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境大豆存在问题及检验检疫监管对策*

2014-03-22鲍洪恩王文祥黎婉芬

大豆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进境转基因检疫

华 丽,陈 萍,鲍洪恩,王文祥,黎婉芬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 广州 510623)

进境大豆存在问题及检验检疫监管对策*

华 丽,陈 萍,鲍洪恩,王文祥,黎婉芬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 广州 510623)

分析了目前我国进境大豆的现状及进境大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监管对策。

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监管对策

入世以来,我国进境粮谷数量持续增长,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产品都是检验检疫监管极为敏感的内容。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购买国,近10年大豆进口量基本逐年递增,2013年我国进境大豆更高达6 338万吨,同比增长8.6%,为历史最高水平。且进境大豆全部为转基因,携带危险性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几率很高。为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多年来,检验检疫部门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监管机制,以有效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和安全卫生风险。

1 我国进境大豆现状

1.1 我国大豆进境量快速增长

大豆作为我国第一个放开进境的大宗农产品,现已成为中国进境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其进境量快速增长,自1996年起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境国。2003—2006年我国大豆进境分别达2074万吨、2023万吨、2659万吨、2827万吨,连续4年进境量超过2000万吨。2007、2008年进境大豆突破3千万吨,分别为3 082万吨、3744万吨。2009年我国进境大豆则达到创纪录的4255万吨,首次超4千万吨。2010—2012年我国大豆进境再超5千万吨,达5480万吨、5264万吨和5838万吨,2013年我国进境大豆6338万吨,比2012年增长8.6%,创历史最高水平[1]。

1.2 我国大豆进境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1.2.1 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 过去30年间,我国肉蛋奶和植物油人均消费增长较快,谷物人均消费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0年我国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257.2公斤,食用油消费量为2.5公斤,肉类消费量为8.4公斤,蛋类消费量为1.2公斤,2010年农村人均粮食、食用油、肉类和蛋类消费量分别为181.4公斤、6.3公斤、22.2公斤和5.1公斤。30年来,农村居民粮食人均消费量下降了29.5%,食用油、肉类和蛋类人均消费量分别增长了152.0%、164.3%和325.0%。2010年我国城市人均粮食购买量为81.5公斤,食用油购买量8.84公斤,肉类购买量34.7公斤,蛋类购买量10公斤,其中粮食人均购买量比1981年下降了43.9%,食用油、肉类和蛋类人均购买量分别增长了84.2%、73.5%和91.6%。食用油及畜禽产品消费量的上升,推动了我国对植物油和蛋白粕的需求,因此大豆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2]。

1.2.2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下降 2005年以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走低,大豆产量陆续下降,2013年国内大豆产量为1200万吨左右,大幅减少。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从2005年最高峰的6328万亩下降至2013年的3105万亩,在8年间减少了一半。这与日益旺盛的大豆消费需求相悖,急需进境大豆补充[3]。

1.2.3 外资控股中国大豆压榨行业 随着我国对食用油及蛋白饲料的需求,1999年我国开始了新建大型压榨企业的热潮,特别是ADM、新加坡丰益、嘉吉、邦基和路易达孚等国际粮油跨国公司相继进入我国油脂行业,兴建大型大豆压榨工厂,油脂加工工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大豆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高,目前国内规模化油脂加工企业大豆压榨技术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工能力极大地提高,世界大豆压榨产业重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更加剧了大豆进境量的迅速增长[4]。

1.2.4 进境大豆出油率高 进境大豆出油率比国产大豆高2个百分点,更加适合压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监测,进境大豆到港完税成本与国产大豆的差价波动频繁,有时高于国产大豆,有时低于国产大豆,没有规律。由于大豆进境市场化程度高,物流顺畅,企业在资金运用及与期货套期保值方面均优于国产大豆,所以油脂加工企业一般倾向于采购进境大豆[2]。

2 进境大豆检验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大豆压榨能力的大幅提升,大豆油脂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豆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世界大豆压榨业重心逐步向我国转移,进境大豆数量明显逐年递增。进境大豆数量如此巨大,一方面的确满足了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和养殖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比如外来有害生物传入、转基因生物安全等问题,这对我国检验检疫及监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1 进境大豆疫情复杂,风险高

据统计进境大豆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种类高达600多种,其中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就有64种[5]。进境大豆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检出率可达100%,主要有大豆疫霉病菌、大豆茎溃疡病菌、菜豆荚斑驳病毒、假高梁、三裂叶豚草、刺蒺藜草、美丽猪屎豆、长芒苋、西部苋等。如果这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并成功定殖,将对我国农林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进境大豆中经常掺杂有玉米、小麦、高粱、油菜籽等粮油作物种子、豆秆及豆荚等杂质。这些杂质通过农场种植收获时无意混入,或卡车、板车、仓库等未清理干净混入,而更多是因为部分供应商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大豆的价格要比玉米和小麦高一倍多)而故意掺入的。大量杂质的掺杂增大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入境的可能,青岛口岸曾在进境大豆掺杂的玉米中检出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汕头口岸曾从美国进境大豆夹杂的小麦中截获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江苏口岸曾在进境加拿大大豆掺杂的油菜籽中检出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广州口岸曾在进境美国大豆携带的豆秆上检出大豆茎溃疡病菌。

