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管理研究差异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启示

2014-03-22王东升

关键词:理论情境管理

王东升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中美管理研究差异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启示

王东升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赋予了中国管理研究新的内涵,中国管理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管理研究致力于关注西方管理研究成果,“拿来主义”严重,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匮乏,中国管理研究的管理中国理论和中国管理理论步入十字路口,“情境管理研究”成为未来中国管理研究的主旋律,完善管理研究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范式、提倡管理研究自主创新、建立管理研究共同体,推出中国管理研究理论,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

管理研究;情境研究;附加值

管理研究是面对管理对象展开的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具体包括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视角、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成果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中美两国管理研究存在显著的区别,重视中国管理情境研究,融合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精髓,指导中国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管理实践问题,不辱使命,勇担责任,为全球管理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美管理研究的差异

中国管理研究理论实际上一直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管理思想,如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和谐”思想等,中国管理研究重视人的力量,以人为本,将自然人伦理化、人际化、社会化,民本思想一直是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美国管理研究在20世纪60-80年代已出现高潮,相继出现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丛林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管理研究更加活跃,诞生了知识管理理。美国人的管理重视物化的管理,把人的管理也放在物化管理对象上,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械管理方式,追求利润,以自我价值为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管理研究的理念先入为主,他们借国际语言优势控制大量国际期刊,借力强势扩散与渗透,导致中国管理研究迷失了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的管理理论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像李京文院士“论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框架及策略原则”所指出的那样,“近些年来不少睿智的企业家和清醒的学者开始意识到中国式管理思想缺失所带来的问题。‘满街都是管理学书籍,满街都是破产的企业’,‘满眼都是名片企业家’。”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管理学,已经成为中国管理学者群体的历史责任。徐淑英教授曾撰文指出,发轫于欧美的管理理论并不完全适应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情境,西方管理理论在应用到中国的管理实践时会不断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使得管理学者逐渐意识到,管理领域中已有的研究并不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和实践人士开始应对这一挑战,并尝试建立一个既有普适性亦具本土文化特色的管理思想理论体系。

(二)管理研究方法的区别

中国管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案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实地研究法、调查法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案例研究法,但基本上全是总结前人的成果或直接翻译外国文献,原创性的管理研究很少,而且大部分是以西方社会为背景的研究,能否适用中国管理的现实还有待于检验。Mackenzine在分析管理研究的角色时指出,管理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否则管理研究很可能变成学界的独角戏。管理研究的比较研究法在中国管理研究中还很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美国管理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层面,结合本土化进行情境研究,有利于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

(三)管理研究的视角差异

中国管理思想的积淀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等研究流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管理研究可以说百花齐放,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外国管理思想的渗透同样也催生了“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流派的崛起,中国管理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文化的普遍性说明了管理研究理论无论在哪个地区或国家诞生都可以借鉴,但文化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应用外国管理研究理论必须结合本土情境。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一直以来成为研究者争论的焦点。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西电东送、沿海核电等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凭借可优化电源结构、改善电网质量、确保电网安全等特点,目前仅华南地区就已兴建或将建清远、深圳、梅州、阳江和海南琼中等多座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的水道系统不同于一般水工隧洞,一是水道系统长,空间布置复杂,局部相互影响;二是最大内水压力可达7 MPa~8 MPa;三是运行期内水外渗而检修期外水内渗,工作性态复杂,若发生失稳或渗透破坏,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因此,须保证水道系统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能[1]。

(四)管理研究的取向有别

徐淑英教授指出,中国管理研究取向包括两种,一种是开发性(严谨性)取向,另一种是探索性(实用性)取向。如基于文献、满足审稿要求、应对单位考核或晋职压力要求等属于前者,探讨本土实践、研究者的兴趣使然、建立新的理论等属于后者的范畴。而美国的管理研究是基于情境研究、激情驱动、案例研究,热衷于推销自己的研究理论。

