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才生身体耐力素质分析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2014-03-22冯韶文韩秀华
闫 生,冯韶文,刘 涛,韩秀华
(1.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2.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我国从1999年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增至2014年的698万,中国大学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为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实施本科教学的“精英教育”。例如清华大学的“姚、钱、数”班(姚——姚期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钱学森力学班;数——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等等。目前国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研究很多,但鲜有针对高校精英学生群体的研究,分析研究高校精英学生群体体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可以充实完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也为新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2009—2012级在校本科学生(男生726人,女生176人)身体耐力素质指标。英才学院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对学生实施“精英教育”的试点,学生来源于学校优势专业每年录取学生的前百分之五。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对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标进行测试,测试设备使用辽宁丹东天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体质测试仪,评价系统软件采用上海金教电子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共同研发的《高校体育综合管理系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选题、设计、撰写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2.2 数理统计法
测试结果采用教育部规定的软件进行计算和评价后,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检验。
1.2.3 对比分析法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所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民体质的健康发展,国民体质的改善与增强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青少年进行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估,美国学生体质研究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在各州、各学校都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计划,从而推进国民健康的发展。目前,针对体质测试的各项指标,影响因素和局限性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1]。日本与我国同处亚洲东部,具有相似的人种条件、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两国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较大的可比性。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体育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包括学生在内的全体国民的体质健康,为增强学生体质,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把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了重要地位[2]。我国从1985年开始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目前施行的是2002年7月25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方案规定从2003年起所有普通高校都要实施《标准》;2005年全国城市初级中学及部分小学实施《标准》;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修改后的《标准》。据《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我国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1 000 m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 s、3.09 s,800 m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 s、1.87 s。耐力素质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本研究将对《标准》中标志耐力素质的肺活量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2.1 英才学院2009—2012年大一新生身体耐力素质状况
表1及表2直观地反映出2009—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大一新生的耐力素质现状,大学新生的耐力素质下降反映出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只关注学生的升学科目,体育被边缘化,中学生体育锻炼普遍不足,中学体育的实效性较差。正常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挤占,学校对体育锻炼又缺乏硬性要求与刚性规定,学生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导致学生体质普遍较差[3]。虽然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每天保证一小时锻炼,但在很多地方没得到落实,大部分同学很少参加体育活动,有的对体育锻炼知识毫无了解,也没有擅长的运动项目,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甚至考入大学后对体育选课都无所适从,出现不知如何选课的现象。清华大学曾对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结果表明优秀高中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也较差[4]。有调查显示,重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总体上不如普通高中学生[5]。
表1 2009—2012年大一新生肺活量测试评价
表2 2009—2012年大一新生台阶试验测试评价
表3及表4结果显示,在英才学院2009—2012年间入学的新生体质测试中,女生的肺活量测试成绩要明显好于男生(P<0.01),其他院校在测试的过程中也得出这一结果,究其原因是否是由于肺活量在评分时需要将体重计算进去而产生影响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女生的台阶试验成绩也明显好于男生(P<0.01)。总体上看,新生的台阶测试成绩明显好于肺活量成绩。
表3 2009—2012年大一新生肺活量测试成绩±SD)
表4 2009—2012年大一新生台阶试验测试成绩±SD)
2.2 英才学院2009级学生耐力素质指标跟踪监测
教育部《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6],尤其是心肺功能,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 %。表5显示:英才学院2009级男生肺活量成绩除二、四年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年级之间相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生在四年级时显著性下降,其他年级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整体上看,除二、四年级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年级之间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5 2009级学生肺活量测试成绩±SD)
表6显示:英才学院2009级男生台阶试验成绩除一、二年级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年级之间两两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生在二、三年级和二、四年级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年级之间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整体上看,除一、二年级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年级之间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6 2009级学生台阶试验测试成绩±SD)
图1 肺活量与台阶试验测试成绩动态跟踪比较
从整体变化上看(图1),2009级学生出现在不开设体育课的年级测试成绩下滑的趋势,女生尤为明显,大学高年级出现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现象在其他院校实施体质健康测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这一问题[7-9]。耐力素质的提高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大学高年级面临毕业论文答辩、考研和找工作的巨大压力,相应的在体育锻炼上占用的时间就会减少,而英才学院的学生是本、硕、博连读,不存在找工作和考研的压力,但仍没有逃出这一“周期律”。
3 结论与建议
在不开设体育课的年级出现学生测试成绩下降的现象,说明学生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加之缺乏制度上的约束,一旦体育课停止,体质健康状况便有明显的下滑,而在四年级出现测试成绩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与其对体测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耐力素质的提高需要保障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三、四年级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学习负担比较重、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少及场馆活动空间有限也是导致其体质下降的一个原因。因此,要加强对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监督和指导,使其能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文化学习的保证,它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工作的效率,更是其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实现百年中国梦的保障,要从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养成对运动锻炼的兴趣。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受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重视健康教育,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与学生综合考评结合起来。目前,中小学应试教育造成的“先天不足”短期内还无法改变,高校在为基础教育补课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增加体育课的学分,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考核方案,将《标准》的执行与学位相关联。要加强对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健身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并且以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作为基本原则,保障学生的锻炼时间和环境,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高校体育工作应密切关注英才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做好体质监测调研,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为新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1]吴谋林,虞荣娟.中、美、日三国学生体质测试项目变革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3,31(6):48-56.
[2]陈莉,胡启林.21世纪日本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及其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0):23-27.
[3]周良云,许良.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趋势性变化”的解读与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23-33.
[4]刘静民,刘波,于涵.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分析[J].体育学刊,2013,20(1):84-87.
[5]魏国辉,张洪凯,常孝国.哈尔滨市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2):118-120.
[6]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刘国永.2000—2010年中日学生的体质差异与成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79-84.
[8]祝娜.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四年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3:18-46.
[9]孙博.长春市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