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2014-03-22蒲天福
蒲天福
贵州省福泉市仙桥乡农业服务中心 550507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败血症。发病动物以急性死亡为主,脾脏高度肿大,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冻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尸体极易腐败。现就我乡前几年发生的一起炭疽疫情防治过程作如下介绍。
某年5月连续降了几天大雨后,畜主将23 头(匹)大牲畜赶在一山沟放牧,深夜死亡2 头牛、2 匹马,先后共死亡4 头牛、3 匹马和1 只犬。经乡兽医人员临床诊断,发现其症状呈发病急、死亡快,死畜和病畜均口吐白沫,腹腔膨胀,但没有出现四肢僵直,口腔、鼻孔、肛门、阴门也无流血现象。病牛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可视黏膜有小出血点,食欲、反刍停止,全身抽搐,体温升高。病马侧卧,四肢、头直,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无论是牛还是马都表现有中毒的症状,无法确诊。鉴于该地区几年前曾经发生过多起炭疽疫情,经多方研究决定采取病畜的末梢血与死畜脾脏和淋巴送检,结果确诊为炭疽病。经过科学的防治,保证了如期解除封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 流行病学
该病呈地方流行性。地势低、潮湿或被水淹过的地区比较容易发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夏秋炎热天气容易发病和流行。各种家畜、野生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草食牲畜最易感,包括牛、羊、驴、马、骆驼、鹿和象等,猪感受性较低,犬、猫最低,家禽一般不感染。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系因病原污染饲料、水源而传播。也可以经损伤的黏膜、皮肤传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
2 临床症状
炭疽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4 种类型。
3 病理变化
该病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尸体迅速腐败而致腹部异常膨胀,肛门突出,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似煤焦油样的暗红色血液且不易凝固,可视黏膜发绀,有出血点。皮下和肌肉组织间呈黄色或红色胶样浸润,并存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胸膜、肠系膜和肾周围结缔组织也有同样病变。全身淋巴结高度肿胀,切面多汁呈红色,常杂有小出血点。全身浆膜、黏膜下都有出血点。
除最急性外,脾脏急性肿胀2~3 倍,有时达5 倍以上,包膜紧张或破裂。脾髓呈暗红色,有时呈糊状,可大量刮下。脾脏的病变为该病特征性病变之一。肝、肾、心变性和松软易碎,肺充血、水肿,脑和脑膜充血,硬脑膜下有时有血块,胸腔、腹腔及心包中有淡红渗出液。
4 临床诊断
因炭疽病严禁尸体解剖,故确诊需依靠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试验。了解发病前的放牧情况,结合地区的发病史也是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死前或发病动物可静脉采血作病理材料,进行实验室显微镜检查。亦可尸体耳静脉血、体表淋巴结、脾脏和肝脏等作为病理材料进行上述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取病理材料要注意烧烙处理,特别是切除耳朵后的烧烙处理及污染场地的火焰消毒或化学药物的消毒处理。
5 防治
⑴预防预防注射无毒炭疽芽孢苗及炭疽2 号芽孢苗,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免疫期达1年之久。
⑵扑灭措施。疾病发生后应立即逐级上报,并要按传染病封锁、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和环境污染处理等方法进行综合性处理,以防止炭疽病的流行扩散。
(3)临床治疗。抗炭疽血清和大量的抗茵素同时使用。一般一半静脉注射一半皮下注射,注射12小时后检查患病动物,若病情不好转可重复注射。有的病例连续用血清治疗5天左右才康复。青霉素及其他广谱抗菌素治疗。第一次加大剂量,以后按常规剂量肌肉注射。有人主张与抗炭疽血清合并治疗,效果更好。磺胺类药物治疗。第一天加大剂量,第二天用常规剂量。亦可与上述血清合用。
炭疽病为人与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因此在进行炭疽病动物治疗时,要注意人员的生物安全做好人员的防护和消毒,发现异常立即用抗菌素治疗。动物尸体要焚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