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言
——关注分水岭脑梗死

2014-03-21符晓苏

实用老年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水岭小脑脑血管病

符晓苏

·专题论坛·

前言
——关注分水岭脑梗死

符晓苏

符晓苏 主任医师

近年来,随着头颅CT和头颅MRI等影像学技术在脑血管病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类型——分水岭脑梗死逐渐被临床医生熟悉、认识和接受,从而成为共识的一类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无论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还是临床特征上来讲,它都不同于脑栓塞。及时地将其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识别出来,对临床的诊断、治疗用药、疗效评估、预后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分水岭脑梗死以≥60岁老年人居多,约占55.6%,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左右。病前可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低血压病史,部分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分水岭脑梗死发病机制中最主要原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血管微栓塞等3方面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重要的基础病因。

根椐脑内血液循环分布特点,可将分水岭脑梗死分为4个类型:(1)皮质前型:梗死位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的边缘带,出现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可有情感障碍、强握反射和局灶性癫沎;主侧病变可出现运动性失语;(2)皮质后型:梗死位于大脑中动脉与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间的边缘带,以偏盲最常见,多以下象限盲为主;(3)皮质下型:梗死位于大脑前、中、后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与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间的边缘带,可出现纯运动性轻偏瘫和(或)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等;(4)小脑型:又称幕下性分水岭脑梗死,梗死位于小脑上动脉和小脑下前动脉的边缘带,表现为轻度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

脑CT扫描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依据之一,影像学上表现为位于大脑主要动脉的边缘交界区,呈楔形,宽边向外(底部向软脑膜面),尖角向内(尖端向侧脑室)的低密度灶,其CT征象与一般脑梗死相同。脑MRI检查显示病灶较脑CT扫描清晰,可部分代替脑血管造影。尤其对于后颅窝病变,明显优于脑CT扫描,并且MRI可以在轴面、冠面与矢状面显示病灶,易于更准确地判断其位置与形状。功能磁共振DWI和PWI能发现缺血损伤的程度和分布,并显示低灌注区域的范围。TCD可发现狭窄的脑动脉,并可进行微栓子的检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可发现颈内动脉或其他脑内大动脉有严重狭窄或闭塞。

对于分水岭脑梗死应注意寻找病因,所有患者都应注意血压的检查,必要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流变学等各项检查,以便明确病因,预防复发。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原则同急性脑梗死一样,都是神经内科的急症,要以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为主。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更要注意防止出现血压过低、从而加重分水岭脑梗死。另外,多数病例不只具有1种病因,往往合并≥2种病因,所以在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时,要兼顾病因的治疗。

分水岭脑梗死因病变部位神经纤维相对稀疏,对神经功能影响较小,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预后良好,死亡率极低。如能发挥中医中药、针灸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优势,配合现代康复等综合手段,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症状多数会逐渐消失,部分患者甚至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R 743.3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4.04.001

2014⁃03⁃05)

210024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分水岭小脑脑血管病
选 择
动动小手和小脑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江淮分水岭地理内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