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健身舞在厦门社区的开展现状调查
——以厦门思明区为例
2014-03-21周丽凤
周丽凤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广场健身舞作为群众健身、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在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风靡于各个城镇角落,是现代城市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因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练习动作方法简单、容易开展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女性的喜爱。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强身健体、娱乐交友需求的增高使得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壮大。对于构筑和谐社会、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文化素养、增加邻里和睦、促进民众交流、减少不良行为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近来也爆发出许多诸如噪音扰民、场地紧张等问题。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群众的体育运动权利,我们应积极正视广场舞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倡导文明的运动方式。
因此,本研究结合厦门社区广场舞开展状况,通过调查与分析,希望对厦门市广场健身舞的发展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群众性体育健身良性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厦门社区广场健身舞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数字图书馆,集美大学图书馆收集和查阅了有关全民健身运动和广场健身舞的相关资料。
1.2.2 访谈法
对广场舞的组织者和部分参与者进行访谈,了解广场舞参与者体育需求以及有关诉求,了解广场舞组织的有关组织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相关数据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1.2.3.1 问卷的设计
针对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依据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厦门社区广场舞活动参与者情况,设计《厦门社区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问卷》。
1.2.3.2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针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邀请7位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有5位专家认为合理,2位专家认为基本合理,对专家反馈的结果以及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统计,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用重测信度法进行信度检验,重测人数20人,两次测验相隔10天,相关系数为0.833,说明10天内两次问卷调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向厦门思明区各广场舞场地发放问卷共计330份,回收 324 份,回收率98.18 %,有效回收率为98.18 %。
1.2.4 观察法
笔者作为广场舞参与者和教练员参与各个社区的广场舞教学、组织等近两年,了解厦门社区广场舞发展的相关实况。通过观察、体验以及周围广场舞参与者广泛交流,获得研究的相关数据资料。
1.2.5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广场舞参与者基本情况
通过对思明区部分社区的广场舞参与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图1可以看出:广场健身舞参与者以中年人群为主。其中30岁年龄段以下的人占11.1 %。而30—55岁年龄段的人群占比为 51.9 %,55岁以上的占37 %。从图2可以看出退休参与者占54.0 %,综合图1、图2,我们发现练习广场舞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年退休人士。在本文调查对象中,年龄在30—55岁间的参与人群从职业上看都是有稳定工作或是退休的居家人士,她们一般有较为固定和集中的空闲时间,这类人群闲暇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充实自己的生活。广场舞为参与者提供了互相认识、结交朋友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能够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方式。
图1 广场舞参与者年龄分析
图2 广场舞参与者的职业分析
2.2 广场舞参与者参与年限与健身运动频率
由图3 可以看出,广场舞参与者的参与年限大多数在1~2年以内,2年以上的仅占20.4 %,数据表明厦门思明区社区的广场舞起步较晚。由于广场舞本身的魅力,使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图3 广场舞参与者的参与年限
图4关于参与者健身运动频率数据表明,能坚持每天(指自然天气)参与广场舞运动的运动频率较高,占比为72.23 %。大部分人能够每天参与这项运动,也反映了广场舞在社区受欢迎程度较高,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图4 广场舞参与者参与运动的频率
2.3 广场舞参与者参与的健身目的
从图5可以看出,活动者参与广场舞的目的各不相同,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占31 %;这说明厦门市的居民有较强的自我健康意识,休闲娱乐次之,占20 %;再次是其他(包括增强信心、跟随潮流、培养气质),占20 %;交友及减肥分别占18 %和11 %。
在表1中可看出,参与广场舞后,有90.7 %的参与者表示参与这项运动有益于结交更多的朋友,广大健身参与者通过广场舞能够增进双方了解、相互关爱,构建友谊;同时广场舞为中老年朋友提供了融入社会文化生活的机会,增进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和文明、高尚精神的追求,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及和谐群众文化的构建;此外,选择减肥塑身的占11 %(图5)。
图5 广场舞参与者参与的目的
表1 广场舞参与者参与健身后交友情况
2.4 广场舞健身项目开展的制约原因分析
2.4.1 政府相关部门不够重视,缺少相对规范化的组织和管理及其规章制度
从图6可以看出,参与者中83.3 %的人认为社区居委会不够重视,在活动开展状况不满意的原因中排名居首,造成的原因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对广场舞的舞蹈队缺少相对规范化管理,相关政策推行的较为被动,社区居委会及相关文化组织部门的组织管理不够协调等。从访谈中了解,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上,内务杂事多,顾及应付上级的工作检查,几乎没时间组织文体活动,对规定上班时间以外却又相关的工作不够重视。总之,相关部门在推动活动开展、加强政策干预、完善配套设施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2.4.2 缺乏专业的广场舞指导员和健身活动的组织者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对群众的健身活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有效帮助,并使参与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健身活动,提升其趣味性,拓宽其传播途径,而且还能有效的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降低意外发生的几率。根据调查表明,有70.4 %参与者认为缺少专业指导员,使得练习带有盲目性,学习进度慢、进步小。专业的健身指导员具有专业技术能力,也能够将科学的健身方法和规范的技术动作融人到广场健身舞中,避免由于错误的动作编排而导致锻炼者受伤,使健身锻炼者收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专业健身指导员的缺失,降低了参与者的锻炼积极性和科学性意识,不利于社区广场舞的发展。有64.8 %参与者认为健身活动的组织者太少,通过访谈了解到,每个广场一般有1~3个临时的小团体负责人,她们有一定体育运动基础,能较规范的组织大家进行广场舞活动,包括负责管理音响设备,同时通过网上自学掌握广场舞套路进行广场舞的教学,然而相比于专业指导员还有一定差距,在组织能力方面也表现得相对薄弱。
