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解题中的应用效果
2014-03-21王利洁罗丽芳
王利洁,张 瑜,罗丽芳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专业课,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课程之一。为适应护士工作全面发展的需求,现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灵活多变,几乎每道题都以常见疾病为背景[1],考核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如何改进护理教学,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一直困扰着中职学校临床教师。在教学中导入临床典型案例,引出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学习,不断巩固和强化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达到高层次认知的学习目标。笔者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旨在改进传统教学,让学生“会做题,会答题”,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均由笔者带教外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其中一个班设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62人,对照组60人,两组均为女生,平均年龄、入学成绩、基础课学习成绩、班风纪律、学习氛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内容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第十五章“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2.1 实验组教学实施[2](1)课前准备:每节内容需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选临床案例,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及实践性等特点。
(2)课堂实施:导入临床案例,通过案例直观展示、案例分析归纳、案例比较鉴别、案例角色扮演等形式,启发学生讨论临床病例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主要护理措施。笔者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判、总结,指出讨论中错误的地方,对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给予补充和更正。
(3)课后巩固:布置案例作业并完成课后案例考核笔记,对作业及笔记完成较好者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奖励。
1.2.2 对照组教学实施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授课,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结合板书、挂图等辅助讲解。讲解中指导学生勾划重难点,讲授结束后完成课后练习题,并以提问形式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平时成绩。
1.3 效果评估
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该章内容需14课时,对照组与实验组课时数一致。课程结束后,采用统一试卷考试,题型有客观单项选择题(60题)和病例分析主观题(4题),满分100分。客观单项选择题包括基础理论单选题(30题)和病例分析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其中病例分析单选题全部摘录于该章节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病例分析主观题也由历年真题改编而成,每题10分,一题涉及2~3个问题。考试时间80分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为正态分布,所得成绩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2)
表1 两组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客观题成绩基础理论题 病例分析客观题主观题成绩病例分析主观题 总成绩实验组对照组tP 21.73±6.21 20.01±4.24-0.28>0.05 20.24±4.78 15.67±2.36 2.54<0.05 32.10±5.13 26.28±3.99 4.75<0.05 73.28±5.44 63.98±3.53 5.12<0.05
由表1可知,两组学生基础理论题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病例分析主观题、病例分析客观题成绩及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和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特别适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练习。
表2 两组考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n(%),人]
笔者根据考试成绩,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成绩的因素。由表2可知,问卷中1~3项考查的是学生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4~7项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主动学习能力;第8项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部分学生认为其成绩提高与其解题技巧改进、学习态度端正等因素有关。
3 讨论
3.1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法
我校的外科护理学是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第二学年开设的主要临床课程,这个阶段的中职生没有进入临床实习,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认知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弱、学习意识淡薄,加之外科理论知识抽象、知识点更新速度快,学生常有“听天书”之感。笔者作为一名外科护理学教师,认真分析了国家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改革,考虑到临床病例题逐年增加、考试难度不断加大的趋势,初次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之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生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无人问津,在课堂上是否注意听讲无法考量,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懒于学习和思考的惰性,当教师“灌输”空洞理论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和压抑,导致学生学而生倦、学而生厌。尤其在面对考试时,学生只能在考前死记硬背以突击过关,遇到临床病例考题根本不会分析,无从下手,临床案例教学法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一定数量案例的分析,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体验到运用临床案例法解题的快乐。
4 体会
4.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案例教学法的精髓
近年来,一直提倡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临床课程,更是需要引用大量的临床病例来讲述病症。然而,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并不只是“引用”案例,而是真正地“应用”好案例,这一点并未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案例教学法如果仅仅以案例为媒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补充和说明[3],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为主要目的的话,就很难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学生只是在课堂中记住了临床病例内容,如果再换一个病例,依然不会思考、不会解题。因此,真正的案例教学法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拓展解题思路、正确运用答题技巧。笔者参考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并结合我校中职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酌情增减了相关步骤,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巩固、效果评估4个环节,尝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4.2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初步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开展临床病例的分析和讨论。然而,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因此案例教学法只有与传统教学法相互补充才能充分展现其优势。
4.3 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度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每一节课就如同一场电影,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教师就要有控制课堂的能力,如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沉默寡言或讨论偏离教学主题时,应及时指引学生回归正确方向。此外,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花费比平常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整理临床案例,且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方面还有待于不断学习与提高。
4.4 布置课后案例题是巩固案例教学法成效的重要内容
课后案例题来源于典型的临床病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避免案例题难度过大,题量也要适度,问题涉及面不宜过广,要始终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来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掌握必需的重点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5 评估试卷成绩是检验案例教学法效果的主要依据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被认为是目前评价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最好的方法[4]。笔者采用的是单项选择客观题和病例论述主观题的混合题型,通过试卷分析,实验组临床病例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进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解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4.6 案例教学法是沟通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
目前,医学飞速发展,医学知识更新快,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法就需要教师经常去临床“充电”,不断接触临床岗位工作,了解临床护理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适应“教、学、考”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的教学形势。
[1]易礼兰,李兵,姚珺,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革趋势及应对策略[J].护理学杂志,2011,25(14):5-6.
[2]朱珠.案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18(7):11-13.
[3]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31(3):7-11.
[4]李亚兰,郎宾,赵婷.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训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