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相关影响概述
2014-03-21牛晓玉
牛晓玉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相关影响概述
牛晓玉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本文以大众文化和高校德育为研究对象,针对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相关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大众文化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大众文化世俗性、娱乐性和时尚性的特点,最后从大众文化的特点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德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能为相关领域的其他研究提供借鉴依据。
大众文化;高校德育;影响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大众文化和当代工业联系较为密切,是以电子传媒为介质,在现代数字化都市兴起的现代化文化形态,同时又是处于准消费时代或者是消费时代,由消费者本身具有的消费意识形态来引导、筹划群众的。是市场经济以及现代数字化工业繁荣发展的产物。纵观人类历史,大众文化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变化最大的文化事件,是现代群众积极参与的公共领域和社会空间。大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中国世俗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变革作用。不仅如此,大众文化还改变了我国当时文化的艺术性格局与意识形态,在构建公共文化领域及社会空间上,具有重要性作用。
二、大众文化的特点
(一)世俗性
如上所述,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以及现代数字化工业繁荣发展的产物,所以又被称之为世俗文化。按照大众文化的产生动机来说,首先需要深入考虑群众的接收能力、文化需求及文化层次等因素,而并不只是单纯考虑群众的个人条件及生存体验,同时还要尽量符合群众的精神需求、消费需求及实际需要,尽量反映出大众文化的世俗倾向。另外,因为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世俗化特征,因此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文化矛盾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大众文化的影响范围极广,受文化能力、文化水平、空间及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二)娱乐性
自大众文化出现在人们视野的那一刻开始,就和消遣、休闲及娱乐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开启了娱乐文化行业的另一个春天。在它最初出现阶段,是把教育和娱乐结合在一起的。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大众文化开启了繁荣发展的旅程。在此阶段,它的主要精力放在用来开辟各种搞笑版本的模仿秀、电视剧及电影等游戏娱乐,从而忽略了本身具有的教化功能,尽可能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消费需求及实际需要。
(三)时尚性
生活合理性、合法性、规范性的构建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生活方式。时尚已经成为群众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年轻人引领各类时尚潮流,以其个性化的、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对爱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大众文化能够快速被人们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新颖性。当群众长时间处在一种单一、枯燥的文化环境之下时出现新的生活内容或方式,那必定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很快融入群众的生活当中。大众文化凭借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各种传播媒介迅速的介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其新潮性极具时代性及独特的文化特征。
三、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积极影响
(一)世俗性有助于培育务实精神
大众文化以世俗化、个性化及生活化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一方面,在当前紧张的社会环境下,给生活压力太重或精力过剩的人们发泄精神上的郁闷及身体的剩余能量。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娱乐活动,消除人们疲惫、紧张的情绪。群众的欲望需求、人生感受及喜怒哀乐,从某种方面来看,也体现出群众的成就动机。譬如说:群众极其关注网络游戏的发展。精神沉迷在虚构的网络世界当中,侧面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绝望,以及操作网络游戏的享乐精神。人机对决这种虚拟的网络游戏满足了群众的精神追求。人机对决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是因为符合人们精神的成就感,引导他们往正确的、规范化的渠道发展。让现实社会当中动机水平及成就感较低的人群,将失败这一结果归结于自身,因为并未建立有效的、合理的努力机制,因此动机水平及成就感较低。除此之外,因为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理性意识,将所有虚幻都抛却,切切实实的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业。
(二)娱乐性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
