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饲料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饲料产品的竞争力

2014-03-22云继业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饲料办01002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标准化工业饲料

云继业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饲料办 010020

1 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经坎坷和艰难,走上了一条饲料强国之路。我国的饲料工业发展可以说是从“零”开始起步,发展初期仅仅是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模式,饲料只是农民传统养殖业的原始材料,如粮食及其副产品等,不考虑营养价值,也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和混合工序,真正称得上饲料工业的规模概念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全面发展,饲料工业开始产生并得以快速发展。我国的饲料工业经历了原始手工作业或简单机械加工阶段,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放到集约,由分散到规模、由无标到有标生产,这些过程都是脚踏实地走过来的,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逐步总结经验教训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饲料工业体系。早期的饲料市场是少数几家大企业的天下,绝对是卖方市场,缺乏产品质量检验,缺乏执法监管,更没有“统一标准”,甚至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由于当时缺少饲料添加剂标准,饲料生产企业仅凭经验和企业提供的使用说明添加,所以存在使用添加不当的现象,如一定时期内饲料中“高铜”、“高锌”和“高砷”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我国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敲响了警钟。同时,催生了《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的颁布实施,有效地避免了各种饲料安全事件和环境污染等隐患的发生,标志着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和标准规范。

过去饲料行业管理归口部门为商务部下属的粮食部门,可以说执法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直到1999年以后,我国饲料监管业务由商务部划归农业部,饲料监管工作才进一步走向正轨。1986年成立了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饲标委会),1988年全国饲标委会完成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10648-1988《饲料标签》及多项饲料原料标准及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制定工作。1991年颁布了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13078-1991《饲料卫生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尚未颁布的情况下实施的,在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99年5月29日国务院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6号,即《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

强制性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和《饲料标签》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饲料工业正式走上了依法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之后各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继颁布,而且在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农牧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饲料工业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也被大量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大幅提高了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了饲料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了我国饲料工业的标准化进程。1987年,全国第一次抽查饲料产品质量样品时,合格率仅为20%,且违禁药物添加情况较为普遍。以1995年全国配合饲料统检为例,共抽查猪、鸡配合饲料2638批次,合格率仅为62%,在不合格的1002批次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砷、铬及致癌的黄曲霉毒素等卫生指标不合格的几乎占了一半。到2002年四季度全国配合饲料抽检合格率达到了88.9%,较1987年提高了68.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9.77%。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食品安全事件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影响到了饲料工业的发展。作为畜产品安全源头的饲料也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市场上的饲料产品实行全程监管,无论是饲料生产,还是产品标准备案,都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技术监督部门与饲料管理部门的共同检查,推动了饲料企业产品的标准备案进程,逐步实现了饲料产品的有标生产和出厂检验,严格了标签标识规定,规范了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然而企业标准化的内容远不只产品标准化一个内容,而是包括了从生产到管理、从检验到销售等方方面面,一切将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并且能够做到对产品的追根溯源。

据1994年底统计,国家正式颁布的饲料工业标准共162个,行业标准58个,共计220项。2002年出版发行的《饲料工业标准汇编》,标志着我国饲料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每隔几年或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需要,重新修订标准,更新过期内容,增加一些新的标准,饲料产品的采标率也在逐年提高。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饲料工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完成520项,其中基础规范标准15项,安全限量标准8项,检测方法标准212项,评价方法标准15项,饲料原料标准56项,饲料添加剂标准113项,其他饲料产品标准49项,相关标准52项。饲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在标准化的竞争上,优秀的饲料企业会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积极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或制定更加严格的企业标准,突破技术壁垒,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虽然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但我国饲料工业在整体科技含量、标准化生产和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还落后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我国饲料工业的标准化体系还很落后,距离标准强国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下面笔者就饲料标准化谈一些粗浅看法,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 构建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频发饲料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对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影响很大,迫切需要饲料企业更新观念,由传统的追求“量”,转变到注重“质”和“安全水平”的提升,转变到注重标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以适应我国新型饲料工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积极构建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仅是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我国饲料企业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提升我国饲料工业的整体竞争水平,推动我国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和现代饲料工业的发展进程,增加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目的。

