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疗效分析

2014-03-22邢继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丁酯软膏痤疮

邢继霞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疗效分析

邢继霞

我们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痤疮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300例面部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严重程度按Pillsbury分类法均属I~II度。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其中治疗组男42例,女118例,年龄14~46岁,病程2个月~11年,Pillsbury分类法I度126例,II度24例;对照组男44例,女106例,年龄14~47岁,病程2个月~10年,Pillsbury分类法I度131例,II度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皮损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痤疮诊断标准:1①一般青春期开始发病,呈慢性经过;②好发于面部皮脂腺发达部位。皮损为白头黑头粉刺、毛囊性红丘疹、脓疱,常伴有皮脂溢出;③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轻度痒、痛;④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illsbury分类法将痤疮分为I~IV度。I度(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II度(中度):I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III度(重度):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腹部;IV度(重度~集簇性):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2岁以下或50岁以上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伴有严重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或全身性严重疾病者;④对治疗药物有过敏史者;⑤近6个月内接受过非甾体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维A酸类等任何可影响痤疮病情的药物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皮损处外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日2次,14天为1疗程;对照组皮损处外涂0.025%维A酸乳膏,日1次,21天为1疗程。根据疾病的治疗情况,在用药1~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1.5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炎性损害和非炎性损害总数目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后评价复发率。

1.6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采用皮损计数改变量来判断疗效。2皮损计数改变量即治疗前后炎性损害和非炎性损害总数减少的百分比。皮损计数改变量=(治疗前-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痊愈:皮损计数改变量≥90%;显效:60%≤皮损计数改变量<90%;好转:20%≤皮损计数改变量<60%;无效:皮损计数改变量<20%。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经Ridit分析U=1.98,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3例(2.0%),对照组复发11例(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5,P=0.029)。

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用药3天后局部红肿,灼热脱屑,调整用量后逐渐好转,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目前治疗寻常痤疮多采用维A酸、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维A酸是目前寻常痤疮的一线疗法,可有效抑制角化和炎症,对非炎性皮损和炎性皮损均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但外用维A酸容易导致局部刺激症状,且可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抗生素可有效控制丙酸痤疮杆菌感染和炎症,但对皮脂溢出和角化几乎没有改善作用,一般用于联合治疗。糖皮质激素虽可快速缓解症状,但容易引发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且易产生反跳现象。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机制主要是在机体细胞内阻断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以及白三烯等炎性介质,从而达到抗炎、止痒作用。最近的研究提示,氟芬那酸丁酯对于光线性皮肤病有显著治疗优势,3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DNA修复,抑制超敏反应,促进皮肤屏障恢复有关。本结果显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组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高达84.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曾有报道氟芬那酸丁酯联合四环素治疗痤疮,治疗40天时有效率为87.5%。4本研究单用氟芬那酸丁酯即可达到84%的有效率,可能与患者皮损程度较轻有关。治疗结束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2.0%),远低于对照组(7.3%),表明氟芬那酸丁酯可持久控制病情。国外曾有报道称非甾体外用药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可达到较低的复发率,5与本文结果类似。氟芬那酸丁酯的优势在于可以发挥中效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但却没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无任何患者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5例出现局部刺激反应,提示氟芬那酸丁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50-152.

2梁玉英,鞠梅,孙彩虹,等.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10年回顾.中华皮肤科学,2008,41(9):616.

3刘霞.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常见日光相关性皮肤病临床疗效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7):435-436.

4柯冰.理中片和二甲胺四环素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痤疮75例.医药导报,2009,28(7):865-866.

5 Elewski B.An investigator-blind,ran-domized,4-week,parallel-group,multicenter pilot study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nonsteroidal cream (Promiseb Topical Cream)and desonide cream 0.05%in the twice-daily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seborrheic dermatitis of the face.Clin Dermatol,2009,27(6 Suppl):S48-53.

(收稿:2013-06-27)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日照,276800

猜你喜欢

丁酯软膏痤疮
更正
软膏开封能放多久
氧化镁催化剂上催化氨基甲酸丁酯合成碳酸二丁酯的研究
上海青对土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富集及毒性响应特征
丁酸丁酯-苯体系精馏工艺模拟与优化
青雄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