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策略
2014-03-22吴康修
吴康修
摘要: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向了学生中心,课堂中更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要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去体会、感悟,获得体验,还得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问题来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来加强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文本内涵,获得独特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问题;探究
阅读本身是学生和文章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个体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对读者所表达的观点、抒发的情感进行理解和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教师就充当了引导角色。而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则是保证阅读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同时,学生在阅读中相互讨论、交流也有助于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因此,要提高小学阅读的有效性,就得围绕上述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借助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以间接兴趣为主,认知从直观到抽象。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充分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就需借助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阅读文章,从而为文章的理解奠定基础。
以《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出示课题,然后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会根据自己而提出多种疑问)接着教师就学生的话题进行过度,同时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可如,文章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去读文章吧。这样的导入可以成为质疑导入,目的是通过问题来引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另外一种方面是借助情境来进行引入,如教师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奉献爱心,关爱别人是一种美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去感受萨沙一家浓浓的关爱之情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第一种导入方法是传统阅读教学中的“直奔主题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因问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受挫;第二导入方法以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过渡中点明文章主旨,并指出主人公,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阅读兴趣浓厚。不难看出,在阅读教学中,兴趣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首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情境、多媒体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有利于阅读活动的展开。但导入中需要注意,导入并非单纯地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注重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阅读,这样才能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二、巧设问题,引发思考
在传统语文阅读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读和说为教师所代替,而在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一些教师又忽视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两者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阅读课堂从“满堂灌”走入了“满堂问”的误区。其实,在阅读中,学生因基础知识的限制,需要教师予以指导,而问题作为课堂沟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自然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问题不可太多,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设计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以《二泉映月》教学为例:
首先,赏二泉美景:教师播放《二泉映月》曲子,学生欣赏,过渡“《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它还是一道著名的风景,就在江苏无锡。”接着展示图片,以问题“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对‘二泉映月景色的描绘”引导学生勾画如“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月光似水,静影沉璧……”等句子。其次,叹阿炳人生:设问“‘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他看的见吗?”、“置身于黑暗世界中的阿炳,经历了一段怎样的人生?”引导阅读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整天”、“饱经风霜”等词语,进而感悟阿炳的坎坷人生。再次,品《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乐曲,欣赏)设问“刚刚听到的就是《二泉映月》,什么感觉?”、“把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段落找出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后勾画,朗读“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等句子。最后,诉一片情怀:设问“回响在二泉池畔的,仅仅是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吗?此时此刻,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对你倾诉?”引导发言,理解“一片情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不是要告诉学生什么,而要要让学生在感悟中懂得什么。不然,教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只是听听罢了,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阅读感受也就被架空,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传统教学中更讲究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去理解,而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则提倡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的确,合作对促进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在合作中,首先是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在小组内阅读,学生交流的对象是同伴,交流更自由;其次,对同一句话因不同的人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多种理解交相呼应,理解会更加深入;最后,小组内容阅读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能较好激发他们去读、去说的方式。
如在《牛郎织女》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牛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来作为引导,下面是学生的发言:学生A: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学生B: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学生C:……通过学生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牛郎的形象清晰了、全面了,而这并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是学生自己学到的,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學中,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阅读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 蒋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才智,2010(6).
[3] 黄之海.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J].科教文汇( 中旬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