建立健全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一是可以指导饲料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产品的出厂检验程序,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因为饲料可以说是人的“间接食品”,“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如果没有行业标准进行约束,饲料企业或养殖户就有可能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或“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就会不断发生各类的食品安全事件。饲料监管部门可以依据标准推进依法治饲进程,打击市场上的各种饲料违法犯罪行为,让企业和养殖户承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三是可以提升我国饲料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企业内部改造升级,提高饲料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逐步实现由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的转变,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饲料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因此,加强我国饲料标准化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饲料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型升级期,饲料工业的发展正焕发出蓬勃生机,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正由政府主导的计划型向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分类实现的市场型过渡。相对发达国家,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水平滞后,还不能满足现代饲料工业生产和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饲料标准数量少、指标单一、内容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满足不了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滞后于生产发展,主要体现在行业标准基础性研究工作较少,许多产品早已投入生产,却没有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国家标准。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饲料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与之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准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国现有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与国际标准不对接,指标不全,内容落后,有的没有按《饲料标签》规定的内容去制订,部分饲料污染物、农药与兽药残留限量及其检验方法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涉及饲料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以及检测方法标准较少,造成管理工作上的缺失。缺少对饲料安全事件有效仲裁的判定依据,如生物毒素、有害微生物、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等大量卫生指标未进行限量规定。另外,在制定标准方面,对饲料产品的储运、追溯类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关注较少。

3.2 饲料检测手段落后,缺少对饲料产品安全卫生指标检测的有效方法

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0648-2013)《饲料标签》没有重新修订前,绝大多数饲料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对卫生指标的规定比较笼统。普遍用“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或 “本产品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来概括,很少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卫生指标,特别是添加剂类产品。而且也很少有企业对卫生指标进行实验室检验,主要表现在饲料企业的化验室设备落后和化验员素质低等方面。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案例,如养殖户投诉的饲料质量纠纷问题,仲裁单位常常找不出畜禽发病或死亡的原因,或因没有检测方法标准,不能通过实验室检验提供有效的仲裁检验依据,最终无果而终。

3.3 标准化组织技术队伍和监督力量薄弱

饲料工业标准化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分别隶属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和共同维护,而目前承担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的单位主要由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饲料质检系统、饲料行业推广系统等构成,缺少对饲料标准制修订的全面性、配套性与系统性。我国从事饲料标准化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有关部门和机构也缺少对饲料监督管理队伍组织专门的标准化知识学习和培训,更缺乏对标准化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有些地方的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专业的饲料管理部门之间关系是脱节的,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协作与互动关系,造成备案的企业标准规范而不专业或专业而不规范。

3.4 饲料标准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不够,饲料产品的标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饲料标准代表行业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和一致性。标准一旦制定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然而,一些地方的饲料管理部门对标准的宣传和落实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没有专门针对饲料企业开展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没有把两个强制性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和《饲料标签》的内容落实到每一个饲料企业之中,更没有与技术监督部门开展有效的合作,造成饲料标准与标签两张皮,内容严重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每年例行监督检查时都能够发现,标签不合格现象占有一定的比例。

3.5 饲料标准技术水平较低,存在着标准间重复交叉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表中,许多行业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存在着标准重复和交叉的问题,而且有些指标明显过时,不能适应现阶段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标准相比,我国标准技术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标龄长、质量安全参数设置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先进的分析技术应用少等。另外,一些高科技产品,如酶制剂、氨基酸螯合物等,缺乏精确有效的检测技术和检验方法,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控,不利于饲料行业的科技进步。

3.6 饲料安全检测标准少,滞后于造假手段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虽然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但从根本上看与我国饲料安全检测手段落后有很大关系,与我国安全检测方法标准落后,没有建立预警监测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市场上早已出现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和“地沟油”等情况,但就是没有做到事前跟踪检测,等到事件发生了再去研究制定检测方法和标准,检测技术滞后于造假手段。饲料管理部门每年开展的饲料市场监督抽查工作,缺乏灵活性、超前性和预警性,而且检测指标多年基本不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4 标准化在饲料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1 标准化是饲料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

