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求双方价格机制的综合水价改革研究

2014-03-22曹生国

水利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价管制厂商

曹生国,任 宇,杨 坤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1 供水方价格机制分析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供水企业往往实行自然垄断。如果供水企业处于独家垄断地位,那么在价格上就能形成垄断。但是由于独家供水者的地位,企业供水成本的上升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水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或抑制供水企业的这种行为。政府可以采取两方面政策管制和增加竞争[1]。那么,可以根据政府对供水企业采取的不同政策将水价分为垄断价格(政府确保其垄断地位时)、管制价格(政府对其管制时)和竞争价格(政府增加其竞争者时),分别对应图1上的PM、PR和PI。通过图1对三种供水价格机制的直观比较,供水方实行垄断价格机制时,其具有水价最高,供水量最小,并且厂家获得超额利润的特点;实行竞争价格机制时,其具有价格低,产量大,MR=P=MC,效率损失最小的特点;而采用管制价格机制时,其水价和供水量介于垄断和市场竞争之间,超额利润变为0(因为收益与成本之差为0),但社会效益有所提高的特点。按常理说,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其经济价值,应该交由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来决定其水价,但是世界各国都既不允许供水垄断,又阻止市场竞争的进入,通常政府应对垄断网络实行管制特别是价格管制[2]。那么,政府这样做的合理性是什么,同时,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诟病的原因又是什么?

1.1 管制价格机制的合理性

1.1.1 与垄断价格机制比较

管制价格机制是供水部门应取其全部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并将这些成本摊到所销售的水上。然后对各类消费者所消费的水,按分摊平均成本的办法来收费,即:垄断者被允许向消费者索取高到能弥补平均成本价格PR的价格。通过图1发现这样的价格机制和垄断价格机制相比的合理之处有两点:①减少了垄断者的垄断所得,消费者剩余与垄断时直线PM、纵轴P及需求曲线D3条线相交形成的三角形相比增加了梯形PMPRRM,从而增加了社会效益;②管制价格PR与垄断价格PM相比更接近市场竞争价格或边际成本价格,从而使其效率更接近市场竞争时(MR=P=MC)的最佳效率。

1.1.2 与竞争价格机制比较

由于供水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如果采用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尽管可以使其效率最大,但是由于此时水价PI如图1所示低于平均价格PR,可能导致厂商因为长期亏损而倒闭。导致厂商亏损甚至倒闭的原因是供水业属于自然垄断产业,其存在着巨大的规模经济,如果引进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将导致其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多个厂家各自建立自己的供水系统,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严重。所以,供水业作为自然垄断行业,其采用管制价格机制与采用垄断或竞争价格机制相比具有其合理性。接下来,就要回答现在的管制价格机制为什么受到诟病的地方。

图1 管制水价与垄断、市场竞争水价的比较

图1纵轴从上往下分别为垄断、管制和市场竞争的水价,横轴分别是3种不同价格对应的供水量。4条直线分别为平均成本线AC、需求线DM、边际成本线MC和边际收益曲线MR。

1.2 管制价格机制的不合理性

1.2.1 缺乏激励或起反激励作用

从水资源供给角度出发的水价定价方法主要是基于水资源成本的水资源定价研究[3],如阶梯式定价方法,其实质是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成本定价法,笔者将这种管制方法称为传统的管制价格机制。传统的管制价格机制将水价与成本挂钩,价格跟着成本涨(如图1厂商可以将PR往PM方向移动)。厂商通过提高成本来提高价格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在你的办公室铺一张漂亮的东方地毯来增加利润的方法[4]。现在电信、铁路运输、供水等自然垄断行业其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或者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产品价格被动地跟着“成本”涨而最终由消费者来承担。这样就导致厂商缺乏采取技术革新和部门裁减等措施来降低其成本的动力,因为成本上涨由消费者买单。这与通过市场竞争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是相反的,它是通过提高成本来提高利润,起到“反激励”作用,最终很有可能导致水价“管制失灵”。

