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脉冲光治疗酒渣鼻疗效评价

2014-03-22胡志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异维毛细血管红斑

胡志帮 张 莉 向 光 黎 斌

强脉冲光治疗酒渣鼻疗效评价

胡志帮 张 莉 向 光 黎 斌

目的: 评价强脉冲光治疗酒渣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照射,每3周1次,4次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异维A酸10mg,日2次,连续1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酒渣鼻疗效优于异维A酸。

强脉冲光; 酒渣鼻

酒渣鼻是常见的累积面部皮肤血管和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颜面中部皮肤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可形成鼻赘,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酒渣鼻的方法较多,各种方法疗效差异较大。异维A酸治疗酒渣鼻有较好疗效,但其在改善毛细血管扩张方面效果不佳。1,2强脉冲光是近年来应用于皮肤科的一项新技术,我科应用强脉冲光治疗酒渣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79例酒渣鼻患者均为皮肤科门诊患者,鼻、前额、颏部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痤疮样丘疹和脓疱,无鼻赘者,符合I期及II期酒渣鼻诊断标准。3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I期15例,男4例,女11例,年龄17~49岁,平均31.7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9.1个月;II期25例,男6例,女19例,年龄19~53岁,平均36.6岁,病程2.5个月~7年,平均11.9个月。对照组39例,其中I期14例,男3例,女11例,年龄18~52岁,平均32.1岁,病程1个月~3.5年,平均8.9个月;II期25例,男5例,女20例,年龄20~54岁,平均37.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0.8个月。各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分期、分型及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光敏性疾病患者;近3个月内曾服用过抗生素及维A酸类药物;严重心肝肾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及半年内准备妊娠的妇女。剔除治疗中不遵医嘱用药、未完成疗程及观察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英国伊特丽人公司生产)治疗。根据Fitzpatrick皮肤分类及血管粗细设定脉宽、脉冲延迟时间及能量强度等治疗参数,一般血管细,表浅选择较短脉宽,皮肤白者适当增加能量,反之亦然。采用530 nm滤光镜,双脉冲治疗,脉宽3~6 ms,延时20~30 ms,能量密度15~20 J/cm2。先用碘伏消毒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清洁皮损,局部外涂2~3 mm厚冷凝胶,范围约15 mm×8 mm。治疗前选择耳前区皮肤进行试验性治疗,从低能量开始,接触冷凝胶后照射,根据试验区皮肤反应,对整体治疗做相应的能量增加,治疗以皮肤轻度发红,血管颜色稍加深为宜。治疗时注意保护眼睛,治疗结束立即冷水洗去冷凝胶,之后用冰袋冷敷30 min。术后避免日晒,外出时涂防晒霜。间隔3周1次,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异维A酸胶囊10 mg,日2次,连续12周,时间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予患者照相及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及大便常规。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皮损情况: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0~3分,皮损评分改善率=(治疗前-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红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基本消退,皮损评分改善率≥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60%≤皮损评分改善率<90%;好转:皮损部分消退,20%≤皮损评分改善率<60%;无效:皮损无明显消退,皮损评分改善率<20%。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DLQI评分法2于治疗前后由同一研究者评定。DLQI评分改善率=(治疗前-治疗后)DLQI评分/治疗前DLQI评分×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皮损评分和DLQI评分采用t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各组治疗有效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1例失访,对照组有1例加用其他药物,均未计入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皮损和DLQI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皮损和DL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皮损评分、DLQI评分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5;t=3.21,P<0.05;χ2=4.29,P<0.05),见表1、2。

皮损及DLQI改善率相关性分析:治疗组皮损改善率与DLQI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r=0.562,P<0.01);对照组皮损改善率与DLQI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r=0.723,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和DLQI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明显的红斑及烧灼感,予冰袋冷敷30 min,红斑及烧灼感好转,1周后红斑反应消失。对照组中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唇及皮肤干燥,其中有10例唇部皲裂、出血,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上述症状患者均可耐受,且经对症及相关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2.3 随访 对治疗后痊愈的患者随访3个月,以3个月内皮肤再次出现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及脓疱等判定为复发,治疗组中有4例(21.05%),对照组6例(42.85%)复发。

3 讨论

酒渣鼻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导致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有关,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食物、冷热刺激、情绪激动、内分泌障碍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目前治疗主要以系统及外用制剂为主,有一定副作用,且对已形成的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无明显效果。强脉冲光可选择性作用于氧合血红蛋白,导致选择性血管内和血管周围的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血管扩张的作用;4同时它可以通过诱导内皮的损伤导致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热休克蛋白的激活治疗酒渣鼻,且可以再建受损的真皮结缔组织和完善表皮屏障。5本实验发现,强脉冲光治疗I、II期酒渣鼻疗效优于口服异维A酸,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复发率相对较低。以往常用皮损消退率评价酒渣鼻的疗效,此次观察采用皮损评分联合生活质量(DLQI)共同评价其疗效,其中DLQI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近年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经分析发现,患者治疗后皮损改善率和DLQI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故同时应用两指标来评价酒渣鼻疗效亦较准确、可靠,但本次研究非盲法且病例数较少,强脉冲光治疗和评价酒渣鼻疗效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盲法研究证实。

1 Gollnick H,Blume-Peytavi U,SzabóEL,et al.Systemic isotretinoin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doxycycline-and placebo-controlled,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Dtsch Dermatol Ges,2010,3:12.

2寇贵贤,潘宏力,苏璐琦,等.异维A酸胶丸治疗酒渣鼻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19.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38.

4刘梅,李远宏,何春涤,等.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酒渣鼻的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3):171-173.

5Wolf JE.The role of topicalmetroni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Cutis,2004,73(Suppl 1):19-28.

6张敏,汪盛,张谊芝,等.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6):370-372.

(收稿:2012-05-05 修回:2012-05-24)

Assessm ent of in tense pulse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

HU Zhi-bang,ZHANG Li,XIANG Guang,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ospit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Medical College,Wanzhou,404000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intense pulsed light(IPL)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Methods: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PL,once every 3 weeks for four tim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sotretinoin 10 mg,twice a day for 12 week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IPL group and isotretinoin group were 89.74%and 71.05%,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PL ismore effective than isotretinoin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

intense pulsed light;rosacea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皮肤科,万州,404000

猜你喜欢

异维毛细血管红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痤疮可与异维A酸“握手”
木星的小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
异维A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胸腺肽口服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中药配方颗粒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中重度痤疮
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护理体会
探讨异维A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在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