2.2 有毒有害物质时有检出

进境大豆夹带种衣剂大豆,麦角、曼陀罗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广州、青岛、宁波、厦门等口岸多次检出种衣剂大豆,检出甲霜灵、咯菌腈、肟菌酯和克菌丹等农药残留。2003年,河北秦皇岛检验检疫局在进境巴西大豆检出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标。厦门局曾在进境美国大豆中检出含量高达0.08%的有毒物质——麦角,超过我国规定限量7倍。南京局曾在进境阿根廷大豆中检出有毒杂草籽曼陀罗含量超标。

2.3 转基因大豆复合品系检测困难,掺杂其他转基因作物

至2013年6月13日,我国允许进境的品系有8种。转基因大豆检测存在的问题有: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标明的品系与实际检出转基因品系不符;检测出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没有标明且我国农业部门尚未批准的转基因品系;对于未获安全性评估但实际已种植生产转基因品系,尤其是复合品系检测难度大。此外,进口大豆中经常混有玉米、小麦、大麦、高粱、油菜籽等其他谷物。其中进境美国大豆中掺杂的玉米极有可能为转基因品种,存在转基因飘移等风险[5-7]。

3 检验检疫监管对策

进境大豆属于初级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疫情和安全卫生风险高,多年来,检验检疫系统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及其他检验检疫监管措施,以有效防范有害生物的传入,消除安全卫生风险,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

3.1 建立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监管体系

进境大豆检疫监管体系是对进境大豆从检疫审批、制定检验检疫方案、现场检验检疫(主要是锚地表层检验检疫)、抽样全过程监管、实验室检验检疫、卸货通知、检验检疫记录、结果评定、检疫处理监督、放行复验、码头装卸、储存、运输、加工及土块和下脚料收集处理、进境数量核销、产品质量安全和疫情监测、检验检疫机构内部衔接等诸多监管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建立一套涉及各方全员参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记录,以及大豆流向追溯、下脚料收集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可有效控制进境大豆在携带危险性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及转基因成分方面带来的检验检疫风险[8]。

3.2 开展进口大豆产地检验检疫,从源头实施安全管理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普遍对高风险食品、农产品建立了产地认证、企业注册等制度。在对等、自愿的原则下建立系统的大宗资源性农产品产地检验检疫或注册备案制度,将口岸检验检疫与产地检验检疫、检验检疫监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实现前、中、后三个阶段同步实施。具体可要求输出国在大豆出口前采取过筛清杂措施,以减少通过大豆中土壤和杂质传带的大豆疫病和各种杂草的进入。并对大宗大豆开展产地预检,对出现和涉及重大疫情的国外大豆出口商采取暂停出口资格的措施,以促使国外加强监管力度,降低疫情传入的风险,落实出口商、进口商和收货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依法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3.3 加强部门沟通合作,强化内外疫情信息通报工作

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和农业部门的交流合作,健全疫情信息通报机制,适时联合开展疫情监测调查,进一步联防联控,共筑外来有害生物风险防控体系。

3.4 建立完善农产品安全监控防控体系,进一步保障安全管理

建立进口大豆安全监控防控体系是对进境口岸检验检疫的重要补充和完善,防控体系大体可分为有毒有害物质监控体系和疫情疫病监测体系,有重点地对进口大豆产品开展安全卫生项目抽查,开展疫情疫病监测,及时掌握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同时要注意加强全社会疫情和质量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公众具备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采取科学、适度的态度对待疫情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扩大、健全网络覆盖面。

[1]中商情报网.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增加8.6%[EB/OL].[2014-01-13].http://www.askci.com/news/201401/13/1316296192329.shtml.

[2]李云峰.我国粮油进口形势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3(1):26-28.

[3]第一农经网.2014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或继续下降[EB/OL].[2014-03-04].http://www.1nongjing.com/yw/2014030436014.shtml.

[4]张绍红,孙旻旻,周明华,等.进口大豆安全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大豆科技,2010(3):43-46.

[5]张治宇,刘爱华,刘畅,等.进口转基因大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植物检疫,2013(2):90-91.

[6]郑万里,高志方,张振民.进境大豆中存在的检验检疫问题及控制对策[J].植物检疫,2006(1):41-42.

[7]高振兴.我国进口大豆检验检疫政策的调整与作用[J].植物检疫,2009(S1):31-34.

[8]谌运清,张睿,贺文军,等.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监管质量控制体系初探[J].植物检疫,2007(S1):69-70.

S565.1

B

1674-3547(2014)04-0042-03

2014-04-08

华丽,女,博士,从事植物检疫工作,E-mail:huali1836@163.com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2012GDK59)

猜你喜欢

进境转基因检疫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互联网+监管”提升连云港口岸进境粮食规范化管理水平
山东青岛口岸首批韩国冰鲜水产品顺利进境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玩转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