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2014-03-23郭明星李晓东盛国光于慧杰
郭明星 李晓东 盛国光 于慧杰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430061) 2.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CHB)在我国发病率高,流行面广,根据其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医药在辨证治疗CHB 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因轻度CHB 临床症状轻微,给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将CHB 现代实验室检查指标引入微观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利于指导轻度CHB 的治疗。
我们通过分析82 例轻度CHB 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结合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从微观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医证候与肝组织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 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8 月至2013年8 月确诊的轻度CHB 患者,其中男61 例,女21 例,年龄均在18~65 岁范围内,平均(34.52 ±7.86)岁;病程5~27年,平均(9.66 ±4.20)年。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12 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1]。
病理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 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对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CHB 的诊断标准;②1×ULN≤ALT≤2 ×ULN;③年龄在18~65 周岁。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嗜肝病毒感染的肝炎;②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不能正确表达自我感受者。
1.5 研究方法 临床调查内容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所有患者均填写中医症候积分量表,由两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中医师协同进行辨证分型。
1.6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所有患者全程B 超定位,局麻下采用一次性肝组织活检针进行穿刺,通过经皮肝穿刺活检术获取肝组织,组织长度1.5~2cm,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 厚连续切片,常规HE、网状纤维染色,由本院病理科固定医师阅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频数分布法进行中医症状、体征的分布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探讨轻度CHB 的证候分布规律,构成比。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轻度CHB 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对82 例轻度CHB 患者采用中心聚类法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并参考中医证候分型标准以及专家协同辨证,轻度CHB 患者中医证型主要分为以下4 类:①肝气郁结证;②肝郁脾虚证;③肝肾阴虚证;④肝胆湿热证。以肝气郁结证和肝郁脾虚证为主,占74.39%,见表1。
2.2 轻度CHB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统计分析 对轻度CHB 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出现的频数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胁肋隐痛、胁肋胀痛、倦怠乏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太息、烦躁易怒出现的频率较大,舌质以淡红舌或红舌多见,舌苔以薄黄或薄白多见,脉象以弦脉为主,见表2。
表1 轻度CHB 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表2 轻度CHB 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频数及其出现的频率
2.3 轻度CHB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 见表3、表4。
表3 轻度CHB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的关系(n)
表4 轻度CHB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的关系
82 例轻度CHB 患者各证型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均以G2 为主,占86.58% (71/82 例),经χ2检验,P <0.05;纤维化程度以S1 和S2 为主,占90.23 % (74/82 例),经χ2检验,P <0.05。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肝组织病理损伤较重的G3、S3 多出现在肝肾阴虚证。
3 讨论
传统中医辨证主要靠宏观的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得临床资料,而对于机体内部细微的病变往往难于觉察,运用现代检测手段观察“证”在微观上的变化,寻求中西医的交融之处,一直是中医科研的热门课题。对轻度CHB 而言,因其病情轻,多属于疾病的早期,中医辨证较为困难。其中医证型虽有全国标准,但因辨证过程中易有分歧,各证型又常相互兼夹,难于操作。因此,高月求等[4]认为要实现CHB中医证型的规范化,首先应对中医证型的约定性进行研究,其次是对中医证型的真理性进行研究。由于CHB 证候的复杂性,其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化研究任重而道远,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病理学诊断发现了大量仅仅依靠中医传统四诊无法发现的疾病,如部分CHB 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生化检验却见肝功能反复波动,病毒学检查示HBV DNA 高度复制,肝活检提示慢性肝炎甚至早期肝硬化。有关CHB 的免疫学、病毒学、病理学、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可能作为中医辨证的基础。
肝活检作为目前肝脏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金标准,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穿刺病理诊断及分级分期等诊断方法的改进,为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能更直观地反映出肝脏的病理变化、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病毒复制状态。据报道,临床诊断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者只有一少部分(约1/10)肝穿病理没有改变,而80%~90%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5]。对于轻度CHB 患者,进行肝活检不仅可以了解其病情进展,而且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通过肝穿刺病理分级分期诊断,可更准确地反映出各型肝炎在不同时期的病损程度,使辨证分型趋于合理化,对部分早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加敏感,避免盲目治疗。
探讨CHB 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可为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临床无条件做肝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可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推测肝实质病变,以便更好地指导CHB 的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 (1):69.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型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 (1):58.
[3]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J].中医杂志,1992,5:95 -96.
[4]高月求,王灵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 (8):40 -41.
[5]徐道振.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