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分析

2014-03-23郭春华

中外医疗 2014年33期
关键词:节律高血压病高龄

郭春华

朝阳市中心医院循环内科,辽宁朝阳 122000

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分析

郭春华

朝阳市中心医院循环内科,辽宁朝阳 122000

目的 分析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高龄高血压病患者104例,按照患者不同病情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研究组52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BP及nMBP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率为55.78%(29/ 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12/52)(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较明显,监测其24 h动态血压有利于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高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动态血压;变化;分析

高龄高血压病主要表现特点为收缩期血压高,血压变异性增大、脉压增大等,通常会伴有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以及周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靶器官损坏,尤其是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坏程度会进一步加重[1]。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因此充分掌握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对良好控制其血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高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坏程度具有积极评价及预后判定价值,所以动态血压变化监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2]。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104例高龄高血压病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变化监测,根据其记录血压参数值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控压方案的科学拟定提供循证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高龄高血压病患者104例,患者病情均符合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按照患者不同病情分为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患者)和研究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30:22,年龄70~89岁,平均年龄(83.26±2.10)岁,病程8~17年,平均病程(12.25±2.23)年;研究组男女比例29:23,年龄71~93岁,平均年龄(85.69±3.57)岁,病程10~21年,平均病程(14.85± 3.23)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7例占25.96%,高中31例占29.81%,大专至本科26例占25.00%,本科以上20例占19.2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病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均有服用降压药物(多为2种以上药物合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降糖药物治疗;患者均在认真阅读实验知情书前提下同意并签字[3]。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1型糖尿病者;存在其它严重心脏病变及外周血管疾病者;合并心、脑等靶器官严重损害者;机体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严重者;肢体残缺,无法测量四肢血压者[4]。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动态血压监测前停用3 d降压药物,研究组患者日常饮食、体育锻炼及服用的降血糖药物不做任何调整。将患者袖带固定在左上臂处,日间每30 min记录一次血压,夜间22:00-5:59每60 min记录一次血压,所得有效数据均在80%之上。夜间收缩压下降比率(SBP%)=(dSBP-nSBP)/dSBP×100%;夜间舒张压下降比率(DBP%)=(dDBP-nDBP)/dDBP×100%;当SBP%或DBP%≥10%为正常杓型动态血压节律,否则属于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5]。

1.4 观察指标

患者昼、夜血压,包括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n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DBP(夜间平均舒张压)、dMBP(夜间平均动脉血压)、nMBP(白昼平均动脉血压);24 hSBP(24 h平均收缩压)及24 hDBP(24 h平均舒张压)血压;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情况[5]。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情况

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BP及nMBP参数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情况

研究组患者24hSBP及24hDBP血压参数均略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情况

研究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率为55.78%(29/52),对照组为23.08%(12/52),由此得出: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情况(,mmHg)

表1 两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情况(,mmH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昼、夜血压 对照组(n=52) 研究组(n=52) dSBP nSBP dDBP nDBP dMBP nMBP 150.36±15.22 132.47±16.74 82.47±10.10 74.26±13.47 116.47±9.47 92.11±12.02 153.96±14.17(140.74±17.11)▲84.52±16.41 75.84±12.41 119.85±8.77(103.41±13.17)▲

表2 两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情况(,mmHg)

表2 两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情况(,mmHg)

组别24 hSBP 24 hDBP对照组(n=52)研究组(n=52)145.27±13.31 79.88±14.05 148.98±15.44 81.41±16.27

表3 两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情况

3 讨论

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均好发于高龄群体中,且两种病症常合并存在,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可能性高于正常血压人群的2倍,具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3以上伴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主要是由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引发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6]。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较慢,临床无明显特异性和敏感性表现,较容易并发患者机体多种靶器官损坏,严重影响到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动态血压监测可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出患者体内24 h血压变化,这有利于早期及时发现隐匿型高血压,更加准确的评估降压效果同时可科学指导降压方案,临床应用中具有积极作用。

在该研究实验中对该院诊治的104例高龄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其监测记录结果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研究组52例高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昼、夜血压及24hSBP、24hDBP血压参数值均高于对照组5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其中nSBP及nMBP参数值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研究组患者nSBP、nMBP分别为(140.74±17.11)、(103.41±13.17)mmHg均比对照组的(132.47±16.74)、(92.11±12.02)mmHg高。该项结果与李庚富等[6]人临床相关实验结果相类似,进而验证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为患者临床主治医师提供客观、全面的血压变化数据,以便医师尽早发现部分隐匿性或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同时可为降压方案恰当拟定提供科学指导[6]。但是该研究结果与王红、杜丽霞、爱伦等[7]人实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别,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实验中病例个体间的较大差异有关即研究组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而对照组为单纯性高血压患者[7]。这不会对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造成负性影响,因此本研究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积极参考价值。

昼夜间血压节律发生明显改变,即夜间患者血压下降减少、未下降或呈反常增高通常是提示有靶器官受到损坏。而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引发机体多种靶器官损伤,由此看来,对该疾病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其变化参数,随后进行研究分析,这有利于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提供具有更多价值的客观信息,从而准确旋转恰当的降压药物、剂型以及最佳服用时间,制定针对性的个体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理想治疗效果。另外,对于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可早期及时发现血管病变,便于提高进行干预、防控,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等危险事件发生率,由此看来,积极开展动态血压监测及分析研究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情况给予认真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率为55.78%(29/52)比对照组的23.08%(12/52)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研究结果可能与高龄患者机体内血管容量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衰退有关。动态血压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表明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与心功能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纠正患者异常血压节律,尽可能实现24 h持续性稳定血压的有效治疗目标[8]。关于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动态血压检测后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因时间、环境等诸多因素限制,尚未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探索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具有明显差别,监测其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能够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拟定提供科学指导,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1]沈俊飞,张颖.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1316-1317.

[2]俞宙,赖添顺,郭振辉.超高龄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镁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62-64.

[3]刘永生,韩洪波,郑立文,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82-83.

[4]李文华.高龄高血压病患者社区中医治疗疗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 23(11):2922-2923.

[5]黄智慧,曾德志.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多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41(8):1081.

[6]李庚富,强仲德,文晓英,等.高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特殊性[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3):337-338.

[7]王红,杜丽霞,爱伦,等.心血管疾病对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2):429-431.

[8]张添甜,孙光,张潇怡,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4):308-311.

R544.1;R587.1

A

1674-0742(2014)11(c)-0104-02

2014-10-08)

郭春华(1978.2-),女,辽宁朝阳市,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

猜你喜欢

节律高血压病高龄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