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夏令营构建与研究
2014-03-22曹伊王晓阳
曹伊 王晓阳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大学扩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尽管人力资源保障和教育部等国家和社会各方面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便利和服务体系,每年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待业在家。尤其是2013年,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达到约150万人,刷新了历史记录,从侧面也能够看出当下社会的就业压力之大。岗位竞争激烈同时催生出了一项新的就业方策即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夏令营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04-01
1 大学生创业意义
1.1 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大学生通过创业可以带动就业,因为一家企业的创办就相当于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市面上的工作岗位,多以销售类和工场流水线较多,对于一些有抱负有理想的大学生来说,学无所用比毕业即失业更加痛苦。而通过创业,大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放在事业上,不仅可以获得收入,更能够锻炼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能力。即便最后没有成功,这样的人也会变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1.2 大学生创业能够为行业带来新气象
就在前几年,一名北大学子毕业后卖猪肉,在网上引起广泛的争议。而今,这位北大学子陈生已经将猪肉卖出了名气。他所创造的“壹号土猪”是猪肉界一块知名的品牌。其100多家分店,营业额达六个多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猪肉大王”。难能可贵的是,陈生给猪肉界带来了新气象,他开设屠宰学校,招收毕业生进行切肉技能培训以及销售技巧和商务礼仪等再分配到各个档口。改善了过去人们对于卖猪肉人“血腥、粗鲁、没文化”的印象。大学生以其高素质高文化的特点从事创业,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某些行业的不良现象,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说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2 创业夏令营构建与研究
在2010年,河北省已经颁布了“创业帮扶工程”,其中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计划是“三年内带动两万名河北籍大学生实现创业”。通过大学生创业夏令营的平台,聚拢一批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促成项目的成立。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做到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做到帮扶。而大学生创业夏令营不同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他的目的更侧重于在暑假以及课余时间,聚集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帮助具有相同创业项目和想法的大学生建立平台,帮助这些人走到一起合作创业。
2.1 政企合作构建夏令营
通过政府出面邀请风险投资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夏令营。政府对于参与的企业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而企业则出资创办大学生创业夏令营,风险投资在夏令营当中发现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对大学生前期创业进行融资。利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对项目的理解,以及风险投资对于市场的熟悉,不仅能够帮助大学创业者成功上马,而且还能够实现送一程的目的。
2.2 建立网络创业夏令营
随着当下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学生创业从电子商务起步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而在淘宝网、京东商城以及亚马逊等知名C2C电子商务网站上建立网店,变得更加容易。大学生群体对于电子商务并不陌生,大学生创业夏令营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创业平台,帮助那些从事低成本销售或者服务的大学生创业者在网上设立店面,更容易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并且网络创业模式的成本比传统创业模式更加低廉,风险也更低,是一项值得大规模推广的创业培养。
2.3 高科技创业夏令营
对于从事科研和研发新型产品的创业项目来说,商业模式建立和市场营销手段都不如科研重要,而这类创业项目,需要资金、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支撑,对于拥有少量社会资源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高科技创业夏令营,可以邀请科技型企业参与,企业提供科研设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创业大学生自己带领团队进行科技研发。高科技创业是一项收益非常大的项目,产品往往是根据市场空白处研发,一旦研发并投入市场,成本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回,企业成长的潜力巨大。
3 创业夏令营构建与研究意义
通过建立创业夏令营,可以将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培训。通过邀请创业成功者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成功者授课、分享创业经验和感受,帮助孵化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以及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同时,帮助大学生了解掌握创业前一些常识和技巧,提供指导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创业者身份转变的过渡。
创业夏令营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大学生,它还可以帮助投资公司、基金以及有投资意向的个人,发现好项目。
4 结论
随着本届三中全会的闭幕,未来将会有一批创业的高潮。尽管在我国当下,大学生创业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其模式未来发展的潜力有待进一步体现出来。它需要借助社会上各界人士给予支持,政府根据宏观制定经济政策,河北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能力以及创业成功率,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郁义鸿等.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政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112-113.
[3]王春辉.从大学就业到创业[J].商场现代化,2006,(12):19.
[4]崔万珍.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23.
[5]周常青.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