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4-03-21林巧云
林巧云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论小说的阅读教学策略
林巧云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本文基于创作者、小说和阅读者的实际状况,对小说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贴近作者的心声,走入小说本文的思路,融入作者的善意,品味语言的美妙。
阅读教学策略;创作者;小说本文
“一切文学皆人学”,在小说的风景中飘逸着芳香温馨的人性,唯有恰切的课堂阅读教学,才能引领学生与这人性相通共鸣。笔者根据创作者、小说本文和阅读者的实际状况,浅析小说的阅读教学应当坚守的策略。
一、作者心声如何沟通
有人说,文学是人写的,写人的,写给人看的。那么,在小说的天地中,作者何以传达出心灵之声?作者又如何确保心灵之声不至于被曲解误读呢?为此,作家费尽心思寻找适合的虚构方式,或者借助自己的一双慧眼无所不知地注视穿透着小说人物的言行与思想,本该属于小说人物的一切秘密却由作者——和盘托出,作者近乎成为小说人物的监视者、代言人;或者借助小说人物的一双慧眼注视穿透着作者本人的言行、思想,作者的一切秘密由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来道出,小说人物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态度来揭示本该属于作者本人的一切;或者作者有意悄然隐退到幕后,作者的一切秘密均无法告知、无处查寻,而小说人物自作主张张地上演着特立独行、自由率真和思想任性;或者小说人物有意展示肤浅可感的言行、性格和思想,而那份深刻和本真却悄悄潜伏于语言文字的缝隙和细节之中。所以,小说的阅读教学是极其复杂的向心运动,什么时候贴近作者的心声,什么时候倾听到作者的呼声,就什么时候形成对小说的恰切的心理感应。
这向心的运动在课堂上呈现的起始点是作者所采用的叙事方式,即作者借助什么方式让小说人物进行言说、行动和思想。这向心的运动在课堂上呈现的终结点是作者所采用的叙事方式有什么妙处,即小说人物的言说、行动和思想是如何令人心悦诚服的。在这场向心运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对上述起始点和终结点进行批判地接受,不仅欣赏体味作者所采用的叙事方式的价值与微妙,而且理解感受出作者在叙事方式选择上的缺憾与笨拙。
如此看来,在语文课堂上贴近小说作者心声的时候应当是意态轻盈,应当是客观真实,应当是经得起玩味推敲的。如果细致评判起来,作者替小说人物言行不如小说人物自主言行,作者替小说人物思想不如小说人物自由自主思想。经典小说的魅力在于小说人物有属于自我展现言行、个性、思想的时空,这时空确保了小说人物在读者心目中弥久生动。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师生对作者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关系应当有忍让的心胸,也应当有纪律约定。既可以让作者如笔下人物无限亲密地交流灵魂,又必须使作者和笔下人物在思想上不能合二为一。因此,在小说的阅读教学的策略选择上,应坚持贴近作者的心声,应聆听出小说人物本真的语言、思想和行动的缘由。
二、文本思路如何打通
小说人物要想拥有合乎逻辑的言行、个性和思想,必须借助小说本文提供的恰当的思路历程。就小说本文的思路展开而言,可以用故事情节来连贯延展,可以用人物思想来辐射绵延,可以用对话来粘贴拼合。如果借助情节连缀思路,必须有自然属性的时间和空间线索;如果借助人物思想来连缀思路,必须有心理属性的意识流动线索;如果借助对话来连缀思路,必须有思想碰撞线索。唯有通过上述线索,小说人物才会客观真实、灵活生动地展示具有可观可感的言语、心灵、行动、个性,那么善的方面或恶的因子纷纷亮相在语文课堂之上,确保了语文教育所欲实现的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毫无疑问,理想的小说阅读教学一定是借助洞察小说本文的思路而直入作者本人的创作思路。因为直入作者本人的创作思路,就意味着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到小说的虚构故事之中。一般而言,“好故事一定要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必然能够唤起我们的好奇,然后再让我们去牵挂。”所以,如何贯通作者创作思想是阅读理解小说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梳理出小说本文内在的线索思路又是贯通作者创作的重中之重。由此看来,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触摸到小说本文的内在线索思路几乎是“不能承受之重”。
理想的小说课堂阅读教学要敢于承担着“不能承受之重”。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在纷乱的生活细流中,梳理出小说本文的清澈可见的生活流动方向;在杂乱的情节故事中,清理出情节间的本质相通之处;在喧哗的语言交流中,捕捉到本质的言说和未言说之处;在迷茫的思想撞击中,感悟出纯真本原的理智与性情。语文之妙在于此:领悟小说本文结构的不可重复之妙和体察到作者情势所逼不得不为的虚构设计。
三、作者善意如何找寻
