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触碰了年末钱荒
2014-03-21黄孔祥刘立清
黄孔祥 刘立清
【摘要】本文对2013年年末钱荒现象进行梳理发现银行年末冲点、财政突击花钱较少、央行“降经济杠杆”的货币调控、银行贷款管理混乱、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理财产品的疯狂增长和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美国QE3的退出等综合因素共同促成了年末的钱荒,并提出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钱荒 上海银行同业拆借率 降经济杠杆 余额宝 理财产品
坊间流传着新段子:年中出一次钱,年终出一次钱,两次出钱,收益一定跑赢所有理财、债券和基金。现实的情况的确如此,Shibor(上海银行同业拆借率)七天率在12月20日上涨至7.6540%,较前日上升118.20个基点。随后在12月23日七天期利率突破8.8430%,较前日上升140个基点。一年内两次出现银行间的钱荒,钱荒的担忧再次在人们中升温。然而自从09年后我国的货币超发问题一直没有改变,现在我国广义货币M2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发行国。一方面是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严重短缺但另一面则是我国市场流动性充足。那么到底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年末的钱荒?
第一,银行在年末冲点,为了完成银行存贷款率指标和存款数额来迎接监管部门的年终考核,也为了能够更好地粉饰银行本年度的财务报表。所以银行不惜一切代价和成本的在年末突击借钱,这是推高同业银行拆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中央保持稳健中货币政策体现在年末财政“突击花钱”的减少和央行“降经济杠杆”的思路。我国历年以来都有为了完成财政预算,年末加速花钱的惯例,国家财政在央行开有的专门账户。政府短时间的突击花钱,最终这些钱会从市场上回流至银行,以缓解银行年末紧张的资金压力。但是2013年在压抑的“三公消费”和完善预算管理的背景下,政府突击还钱的冲动被克制下来了。加之,央行在11月5日公布《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的经济“降杠杆”。这种表达的潜台词是,下一阶段仍会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收紧也不放松。进入12月份以来,央行头三周暂停了逆回购业务,尽管于12月24日重启逆回购,但从原来的“一周两次”变成现在的“一周一次”也能看得出央行调控的决心。仔细品味会发现央行在24日开始连续三天通过SLO(公开市场短期调节工具)释放了3000亿的流动性。但由于SLO期限只为七天,可以视为央行并不想对货币政策放松。只是暂时性的给出在钱荒的银行提供临时救济而已。这些都造成今年流回银行的钱比往年减少了,进而加剧了“钱荒”。
第三,银行放贷前松后紧和银行摸到“央妈”会救市的底线。我国现在仍处在利率管制下,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在3%,而贷款利率在8%以上的比比皆是。银行为了追逐利益,疯狂贷款。各大城商行陆续爆出在第三季度末就已经把全年的指标贷完。等到了年末银行无钱时则乱收贷款。此外多年的常态下,银行意识到“央妈”按照惯例会在市场资金短缺时出手相助,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货币市场期限结构错配的系统性风险,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权威性大大下降。
第四,“余额宝”之类货币基金产品以其便捷性、高利率和T+0优势开启一轮新的存款搬家。据统计仅仅余额宝诞生的半年内基金规模高达1853亿元,尽管这规模和数百亿的银行规模相比微不足道,但大众理财的“屌丝产品神器”余额宝,已经让金融大佬们为之瞠目结舌。存款搬家让传统的银行业进一步加剧了其年末揽储的压力,对于银行来说更为严重的是,赖以生存的巨额存贷差额将会逐渐地被“余额宝”之类的产品缩小。
第五,银行表外业务(理财产品等)爆炸式增长和资金流向房地产等暴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2012年则达24.71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9.85%。而仅仅2013年第三季度,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15.21万亿元。理财产品这几年疯狂增长的背后是:传统的银行存款会受到央行资金的使用限制,但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的表外业务能够成功绕过央行的管制,把资金通过信托等方式投入到高收益高利率的行业中——如房地产。但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集中在季度末、年中、年终到期,促使银行借新还旧,进而推高银行同业拆借率。此外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量输血也造成银行的流动资金短缺。由于政府对银行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往往银行中的钱被投入到向基础建设、城市大拆大建之中。一家国有股份制银行公布的理财产品投向显示。资金投向的方向有:湘投控股、贵州高速公路开发、大连长兴岛港泰城建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公路建设集团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公司。
第六,银行给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犹如两只吃钱的老虎,占据了其他行业用钱的渠道,这种信贷配置的扭曲进一步导致了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由上述可知银行存款的除去理财产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后,那么剩下的贷款的成本升高,无形提高了中国实体经济的业主的融资成本。民营企业要贷款贵上加贵、难上加难。从08年金融危机开始到13年,金融资源不断向国有企业集聚。国进民退的新一轮大洗牌把民营企业赶到了边缘,民营企业不断的被抽血,从而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地下钱庄、高利贷去借款。资金没有通过银行信贷进入实体制造业中,而在社会中进行空转,进行钱生钱的虚拟游戏,进一步破坏了实体制造业的发展。
最后,就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3)在12月18日正式退出,意味着未来美元未来将会对人民币升值。那么根据无套利理论,投资者在逐利本能驱使的热钱必然会加快流出国内市场。我国直到现在还基本上依据美元做背书发行基础货币,然后再根据基础货币折算成M2。那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束,意味着未来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也会适度的趋紧。进而在未来可能进一步恶化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短缺。
结语:13年年末的钱荒的发生不仅仅只是银行为了冲存贷款率,存款数总量不惜代价借贷造成的。政府年末财政“突击花钱”的减少和“降经济杠杆”调控货币的思路以及“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和理财产品的疯狂扩张和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两只吃钱的老虎进一步加剧了年末钱钱荒的产生。我们清晰地看到银行贷款扩张后出现的期限结构错配系统性风险,银行对贷款的无序化管理,在未来都将为银行的隐患埋下伏笔。所以经济改革就在当下,否则不久之后“钱荒”又将来袭。
参考文献
[1]潘向东,刘娟秀.“钱荒”背后的故事[R].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宏观研究报告2013-12-23.
[2]刘彦伟.钱荒为什么又来了[N].腾讯评论——今日话题,2013- 12-22第2650期.
[3]李慧敏,闫铮,刘中盛.“钱荒”警钟:资金仍失衡[N].腾讯财经——财经眼,2013-12-27.
作者简介:黄孔祥(1986-),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13级金融硕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刘立清(1986-),女,壮族,广西柳江人,现就读于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