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是饲料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饲料企业的整体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标准化要求饲料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和检查化验程序等方面都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形成制度,真正做到对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科学管理,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分工,工作有标准,过程有检查,结果有奖惩”的良好局面,扭转饲料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和效率低下的局面。标准化可以为饲料企业提供共同准则和科学依据,饲料企业只有借助标准化平台,才能更有效地把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组织起来,以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化、合理化和科学化,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4.2 饲料标准化是企业合理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前提

我国饲料企业已进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国家打击假冒伪劣饲料产品力度的加大,都对饲料企业提出了新的严格要求,饲料产品同质化和低质化已经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合理优化产品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摆在每一个饲料企业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只有实现好饲料企业标准化建设,才能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提升饲料企业的竞争力。

4.3 饲料标准化是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随着饲料标准化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饲料产品的市场抽检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底,我国饲料产品的市场抽检合格率已经达到了95.71%,与1987年相比,26年来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年均提高6.2%。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国饲料标准化建设密不可分。标准既是饲料生产企业组织生产和出厂检验的依据,也是饲料管理部门开展市场监督检查的依据。

4.4 饲料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

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有与标准相结合,通过标准将现代动物营养的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合理地确定下来,转化为饲料产品,才能体现出科研成果的巨大推动力,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为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和现代饲料工业服务。

4.5 饲料标准化可以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标准化在饲料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在饲料生产的方方面面,如在饲料生产环节,实行标准化就可以避免发生操作上的随意性、机器伤人和粉尘爆炸等事故,从而保障了安全生产和人身健康。在产品方面实行标准化,饲料企业就会加强原料入厂检验、生产过程管理和出厂检验工作,就可以避免出现假冒伪劣原料或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饲料生产环节,可以对市场上的产品追根溯源,从而杜绝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事件,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4.6 饲料标准化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和基础

饲料企业要想占领国内市场或进军国际市场,必须充分发挥好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和专利功能,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定严于国内企业的饲料产品标准,甚至达到国际标准,以更先进的标准赢得国际市场的准入,才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5 加快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5.1 要高度重视饲料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工作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标准化对饲料工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大对饲料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视,增加标准化推广普及的投入力度,加强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标准化工作、学习参与和应用标准的良好氛围。倡导依法办事、依标准办事的新理念,创新标准工作思路,全面推行饲料标准化。要注重加强国际间行业标准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全面地了解国际与国外标准情况,找出差距,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我国饲料企业的采标率。

5.2 要加快饲料工业标准的制修订步伐,充分发挥标准的评价和仲裁功能

标准修订工作要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着力构建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饲料工业标准新体系。针对我国饲料工业标准体系滞后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饲料卫生标准》及一些方法类检测标准的短缺,及不能适应现代饲料工业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求,急需对现行的饲料工业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和补充完善,加快完成《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及《饲料卫生标准》等基础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扩大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的范围,补充完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标准、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评价标准、水产饲料标准、宠物食品标准等产品标准。严格按照新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饲料标签》(GB 10648-2013)的条款规定,健全我国饲料工业标准的相关内容,补充完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表,为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市场监督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5.3 加强科学研究,增强标准的技术储备

标准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对生产具有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正在认真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着手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打击各种饲料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减少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我们应重点研究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各种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为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做好技术储备。同时,还应组织有关力量,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饲料相关标准进行采集和研究,抓紧时间建立国外饲料法规、标准数据库,为我国饲料行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技术服务。

5.4 要完善标准的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要加快实施我国饲料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每年定期对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管理人员、标准起草人员、技术推广人员等。要尊重知识、尊重标准人才,重视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人才在新时期我国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饲料工业标准化是事关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和实现饲料强国梦想的重大工程,需要有一支坚强的标准化研究和推广的骨干队伍,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形成制度,我国的饲料工业一定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5.5 要加快我国饲料工业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进程,提高我国饲料企业的竞争力

按照“十二五”有关“控制食品安全事件、治理环境污染和打造新型饲料工业化大国”的目标要求,我国应全面推进饲料工业的标准化建设进程,积极引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管理的新理念,全面推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切实将这些先进的标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避免停留在概念和做表面文章上,真正建立内容科学、程序规范、管控有序、追溯有源、制度完备和责任明确的标准化体系。强化企业责任追究,鼓励科技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提升我国饲料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标准化工业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标准化简述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工业人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饲料Ⅱ个股表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