小说之所以是小说,作者之所以写小说,离不开善意的驱使。从作者创作心理来看,作者在创作小说之前一定会顾及小说的作用与前途,一定会考虑读者的需要,一定会注意社会的需求。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其实是在有意引领读者观看小说人物的言行、经历和内心,其实是在有意吸引读者体察小说人物的复杂性格以及造成复杂性格的原因,其实是在有意启发读者洞悉小说人物的思想灵魂,其实是在有意拷问读者思想深处的缺憾与劣根。譬如但丁的《神曲》,就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世间社会的肮脏丑恶的行为与灵魂,其意在改进,其用在规劝,作者之善意不可忽略。
如何对待作者之善意呢?读者观作者之小说,犹如观望高大伟岸之树,树之主干笔直挺拔就是作者善意。然而复杂的小说的用意往往如高树之冠,枝条旁逸秀丽多姿。因此,观小说当先观那树之主干,发掘其存在的本真善意,从而将小说意蕴的积极面尽收眼底。其次观小说时也要看其秀丽多姿的冠枝部分,从纷乱旁逸的枝条中搜寻出赏心悦目、陶冶性情的意蕴来。再次观小说时还要想地下深埋不露的根,进而反思出促进自己思想滋长的有益土壤。
作者的善意所在何处呢?又如何找寻呢?或藏于有意重复的话语细节,或藏于有意连贯的情节细节,或藏于有意贯通的过渡句段,或藏于有意对比的形象描摹,或藏于有意夸张的变形描述,或藏于有意巧合的行为细节……。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找寻作者善意的过程中,应关注上述细节并敲打上述细节,以期叩问出作者如此设计安排背后潜伏的良苦用意,进而理解把握作者隐藏的善良寓意。无论在善良寓意隐藏有多么深,它总与上述细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善教小说者,犹如顺藤摸瓜;善学小说者,仿佛循藤摸瓜。
四、美妙语言如何品味
小说不仅意义丰美,而且还有“审美的”语言。马尔库塞在《新感性》一文中明确指出;“‘审美的’这一概念有两层意味,即‘关涉感官’和‘关涉意义’”小说的语言之所以是“审美的”,首先因为它是艺术的语言,再次因为它也是烛照生活和人心的语言。艺术的语言总是体现出精粹性,其表意功能兼含了简洁与传神;烛照生活和人心的语言总是体现出具像性和可供观赏性,其表意功能力求可感可触下的意蕴丰美。越是经典的小说,其语言越接近作者的思想或小说人物的思想,其过程流动得十分自然。“说话者在开口说话前并不思考,甚至在说话过程中也不思考,他的话就是他的思想。”因此,观察思想离不开品味语言,品味语言意味着增进对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同样地,小说人物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和人物的思想密切配合。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是什么样的人。反映在小说语言课堂品味中,不但要关注作者透露的全部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应关注闪烁在人物言行或思想中的细微语言风格,甚至还要关注作者迫于情势压力之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处的具体语言风格。看来思想如此,语言不得不如此。这诚如老舍在《言语与风格》中所说“风格与其说是文字的特异,还不如说是思想的力量。思想清楚,才能有清楚的文字”。
由此观之,细致打磨小说的语言可以穿透作者深藏其间的思想。因为唯有此情、此境、此时才能有此语,也因为有此语都会有此心,更因为有此心都会有此意识或此灵魂。作者正是通过小说本文的语言符号形式向读者暗示:看小说要细致些,你能看出小说欲揭示的普遍共通的人性吗?你能从这共通的人性中看出普遍共存的社会弊病吗?从某种程度上说,经典小说的语言具有普世性,既适合当下读者品味,也适合后世读者品味。
总之,在小说的阅读教学策略的安排上,应贴近作者的心声,应走入小说本文的思路,应融入作者的善意,应品味美妙的语言。观小说读小说如倾听细语声声,令师生驻足其中,回味无穷。
[1]钱谷融.当代文艺问题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路文彬.小说关键词新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赫伯特·马尔库塞.新感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梅洛.庞蒂.作为表达和说话的身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老舍.言语与风格[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On ReadingTeachingStrategy of Novels
LIN Qiao-yun
(Anyang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of novels based on real situations of the creator,novels and readers.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going into the au⁃thor's voice,into the idea of novels text,into the goodwill of the author,and tasting the beauty of language in the teachingprocess.
Readingteachingstrategy;creators;novel text
G642
A
1673-2928(2014)05-0119-03
2014-02-12
林巧云(1980-),女,河南南阳人,安阳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