1.2.2 导致补贴的不经济

按照庇古的税收(津贴)理论,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来还原市场的激励功能[5]。理论上,对供水企业进行补贴,可以将正外部性内部化,激励其提供安全用水。但是在传统的管制价格机制下,供水企业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兰州自来水笨含量超标事件,由安全供水正外部性变为水污染负外部性,其原因是补贴的不经济。第一、水污染事件最终常常由“政府买单”,造成厂商责任意识差,缺乏加强污染管理的动力;第二、政府补贴或“政府买单”的实质还是成本分摊,因为补贴来自消费者上交的税收,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购水的价格;第三、政府补贴对象错误,消费者损失没有得到补贴,反而要承担自来水无法饮用而购买其他安全饮用水增加的成本。总之,这样的补贴不能补贴消费者损失,也不能激励厂家加强污染管控,反而使得消费者多负担了因政府补贴而增加的税收转嫁和购买其他安全饮用水的成本,消费者实际承担的水价高于如图1所示的传统管制水价PR,使得管制效果打了折扣,即这样的补贴是不经济的。

2 需水方价格机制分析

2002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笔者认为超定额累进加价(即阶梯价)实质是“涨价抑制型”的价格机制,其目的是通过涨价“惩罚”过度用水的行为,来减少用水量达到节水的目的。但是这样的价格机制实际效果往往与其目的相悖。为了进一步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需要从这种价格机制对人们用水需求量的影响着手进行研究。经济学上一般需要从短期和长期来考察产品价格因素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同样地,我们需要分别就“涨价抑制型”的价格机制对短期和长期的用水需求影响,考察节水效果如何。

2.1 涨价抑制型的价格机制对短期用水需求影响

因为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和生产的重要要素,又缺乏有效的替代品,所以短期内水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的上涨而减少。从图2上可以看出水的短期需求曲线D1是垂直的,即需求弹性为0,短期用水需求不会随着价格变动而变动。这表明尽管水价从P1涨到P2,其实际用水量仍然为Q1,“涨价抑制型”的价格机制很难在短期内影响人们用水行为,特别是考虑到收入的增加抵消了对过度用水的“抑制”效果,这种定价方式短期内无明显效果。那么它会对长期的用水行为产生影响吗?

2.2 “涨价抑制型”的价格机制对长期用水需求影响

图2 涨价抑制型的水价机制对短期和长期需求的影响

简而言之,“涨价抑制型”的价格机制不管对短期还是长期用水需求“抑制”效果不佳,缺乏激励人们节约用水的动力,这样的“涨价”变成了供水方增加利润而又具有“欺骗性”的手段而已,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3 激励性的价格机制构建

通过对供水方的成本分摊的传统价格机制和需水方的涨价抑制型的价格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它们都缺乏激励机制,前者因为价格跟成本挂钩,导致缺乏减少成本的激励;后者因为补贴政策、收入增长和相应社会管制的缺乏等因素,导致缺乏节水的激励。那么,如何构建具有激励性的价格机制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3.1 供水方价格机制:传统管制价格机制向新型管制价格机制转变

上文指出供水业作为自然垄断产业,采取管制价格机制具有其合理性。但是通过分析会发现传统的管制价格机制是被动的,因为此时价格随着厂商的成本的增加,厂商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这就导致管制效果大打折扣。那么,管制价格机制由被动转为主动就成为提高管制效果的关键。通过设计,得到一种“固定成本分摊”+“核定可变成本”的价格机制,代替传统的管制价格机制。由于固定成本是确定的,厂商很难在固定成本上做文章,厂商只能在可变成本上做文章。在传统的价格机制下,厂商有提高可变成本来提高整体成本的冲动,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而采用“核定可变成本”将可变成本的主动权由厂家向政府倾斜,政府基于绩效角度,科学评估每个时期合理的可变成本,加上每个时期的固定成本分摊成为这个时期的水价。当厂商的成本高于这个价格时,就迫使企业降低成本避免亏损;当厂商的成本低于这个价格,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激励企业进行“低成本”运作,以保持以此而增加的利润。

图3 两种不同价格机制的节水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 曾国安,王嵌.试论政府反垄断政策的原则与手段[J].江汉论坛,1999(6):18-23.

[2] 汪瀛瀛.准公共产品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管制政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3-4.

[3] 姜翔程,周迅,宋夏阳.我国城市水价定价方法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3):51-55.

[4]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蒋景媛,译.1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 杨虎涛.论政府补贴的有效性:兼论庇古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和绩效[J].淮南工业学院:社会科学版,2002,4(4):19-21.

[6] 孙建光,韩桂兰.塔里木河流域未来农业水价调整的水价补偿分析[J].水利经济,2012,30(5):22-25.

[7] 边慎,蔡志杰.期望效用理论与前景理论的一致性[J].经济学,2005,5(1):265-275.

猜你喜欢

水价管制厂商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放松管制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