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现状及对策
2014-03-22黎燕梅朱方长
黎燕梅+朱方长
摘 要:为了了解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现状和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了分析。调研结果表明,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主要存在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农民积极性不高、验收难度大、培训内容苦涩难懂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农民培训积极性、改变培训方式等。
关键词: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07-02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1]。近年来,福建省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力开展以农业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农业专项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阳光工程”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阳光工程”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根据工作实践,笔者对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1 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根据国家政策,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例如,2013年福建省阳光工程计划培训4.27万人,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0.7万人(其中:农村经营型人才400人)、农业创业培训0.11万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3.46万人。
2 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存在问题
2.1 基层政府重视不够 近年来,中央政府和福建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民科技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投入也逐年加大。但个别乡镇、培训院校和合作企业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没有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安排农业农村工作时,把农民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软指标来抓[2-3]。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制定农业农村工作计划时,重视经济工作,忽视农民文化素质提高,重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提升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访谈了几位闽侯县的乡镇公务员,他们认为进行农民科技教育不容易看出成效,就是做得再好,上级领导也未必能看到,也许会出力不讨好,不如抓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见效快。虽然这些认识并不能代表福建省全部乡镇的心声,但是也反应了部分乡镇的心态。
2.2 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 调研表明,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的主体,有着结构、层次、类型、需求上的差异。因此,“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的内容安排也就很难满足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主体对培训的需求。也就是说,培训内容对不同的培训主体的“口味”不够对味,或“重”或“轻”,这就造成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培训的积极性;二是由于经过连续几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批年轻力壮、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女性出外打工。留下来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呈“三化”人员。这些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接受兴趣较差,对知识的需求标准也很低,且他们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吸纳力差,需求欲、兴趣欲消退,在一定的程度上给组织农民培训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2.3 培训项目验收难度大 近年来,福建省围绕促农增收问题出台了多项举措,并积极探索和大力开展各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政策保障不断完善。然而受培训机构、培训组织单位和培训对象的穿插重叠,农民流动性大和自主性不强等因素影响,给培训工作的的验收程序带来极大不便。
2.4 教育培训内容苦涩难懂 目前,福建省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福建省文盲占5.5%,小学文化程度占36.6%,初中文化程度占44.9%、高中文化程度占11.3%,大专及以上占1.7%。从数据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主体,大专及以上文(下转37页)(上接7页)化程度的偏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高的是厦门市,占3.1%,最低的是漳州市,仅占1.1%。根据笔者的了解,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苦涩难懂,专业术语和深奥的理论知识过多,而现场演示和实践过少,导致农民对培训内容难以消化,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3 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办要加强对“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福建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方内的从业农民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各地要加强与农业局的沟通,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各项目县(市、区)农办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阳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把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农办要会同财政部门,通过电话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管,确保培训项目规范实施。对培训进展缓慢、管理不力的培训机构,县(市、区)农办要及时调整其培训任务,并报省农办备案。省农办将根据当年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工作监管、资金使用、信息报送、制度建设、培训方式创新等情况,对各项目县(市、区)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进行验收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下年度任务安排的重要依据,引导培训资金和任务向监管有力、实施效果良好的地区倾斜。
3.2 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 针对福建省农村留守农民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农业新技术的现实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实现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方面通过教育宣传,可以使农民克服小农思想的狭隘性、保守性、封闭性,学习掌握现代市场科学意识,增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提高农民心理承受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宣传、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途径,激发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的热情,增强农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农民学习运用科技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的督促学习变为农民自主学习。福建省农民科技培训应建立起约束机制,制定激励农村成人积极参加学习的导向政策,通过立法推行实施,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促进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重视、关心、支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持之以恒,农业科技培训才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3.3 创新培训模式 一要创新技术培训办法。要以田间地块现场技术培训为主,采取县、乡镇、村联合,直接到重点村和产业基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农民需要开展订单培训、专业培训,使农户能够当场听得懂,回去做得来。二要创新样板示范模式。要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业主开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实现科研、示范、推广三者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的同步提高。三要创新技术资料印制。要将印发到户的资料进行“技术翻译”,把一些专业术语、计量单位等翻印成广大群众易懂、易记的“傻瓜”技术便于农民在实际中操作。四要创新服务体制机制。要通过农业科技电视节目,农情信息网、农业科技110,信息发布栏等手段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技术服务,实行“科技人员+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使协会能够做到信息共享、技术共用、市场共占、利益共沾。
参考文献
[1]张俊霞.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J].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
[2]张娜 县域农民科技培训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崔海浪.昆明市五华区农民科技教育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4]林丽翩,梁茂东.莆田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模式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614-5615.
[5]刘芳,王琛,何忠伟.北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06):56-58.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