(五)管理研究附加价值反差大

中国管理研究基本上是在研究美国已有的理论,脱离中国实践,研究成果很少能转化到实践中,中国案例管理研究,也只能是就案例论案例,大部分案例研究结果不能迁移指导。

二、中美管理研究差异的成因

(一)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管理研究理论的差异归根结底在于中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的华夏文明荟萃了众多思想流派,文化底蕴深厚,并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仁、义和礼基础上的集体主义形成了情、理、法的社会。“和谐管理”“柔性管理”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体现,席酉民教授的研究聚焦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在追求与中国人日常行为及其组织与管理方式之间建立了一个逻辑性的因果机制。美国是移民国家,发展不足三百年,亚文化是多元文化碰撞的结果,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追求自我表现,美国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喜欢过分依赖他人,喜欢竞争,敬业进取。美国平等、契约和权利上的个体主义形成法、理、情的社会,“刚性管理”成为美国文化的体现。中国人交朋友是一种感情交流、相互帮助,而美国人交朋友大多是一种商业行为。中国是以家庭、集体、国家为重的,而美国强调的是个人,与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二)政治体制的制约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价值观和原则在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中主要体现为三权分立、新闻自由和公民权利等。不同的政治体制分别成就了两个国家的管理研究,各具特色。

(三)经济制度的影响

目前,中美两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位居全球1、2名,中国经济的混合所有制形成了了中国特定的情境,中国管理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管理研究的心态、对中国管理研究创新认识不足、资金瓶颈、缺乏冒险精神、等因素的制约都不同程度地禁锢了中国管理的研究。美国的私有经济社会造就了个人英雄主义,决定了管理研究的发散性、趣味性。

(四)管理研究的认识误区

我国管理研究起步较晚,束缚了中国管理研究创新者思维,部分研究者认为没有中国的管理,只有外国的管理,照搬照抄外国管理模式和理念,再者,一些管理研究者始终有种大国民族情结,认为中国的管理只具有特殊性,不具体有普遍性,盲目地在中国做自己的管理研究,自行地隔离开外国管理研究者,孤立自己。尤其是通过与美国管理研究比较更凸显出中国管理研究的单一、模式的僵化,中国管理理论和管理的中国理论博弈激烈。

(五)管理研究的激励环境

中国管理研究的环境严重摧残中国管理研究创新,晋职、提拔、学位获得都在关注论文、著作的数量,很少有注意力关注研究本身的质量,部分管理研究者急功近利,甚至花钱雇枪手做“管理研究”,发表“管理研究”论文,整个管理研究领域真正关注管理研究创新者也寥寥无几,中国政府管理研究激励缺失,管理研究的法制法规不健全,管理研究激励出现非常态激励环境,有钱有权就可以发表论文。而美国管理研究激励政策重在关注研究实效,奖励真正为管理研究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管理研究的激励与约束受法律保护,美国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很大,但教师能认真专一地在自己的聘期内,就某一个或两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取得一项成果往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

(六)管理研究成员的资质

中国管理绝大部分研究者,大学、硕士、博士一路走来直接进入高校、研究院所,不了解经济运转的实际情况,不能及时地把握管理的动向,只局限在书本上的理论,只求发表顶尖杂志文章,不能真正在管理研究上有所突破,“空对空研究”制约了中国管理研究。而美国的管理研究者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实体公司,所有问题、信息都来自企业一线,一线诊断,对症指导。

三、中美管理研究差异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启示

中国管理研究与美国相比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我们认清现实,调整思路,做好规划,提出建设性建议。管理研究诀窍就在于要不一样(Eden&Ryan,2003),利用熟悉的来描述新奇的,利用新奇的来报告熟悉的(Whetten,2002,2009)。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徐淑英教授将科学研究的目的概括为追求或逼近真理理解和解释社会与自然现象以及改善人类生活三个方面,将科学精神概括为对真理的纯粹追求,听从内心的召唤而追求科学不受外界干扰和对人文的真诚关怀。

(一)注重情境研究

情境对于比较性分析(comparativeanalysis)来说非常必要,对于普遍性理论(universaltheories)也很有用,情境分综合的、分离的、认知的三个层次(Child,2000; Johns,2006;Redding,2008;Tsuietal.,2007)。(见表1)徐淑英教授形象地描述了情境研究的一条路径是从“A情境下的有趣现象”到“A情境下发展理论”再到“应用并精炼A情境下的理论”,另一条路径是从“B情境下的有趣

