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

2014-03-21张如梅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理培养目标跨文化

张如梅

(大理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1985年对外汉语专业的始建起至今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世界上地位的提升,专业发展走过了从初创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语言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国际推广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缺陷与滞后也日益显露出来。大理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于2007年开设,近7年的专业建设实践证明,大理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也和全国其他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一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即由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确而导致了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矛盾。在大理学院制订2014版培养方案之际,我们就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了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六大转变”〔1〕,即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推广机制从教育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推广模式从政府行为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运作转变;教学方法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转变。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颁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修订,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3个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形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名称的调整意味着对专业内涵的重新定位,而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2〕,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汉语国际教育要实现“六大转变”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

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分析对外汉语专业近30年来的建设状况,我们不难看出该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含混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前身对外汉语专业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3〕。依照这个界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至少有两类:一是研究型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二是应用型的“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语言学高级人才”。这一专业定位涵盖面过于宽泛,过于强调“宽口径”,导致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含混。在这一专业定位的指导下,自1985年起至今全国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300多所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最为突出的就是毕业生专业就业的问题,由于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学非所用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由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导致全国开设该专业的300多所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汉语热”的升温,对外汉语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很多学校急于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并没有针对学校本身的条件和特点做过严谨的论证,更缺乏对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认真思考,多数学校的培养方案都是照搬照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雷同,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外语类院校外语课程比例过大,财经类院校增设了对外经贸课程,医学类院校甚至开设中医理论、推拿针灸等课程,综合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就更加庞杂,结果导致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无所适从,真正能够专业就业的学生不到20%,更多的毕业生流向中小学或私立学校语文(英语)教师、企事业单位文秘、行政管理等岗位。一方面是国际汉语教师的奇缺,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够专业就业,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清晰定位,确立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以汉语国际教育职业需要为目标的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培养,为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课程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与目标。因此,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应该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社会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目前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主要的市场有国外和国内两块,国外市场主要满足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包括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中心、孔子学院、东南亚国家的华文学校和私立国际语言学校等,国外市场也有部分中资、合资企业对汉语教学、翻译以及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国内市场主要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包括各高校的留学生汉语教学、私立语言学校等。由于国内目前对中小学招收外国学生有很多条件限制,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学仍然只能在高校中开展,而高校的入职门槛几乎杜绝了本科学生的进入,如果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想要在国内专业就业,只能去应聘少数私立语言学校,所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国内的专业就业率非常低。相比之下,国外的专业就业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但是,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更高,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异文化背景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认真分析社会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需求,可以明确我们对该专业的定位。

(二)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了新的界定,该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职能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交流传播相关的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4〕。这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清楚、明确,符合社会的需求。

四、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最大程度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地方高校,大理学院对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突出学校的专业办学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体现专业的特点,增强专业的竞争力。

作为一所地处非省会城市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大理学院具有鲜明的汉语国际教育办学特色,首先,学校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国际化特色,在云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云南省首批4所“走出去”试点高校之一和云南省应用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是云南省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专业在东南亚3个国家建有境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每年平均输送约120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4~8个月的汉语国际教学实践或者为期一个月短期汉语志愿者交流活动,通过实践基地拓展了境外就业,目前约有100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东南亚国家就业,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大理学院教育国际化的特色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大理学院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的50个本科专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创设宽厚的多学科平台,浓郁的学术氛围,丰厚的人文底蕴,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多学科的支撑,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开设针对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流技能以及专业综合素养,以满足他们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

第三,地处亚洲多元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的大理学院,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东南亚各国境内的民族与云南境内很多少数民族同出一源,跨境而居,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国与大理的各民族都还保持着较高的文化认同。目前,东南亚很多国家的留学生到大理学院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和主要目的与民族文化认同高度关联。大理学院在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优势,将民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作为跨文化交流研究的一个特色与重点〔5〕。

根据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综合性大学、多元文化和地域区位优势,我们确定了大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以东南亚这个海外使用汉语人数最多的地区为专业建设的特色来构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强调专业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体现汉语教学基础、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5个板块〔6〕,这5个板块构成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框架。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充分体现以专业技能为中心的实践性原则,合理设置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比例,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国际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3项,其中,国际汉语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基本教学方法以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教学技能、汉语作为外语的测试和评估的技巧、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等方面;中华文化传播技能主要指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和适当得体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习者传播中华文化的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是跨文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包括全球化语境下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与尊重、克服文化休克的能力,其次是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职业发展能力,包括跨文化背景下得体的语用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言语行为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顺利开展教学的能力〔7〕。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只有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才能适应社会需求,真正达到专业的培养目的。课程体系应该紧紧围绕培养专业能力来构建,课程模块中所包含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奠定专业能力的基石,而专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专业素质的养成。因此,在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中,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应该充分体现出来。

在制订2014版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之际,我们基于大理学院的办学特色,针对该专业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职业发展前景作了大量调研,同时,深入研究专业名称的改变所导致的专业内涵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在此基础上,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以培养“三型一化”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三)课程模块设计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性指导意见,结合大理学院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明确大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及语言学、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系统知识,具备熟练运用汉语及外语(英语以及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开展汉语国际教学、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的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流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能够从事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对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符合社会需求,符合专业定位,其“面向东南亚”的专业建设特点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由语言、文化、文学、专业理论与技能、专业实践5个模块构成,各模块间的学分比例为24%、21%、10%、25%、20%;各模块中的课程合理地分配至各个课程体系平台中,其学分比例为:通识平台35%(必修63.49%,选修35.51%),学科基础平台25%(必修62.22%,选修37.78%),专业教育平台25%(必修57.78%,选修42.22%),教学实践环节15%。这样的学分分配构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

我们同时对自2007级以来的3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根据目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现状,我们进行了分类培养的探索,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和语文教育方向,前者主要培养国际汉语教师和有志于继续进行专业研究并提升学历的学生,后者借助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平台,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育方向的设置,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国内专业就业的压力。

我们认为,经过几年的思考和探索,目前大理学院2014版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该专业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各课程平台和课程模块之间的比例科学合理,在扎实的语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东南亚文化概论”“东南亚华文教学概论”“泰语”等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大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面向东南亚”的特点。课程体系符合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五、结语

“国际汉语教育承袭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的传统,是一个内涵更深、外延更广的学科”〔8〕。“对外汉语教学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战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9〕。大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是基于专业名称更改和专业内涵的变化,基于社会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是基于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大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提出的实现“六大转变”的探索。大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三型一化”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9(2):106-110.

〔2〕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2.

〔5〕张春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和内容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1):5-9.

〔6〕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

〔7〕李丽.论对外汉语研究生文化课教学〔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3):78-83.

〔8〕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86-90.

〔9〕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2-11.

猜你喜欢

大理培养目标跨文化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想念大理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