2.4.3 场地设施条件相对缺乏
35.2 %参与者认为场地器材缺乏,据笔者调查表明,目前厦门思明新小区场地并不缺乏,主要缺乏的是器材及能提供充电的电源插座,由于广场舞开展的场所一般在露天,一旦遇不良天气、音响等设施出现故障或干扰,也会影响到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开展。有很多广场舞团队使用的是电瓶音响,通常是在跳舞前在家里把电充满再带到舞蹈广场;在一些小区上,有些地方照明设施也不合要求,甚至有借着道路两旁的路灯来进行照明。以上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资金缺乏,当前的广场舞活动还主要来自于民间的自发行为,财政无法为其配备完善的器材,制约了广场舞的组织和开展。
2.4.4 广场舞进行时音乐声响过大,造成噪声扰民
虽然广场舞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但市民也要合理选择跳舞的时间,不要影响他人。由于广场舞活动大部分是在露天的公园、广场、小区附近等,产生的噪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常常引发跳舞爱好者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广场舞一般都是在早晨或者晚饭后,这个时段正是上班族工作前后休息的时间,尤其是在社区内组织广场舞活动的团队,周围居民比较多,过大的音量严重影响了他人的休息。走访中,一些市民反映有些地方广场舞的音量太大,成为一种噪声污染,影响了周围居民正常的休息和学习,认为群众跳广场舞的地点必须认真选择,尽量远离市民生活区。
图6 广场舞参与者对活动开展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广场舞以它的娱乐、休闲、健身锻炼价值,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与精神文明素质,广场舞的发展验证居民群众体育的需求,其本身的发展也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不管在乡镇工厂还是在城市社区它都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陶冶群众思想情操,展现地方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目前,厦门正在建设“美丽厦门”,对广场舞通过积极宣传、合理引导、多方位支持能有效推进厦门和谐小康社会的建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广场舞主要参与者是30—55岁年龄段的中年女性群体;她们在空闲时间比较注重身体锻炼,闲暇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充实自己;广场舞参与者大多参与的年限不长,但大多数的人坚持每天(指自然天气)参加锻炼;参与广场舞主要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休闲娱乐、交友为主要目的,绝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广场舞运动有益于结交更多的朋友。
2)制约广场舞开展的主要原因有: 政府相关部门不够重视,缺少相对规范化的组织和管理及规章制度;缺乏专业的广场舞指导员和健身活动的组织者;场地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同时,厦门春季连续阴雨天气,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广场舞的开展。
3.2 发展对策与建议
3.2.1 加大对社区健身广场舞的重视,建立健全广场舞管理机构(机制)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健身广场舞在厦门社区开展现状的重视,加强基层部门对广场舞的规范管理,着力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的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健身指导员培训体系,不定期开设指导员的免费培训班,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完善广场舞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对社区广场舞要从整体上布局,纳入街道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居委会,可主动与舞蹈组织者联系、沟通、协调,帮助做些需要组织出面才能解决的问题;市区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力度,经常性地开展区域间舞蹈队的交流,例如成立社区乃至厦门市广场舞协会,组织鼓励广场舞骨干外出学习、培训,多开展区内的比赛交流,发挥舞蹈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市、区可以组织专业人员编排一些具有闽南民俗的新舞,形成厦门特色的广场舞来进行推广,为厦门社区广场舞得以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3.2.2 增加广场舞教练员或指导员的数量,提高其专业素质
福建省虽然培养了不少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真正深入到社区、街道的并不多,广场舞教练员或指导员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广场舞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大量的广场舞教练员或指导员,提高现有教练员或指导员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目前厦门市很多社区、街道广场舞练习点的教练员或指导员大部分是退休的舞蹈教师、体育教师或是业余爱好者。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定期开办广场舞培训班,组织他们进行深入系统的专业培训,并在学习中交流经验,同时传播其文化内涵,使他们对广场舞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促进广场舞的开展打好基础。
3.2.3 与相关部门或单位配合,合理选择广场舞的场地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设施的财政投入,管理部门应适当保障体育事业经费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适时增加必要的健身器材和健身场地。在场地的选择上,笔者建议周围有场馆的单位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开放体育场馆或单位广场空地,满足周围居民健身的场地需求。学校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将体育场馆向健身者开放。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按照国家全民健身计划规划社区体育场地,政府应考虑居民的健身需求,应做到“以人为本”,在建设城市广场时设计部分下沉式广场,这样既可以减少土地空置浪费,又有利于户外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能增加一些遮风挡雨的公共场所,以保证居民阴雨天气的正常锻炼。
3.2.4 完善政策措施,尽量避免噪音扰民
广场舞的噪音问题是目前广大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广场舞的开展,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广场舞参与者要与社区周围居民和谐相处,合理选择锻炼时间和场地,避免干扰周围居民休息生活,应在不影响别人休息的时间进行健身。广场舞的音乐声音不宜太大,社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与社区内开展广场舞活动的组织者进行沟通,在广场舞开展较为集中的城市广场安排专人巡视,及时对声音过大的现象进行制止,降低噪音,减少噪音扰民现象。
[1]李少奇,邹子为,陈以璇.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9):491-492.
[2]李亚莉,钟丽萍.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6):123-125.
[3]邱海龙.中老年妇女广场舞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6):665-667.
[4]邵永祥.湖南省农村广场舞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177-178.
[5]许洪文,聂胜男.莆田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4):107-111.
[6]王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241.
[7]王红涛.芜湖市广场舞的开展现状与推广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123-125.
[8]王莹.中老年女性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22-124.