现象”到“在B情境下应用A情境下的理论”再到“B情境下发展理论”再到“应用并精炼B情境下的理论”。因此,发展有关中国的、包含“组织与其情境的‘共同进化’”的动态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变化是中国经济的关键特征之一。所以,注意情境对于中国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恰当地把中国管理研究和管理的中国理论融合起来。

表1 情境的三个层次

(二)完善激励制度

应当鼓励中国学者去追求更高荣誉的研究生涯,而非走一条平常之路。无论学校还是国家都要树立一种真正的研究意识,为真理而研究,抛弃为晋升不择手段地追求来路不明的研究成果,对学术剽窃、弄虚作假的研究者要给予责任的追究,问责法律。在国家层面上,建议“基金组织”,比如,考虑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宗旨是鼓励创新基础知识,它应当更多地资助那些管理的中国理论研究。必须大力鼓励那些具有原创性的、质朴性的、挑战性的、质疑性的发现,而这需要解除学术研究路径与方法中的自我禁锢。创造好的理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个真正被大家的接受理论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需要勇气,需要魄力,管理研究人员要精通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探索出一条有效的管理之路。冒险需要政府呵护,成果也同需要政府保护。

(三)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范式

在目前的管理研究中,除采用实证主义范式外,结合具体的研究问题,综合运用研究范式(见表2)。例如,后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主张的质化研究法(针对研究者不熟悉的、模糊性的、探索性的问题研究),后结构主义法(分析管理理论变迁、管理知识的扩散与迁移方面具有独特功效,尤其针对管理时尚展开的研究)等范式都可以运用在管理研究过程中。

表2 五种基本研究范式

(四)提倡创新研究

中国管理研究以前过于强调引进西方理论与方法,全盘吸收,但西方的管理研究也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例如,西方代理人理论中人性恶的假设对管理研究与实践就危害极大,要敢于批判性地学习,创新性地借鉴,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中国管理研究还没有被国际认可的中国管理理论,需要加快管理研究的步伐,抛弃某一路径(管理的中国理论)而选择另一路径(中国管理理论),可能使我们陷入无法有效发掘、把握中国组织和管理精髓的危机中。徐淑英教授特别强调,中国管理学者现在已经到了开展本土管理研究、提出中国管理理论的时候了,这意味着中国管理学者需要从单向地引进西方理论和方法或验证和修正西方理论转而进行自主创新,提出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并通过与西方学术界的对话和交流出口给全球管理学界,从而为人类管理知识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中国人的贡献。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成功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它们进行国际对话,传递中国文明,渗透中国管理理念,开启了中国管理研究新局面。

(五)建立管理研究共同体

产业需求是根本,管理研究要立足于一线实践研究,脱离实体研究是没有价值的研究。呼吁中国管理研究的主力军,如高校、研究所、咨询公司等,在不同层面上打造自己的实体产业。管理研究根植于产业土壤,应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管理研究者有话语权、发言权。政府则应为打造有效的科学研究平台提供配套的激励措施,管理研究专家应挑战自我,关注情境,进行自主创新管理研究,推出中国管理研究理论,提高理论附加值,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

[1]徐淑英.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N].光明日报,2011-07-29(11).

[2]梅钢.中国管理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6-21.

[3]包国宪,王学军,贾旭东.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管理本土研究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0(7):152-157.

[4]彭贺.管理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J].管理评论:管理方法与管理案例,2011(2):122-128.

[5]张明军,陈朋.社会管理研究在中国:进路与焦点[J].学术界,2012(1).

[6]梁觉.中西方管理研究的整合[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12.

[7]斯蒂芬P.罗宾斯,戴维A.德森佐,罗伯特M.沃尔特.管理学[M].李自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9]Hatch,J.A.如何做质的研究[M].朱光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0]Agarwal,R.,G.Hoetker.AFaustianBargainTheGrowthof ManagementandItsRelationshipwithRelatedDisciplines[J]. 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7,50(6):1304-1322.

【责任编辑 李 菁】

F272

A

1674-5450(2014)05-0066-03

2014-03-20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2lslktziglx-19)

王东升,男,河南西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理论情境管理
不同情境中的水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