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2014-03-21刘秀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健康

刘秀艳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态度与他们的咨询行为以及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75%,其中男生286人,占44.27%,女生360人,占55.73%;文科学生340人,占52.63%,理科学生306人,占47.37%。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表”,共20题,包括4个方面: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功能、咨询行为、心理咨询师的认知及对心理咨询的期望[2]。问卷的编制经过初拟试题、反复修改、小范围试测、再修改、定稿等几个基本阶段,以保证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因为有的问题为多项选择,选项百分数相加可能大于100%[3]。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功能的认知

2.1.1 关于“你认为心理咨询是什么”42.11%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的功能是寻求建议和忠告,20.12%的大学生选择苦恼时找专业人员聊一聊,但仍有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有心理疾病的人恢复正常、帮人解决问题、做思想工作,比例分别是21.52%、11.45%、4.80%。

2.1.2 关于“你认为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哪些人”认为心理咨询对象是有心理障碍、情绪调节有困难、在恋爱学习工作生活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均占60%以上,仍有18.11%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是精神病人。

2.1.3 关于“最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问题”大学生最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占50.26%,其次是择业和就业问题,占25.81%,其余依次是其他问题占9.20%、恋爱问题占7.61%、工作问题占3.34%、学习问题占3.15%、性方面的问题占0.63%。

2.1.4 关于“获取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途径”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看书、杂志或电视(34.30%),其次是上心理课或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活动(31.60%)和上网查询(30.10%),还有4.00%的大学生从来不去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2.1.5 关于“大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72.06%的大学生偶尔感觉自己有心理问题,20.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比较多的心理问题,还有7.12%的大学生经常感觉自己有心理问题。

2.2 大学生对咨询行为的认知

2.2.1 关于“自己或好友遇到困难时,是否会自己寻求或建议对方寻求咨询机构帮助”选择经常会的大学生占16.83%,选择偶尔会的占51.41%,还有31.76%的大学生选择从来不会。由此可见,大学生会主动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很少,还有将近1/3的大学生从来不会寻求或建议对方寻求咨询机构的帮助。

2.2.2 关于“如果你去心理咨询,你认为别人会怎样看待或对待你”大学生首选项是“和往常一样对待”(36.12%),其次是“认为可能是心理不正常”(28.20%),再次是“关心帮助”(28.37%),也有7.31%的大学生认为别人会“抱有排斥的态度,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2.2.3 关于“你怎样看待或对待同学去参加心理咨询”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选择“和往常一样对待”(52.48%),还有40.21%的大学生选择“关心帮助”,“认为他们心理不正常”的大学生有6.20%,只有1.11%的大学生表示会“抱有排斥态度,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2.2.4 关于“若发现身边有人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你会如何对待”大学生的首选项是“开导他,给他提出改变现状的建议”(74.31%),有22.02%的大学生会“建议他去看心理咨询师”,只有3.67%的大学生表示会“与他保持距离”。

2.2.5 关于“当你遇到心理上的困惑而自己难以调整的时候,你寻求帮助的对象依次是”大学生寻求帮助的对象依次是自己、同学朋友、父母亲人、教师或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将心理咨询师排在最后一位,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心理咨询的觉悟并不高,见表1。

表1 遇到心理困难时寻求帮助的对象

2.3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的认知

2.3.1 关于“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最重要品质”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依次是:懂得保密(21.84%)、为人热情耐心(20.62%)、责任心强(20.54%)、善于理解人同情人(19.87%)、思想品德高尚(17.13%)。

2.3.2 关于“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最重要的职业能力”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依次是: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24.03%)、洞察力及理解力(23.42%)、人际沟通能力(22.85%)、丰富的人生阅历(18.10%)、具有心理学及伦理学等相关知识背景(11.60%)。

2.3.3 关于“咨询师的性别”调查发现,选择无所谓的大学生占66.34%,选择同性的大学生占18.34%,选择异性的占15.32%。男女生在咨询师性别选择上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更多选择异性,女生则更多选择同性(χ2=99.40,P<0.05)。文理科生在此项选择上也有显著性差异,理科生更多选择异性,文科生更多选择同性(χ2=27.42,P<0.05)。

2.3.4 关于“最不能容忍的咨询师的行为”大学生的首选项是随意泄露来访者的个人隐私(63.54%),其余依次是歧视来访者(22.62%)、专业水平不高误导来访者(9.01%)、利用工作之便谋求私利(4.60%)、与来访者建立咨询以外的关系(0.23%)。

2.3.5 关于“是否相信咨询师会保密”选择比较相信的大学生占60.22%,选择不太相信的大学生占24.11%,选择很相信的大学生占13.35%,选择很不相信的大学生占2.32%。

2.4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期望

2.4.1 关于“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有关心理咨询的活动吗”78.0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16.31%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5.68%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有关心理咨询的活动还是很有需求的。

2.4.2 关于“有无接受过心理咨询”只有17.57%的大学生接受过心理咨询,82.43%的大学生未接受过心理咨询。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大学生前来咨询的方式依次是自愿来(77.47%)、教师建议(17.12%)、家长要求(4.50%)、同学朋友介绍(0.91%)。

2.4.3 关于“你认为人们不愿接受心理咨询的原因”25.13%的大学生选择“问题不严重,自己可以处理”,其余依次选择不愿讲出自己心中的秘密(21.87%)、怕引起非议(20.67%)、担心心理辅导中心教师不能替自己保密(19.22%)、怀疑心理咨询没有什么作用(13.11%)。

2.4.4 关于“如果你选择咨询的话,你会选择哪种咨询方式”

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面对面咨询(34.20%)、网络咨询(27.52%)、热线电话咨询(20.67%)、书信咨询(17.61%)。

2.4.5 关于“你认为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帮助程度”认为帮助较大的大学生占46.34%,认为帮助一般的大学生占26.87%,认为帮助较小的大学生占4.53%,还有22.26%的大学生选择不清楚。

3 讨论

3.1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一些普遍问题已有较充分的正确认识,但仍然有21.52%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有心理疾病的人恢复正常,还有18.11%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针对精神病人的。此外,对于心理咨询的一些深层专业问题大学生依旧了解较少或有误解,例如心理咨询与普通聊天的区别、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的区别。这些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求助动机和咨询效果[4]。

3.2 大学生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上是消极的,知与行相互矛盾

尽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上却是消极的,只有17.57%的大学生接受过心理咨询。当遇上心理上的困惑而自己难以调整的时候,大学生寻求帮助的对象依次是自己、同学朋友、父母亲人、教师或辅导员、心理咨询师。

针对大学生的这种心态,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多方面开拓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比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组织心理活动、举办心理讲座、制作宣传手册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同时,我们还要遵循聆听、保密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更好地发挥心理咨询的功效[5]。

[1]李丽.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行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91-92.

[2]王海民.某军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态度[J].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50-1551.

[3]杨宏飞,刘佳.875 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618-620.

[4]郑安云.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状况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以西安高校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141-145.

[5]姚永松.浅议高校心理咨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5):5-6.■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