本质上,大众文化属于一种娱乐性、休闲型及消遣性的商业文化及消费文化,然而,自从我国十年浩劫之后,我国民众从娱乐性及消遣性的背后品读出更加透彻的内涵。快乐这一词汇,从心理学方面来理解,可以说是人们在达到目的时,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具有较高的确信度与享乐度及积极的、正面情绪,令人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接纳感、自由感和超越感。从本质来看,大众文化休闲、娱乐的主要目的是带给人们一种积极的、快乐的内心体验。譬如说:在《西游记》这部影视剧当中,猪八戒被重新予以新的形象及性格,颠覆了以往懒惰、贪吃及好色的性格,以搞笑的方式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彻底颠覆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猪这种动物好吃懒做、肮脏纯苯的形象。这样,在现代流行语当中,猪这一词汇则成了一种亲切的昵称,大众文化本身具有的轻松、娱乐的特征,赋予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重新拨动了群众的快乐神经。
(三)时尚性特点有助于对新事物的认同
在潮流引领时尚的今天,前卫已经作为现代气质的代名词。在20世纪后期,普遍出现这一景象:从社会上的年轻人开始,现代气质被赋予时尚、前卫等现代化元素,并且迅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现如今“秀、帅、酷”等多种风格,都是因为服装的革命运动及时尚观念所形成的,亦是情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时尚代表着成功、活力、青春和时髦,是一种模糊、敏感的亚文化特征,既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又被局限于生活的表面,具有一定的新鲜感。现阶段,属于一个生活不断变化、以时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时代,并非是传统的社会革命。此外,年轻人的个人偏好、生活意识和前卫意识基本上是息息相关的,追求前卫及时尚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年轻人的主要价值追求。它不但让时尚与前卫等元素成为人们多元气质及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消除了传统时代与现代化时代之间的界限,对时尚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潮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以及开发创造力及行为潜能的主要力量。
四、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消极影响
(一)世俗性滋生功利主义
世俗文化与世俗社会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相互监督、促进。大众文化属于一种现代化的商品文化,具有潜在的功利性与商业性特征。基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一切以利益为主要因素,导致过度崇拜工具理性主义以及物质至上主义。当前时代的年轻人对破坏市场规则并不持反对态度,按照自身利益、自身处境及市场情况做出准确性判断,始终坚持市场交易的通义,然而,当面临海量信息及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时,青年学生便会按照惯例及习俗,通过利用理性工具,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娱乐性被推向极端会导致大学生自我放纵
大众文化是与传统文化相悖的,一种崇尚积极心态及快乐主义的具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娱乐文化,它主动迎合人的阴暗面及弱点,具有显著的“非道德化”倾向。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而言,以娱乐为思想的主导,则导致学生以玩世不恭或冷嘲热讽的态度来面对世界,丧失人生理想理念及终极关怀,钝化人类的鲜明个性及思想情感。此外,当大众文化价值不复存在且感性欲望泛化这一时刻,则会发生深层次的主体人格异化行为。大众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浅显、有的高尚、有的则粗鄙,有的具有深层次的“黄度”,富有明显的骚扰性及挑逗性。著名心理学家柏格森则认为:娱乐并非是处于公平这一界限的,并非是源自于善,可能是为了达到“善”这一目的,而通过某种工具利用了“恶”。所以说,对于生理及心理均已成熟的当代大学生来讲,黄色内容的堕落特征,具有一定的犯罪潜质,给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及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三)大众文化的时尚性特点弱化了大学生的价值终极追求
大众文化属于现代化商品,并不曾去进行主动攻击,只高度关注消费这一因素。正因如此,在很多时候,大众文化的前卫及时尚特征具有展示暴力、渲染情欲、模糊善恶以及挑战道德等特征。这种特征涉及范围极广,甚至蔓延到当代大学校园当中,从某些方面,改变并深刻影响了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占有重要性的主体地位,消解了生活的规范性及严肃性,产生了嬉皮士这种与时尚息息相关的生活态度,忽略了个体的义务、责任及社会行为道德。
[1]彭冰冰.论红色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德育中的互补性[J].教育学术月刊,2012(10):26-28.
[2]姚迎春.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文化思考[J].理论月刊,2005(2):142-144.
[3]胡鹏程.大众文化繁荣背景下的大学德育创新[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2):204.
[4]戴岳.道德教育应从生命意志出发——从大众文化的流行反思学校德育对生命世界的忽略[J].贵州社会科学,2008, 220(4):35-38.
[5]李林洪.大众文化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5-58.
(责任编辑:孙继军)
G40.01
A
1673-2928(2014)05-0024-03
2014-03-22
牛晓玉(1973-),男,河南省林州市人,安阳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