疾病外科治疗。
林枫(1972.8-),男,福建寿宁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疾病外科治疗。
李林立(1974.8-),男,福建福安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疾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